马建初教授油画写生

社区服务
高级搜索
猴岛论坛贴图&拍客马建初教授油画写生
发帖 回复
正序阅读 最近浏览的帖子最近浏览的版块
2个回复

[图文分享]马建初教授油画写生

楼层直达
花开那年丶

ZxID:20774595

等级: 版主
๓ 校园青春欢迎你๓

举报 只看楼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8-11-17 0

徐之腾为马建初教授造像
马建初,1952年9月14日出生于四川万源。重庆科技学院人文艺术学院原院长,名誉院长,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马建初教授写生剪影

涌 110x80cm 2018年

野沟的春天 110x80cm 2018
他从大巴山走来
——马建初的油画艺术
王小虎
马建初教授是位生长在巴渝大地的画家。童年时代因父母的历史原因备受歧视,文革中又遭受抄家丧家之苦。绝望中,十几岁的他拿起画笔与两个同龄人来到大巴山的深山老林,一呆就是八年零四个月。同去的两个同伴未能经受住艰苦恶劣的生存环境而先后自杀,唯有他在艺术的滋润中活了下来。而今,他用画笔唱出大巴山的阳光和生命之歌,呈现给我们的是充满阳光、充满生气、发散着生命芬芳的多姿多彩的世界!多年来,他一次次走进大山,去俯瞰如海群山的浩渺和奔涌,去抚摸山溪的清灵与欢腾。他迷恋深山中的枯树青藤和阳光雨露,沉醉山间的田畴阡陌和农舍炊烟。他钟情大自然,敬畏大自然,真正体会到古人“天人合一”的自然观和生命观。他追溯中国传统艺术,在古代大师的山水画卷中研读中国气韵和生命精神;他专注于黄宾虹,体会其层层叠叠错综复杂的笔墨中蕴含的浑厚华滋的艺术特质,体会源于写生源于大自然的山川构成。他走出国门,徜徉于西方各大美术馆博物馆,在印象派和后印象派画家的光于色中找寻提炼自然美感形式的主观性,感受凡高的生命激情;在莫奈的巨幅《睡莲》中咀嚼由斑驳迷离的色层体现出来的恍兮惚兮的自然神韵,探究其中国书法式的色线所编织出的光与色的生命气息,品味由自然到艺术的精神涅槃……

春回大地 110x80cm 2018
马建初教授沿着西方大师莫奈、梵高的路径,结合东方民族情韵,在中华民族丰厚的传统土壤上找到了自己的艺术语言,创造出富有时代精神风貌、民族地域色彩和鲜明个性特色的艺术作品。在丧失民族自信、鄙视优良传统、盲目追求‘刺激’的艺术境域下,他坚守住了精神和品质,用色彩直取大自然的精神和魂魄。纵观当今油画界,他的作品卓然超群,特别是风景画独步当代。其色彩直冲视觉,表现出浪漫主义情感和鲜活的律动。

春色迷离 110x80cm 2018年
我国著名油画大家罗尔纯先生认为,“马建初教授在中西文化交汇的国际大视野中,扎根大巴山这片沃土,坚持民族性、地域性和时代性特征,吸纳西方绘画中的光色因素,用中国的方式书写错杂交叉的色线,营造出诗意的旋律和生动的气韵,抒写出大自然里那种种‘圆和’的生命意象。”
他会越画越好。
(王小虎:博士、著名文化学者、资深美术评论家)

大竹河之一 110x80cm 2018年

大竹河之二 110x80 2018年

大竹河之四 110x80cm 2018年

大竹河之五 110x80cm 2018年

大竹河之六 110x80cm 2018年

马建初教授写生剪影

马建初教授写生剪影

马建初教授写生剪影

马建初教授写生剪影

马建初教授写生剪影

马建初教授写生剪影

东梨村.清明 80x60cm 2018
情系巴山 抒写“圆和”的生命意象
(原载《美术研究》2008-02期)
马建初
八年多的知青生活成了我永生的铭记。一九七八年初,我背着行装离开大巴山的时候,一种逃离茫茫苦海的飘然让我在心中和他作了永远的告别。但它却在我以后的生活中铭心刻骨。在梦中,在日常的思想中,在面对熙熙攘攘的浮躁喧嚣的都市生活中,大巴山,蜕去了往日苦痛的阴影,总在我的记忆中给我带来宽厚的温情。当我拿起画笔想要抒写对生活的情感时,我不假思索地选择了大巴山,衷心地实实在在地画那山那水那人,而终于在那里寻到了一片慰籍心灵的精神家园。

东梨村.清明二 80x60cm 2018
但时间久了,便觉得那种如实的再现显得肤浅单一,缺乏文化底蕴,再也不能满足我的情感表达,更谈不上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是中国文化给我指了一条道。中华民族的生命品性和生命意识,以及民族文化的阴柔特征,无不透着“圆”的意味。中国文化的本质特点是“外圆内方”“刚中柔外”。“圆”是阴柔,是融洽,是共性,是和谐;“方”是阳刚,是秩序,是个性,是意象。正如外圆内方的古铜币。以圆和的形式体现生命进取的内容,以柔弱的形含阳刚的质。中国传统的山水画便是这种文化的极好注释:其山其水其构图其气韵都透着“圆”的意味,发散着圆融平和的气息,而大自然的蓬勃、生命的律动也就在这圆和之中。

东梨村远眺 110x80cm 2018年
有了这份感悟,我多次重返大巴山,重返当年落户的生产队。我站在山顶上长久地俯瞰群山中的千峰万壑时,一种游龙走蛇之势在眼底渐渐展开,洇化成天地间的大动荡、大回旋。山已不再是山,它演化为奔腾的大海,在浩瀚的天宇间翻卷。峰峦成了浪尖,沟壑成了浪谷,或吞吐,或潜伏,波澜壮阔,汪洋无边。再看山时,那小路、田坎,那峰峦、树梢,那群山的波折绵延,那山脉的龙走蛇行,那山凹的合围幽闭,那小河的曲折婉转,都一齐在我眼前唱出了“圆”的合声,都一齐加入了旋转的舞蹈!而更多的时候,圆演化为各种曲线,演化为波浪的韵律,在大自然中或庄严或轻快或激荡或舒缓地流淌。人在大山中只是一个点缀,在我的感觉中逐渐变小直至消失。与自然相比,人的一切太微不足道了,连同江河、村舍、田畴,都被大山吐纳,都被大山卷入回肠荡气的韵致,消化成大山间的斑斑驳驳。这就是大巴山的生命之律,这就是大自然的蓬勃之气,这就是人类生生息息的万籁之声,这就是宇宙动与静的脉象!

东梨村远眺 之二 110x80cm 2018年
看山看多了看久了,就如面对-本本大书,看出了十分的感觉。它时而暴烈如猛兽,在游走中现出骚动折腾;时而温顺如绵羊,在静谧中现出安祥和平。它回旋奔涌却又处处温洇混沌;它寂寂落落却又分明有种力量在凝聚,令人觉得时时会有山火从地心喷出。它随地貌变化而呈百态:如老人,如少女,如壮汉,如憨子;或尖削,或博厚,或奇崛,或秀媚。它又随季节、气候的变化而现出种种性格,种种表情,种种情势,种种风韵。连那逶迤而上的石板路,曲曲折折的田坎,交叉纵横的山间沟纹,绿荫荫的林木、庄稼与红褐松软的泥土,都溶在大山贯通滚动的气势中,泛出自然和人类的亲情与沟连。

东梨村远眺 之三 110x80cm 2018年
好象终于找到了一把艺术大殿的钥匙,心中有了无限的创作激情。当我拿起画笔在画布上涂抹油彩时,“中国的”“民族的”念头却挥之不去。我知道,要画我的大巴山,就必须要有“我的”印记,“中国的、民族的”印记。此时,中国的山水画给了我一个很好的借鉴。我特别痴迷于其中千万变化的笔法。那种书法式的线条层层叠叠,或润或枯,或强或弱,或阴柔或阳刚,或舒缓或迅疾,交织出大千世界的无穷意象。我特别倾心黄宾虹晚年的国画山水,积千万油画般的短笔触,兼点兼皴,层层积染,甚至用原色着力点划,使画面呈现出厚重斑斓之美。于是,我放弃了块面塑形的油画技巧,加强了用笔用线的力度,通过色线的交织变化,来传达我对物象的感觉。无论是画山画水画林木,我都力图用笔意去体现大巴山的盎然生意,去体现林林总总的物象所呈现出来的大气韵,去体现生活在其中的人与自然“圆和”的亲情和生命意象。

东梨村远眺之四 110x80cm 2018年
十多年下来,面对艺术世界的风云变幻,面对名与利的深度诱惑,我固守在大巴山这个精神家园里,用情专一,无怨无悔地埋头劳作,把自己对巴山的种种情愫注入画布上的笔意中,同时也把自己的幸福与快乐挥洒在油色中,至今好象终于有了一些自己油画的特点。朋友们看了我的这些画,都说是有了自己的面貌,从画面物象营造、制作和笔法上有了自己的语言。让我很感动的是,一位欧洲同行来看了我的画,说是很有中国民族风味,能从画中看到作者自己。此刻的我当然很甜蜜,但也并没有因此忘形。我感觉到还有很多东西没有画出来。大巴山给我的感觉太丰富了,中国文化的涵义太深厚了,而我手头的笔又太单薄。幸好我还很健壮,体气依然旺得可以,年龄也不令人太失望,感觉还如旭日东升,还可以继续不停挥动画笔倾泻情感并快乐着幸福着。

东梨村远眺之五 110x80cm 2018年

高山之春 110x80cm 2018年

温暖的田野 110x80cm 2018年

小河沟 110x80cm 2018年
国画:
工笔
油画:
雕塑:
版画:
水彩:
水粉:
书法:
篆刻:
新秀:
禅意:
赵复泉
卡通:
素描:
傅仲超
线描:
摄影:
团队:
动漫:
冯戈
粉塑:
杨雪
剪纸:
徐雪玲
漫画:
写实油画:
人体:
文涛
年画:
龚临滨
沙画
邓强
漆画
儿童画:
林枫
培训、
公益:

际遇之神

奖励

花开那年丶在学习遇见猴友,获赠2DB

本帖de评分: 1 条评分 DB +12
DB+12 2018-11-17

๓贴图拍客欢迎你ﻬ

很酷的旧梦

ZxID:18426780

等级: 贵宾

举报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2018-11-17 0
๓贴图拍客欢迎你ﻬ
娇慵

ZxID:433333

等级: 一代君主
配偶: 小肚兜 

举报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18-11-17 0
这是当老师了
« 返回列表
发帖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