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冲刺600亿,我们该有像样的系列片!
罗琳阿姨最近玩脱了。
为了顺利完成5部《神奇动物》电影世界的建设工程,罗琳在过渡篇《格林德沃之罪》中,不仅安排了众多的支线和伏笔,也成功催眠了一大批观众。
伴随着影院中的鼾声四起,《神奇动物2》在全球市场中的遭遇惨败。
影片在烂番茄上新鲜度只有40%,属“哈利·波特”系列最低,而预计影片全球票房也将难破8亿美元,将创“哈利·波特”系列最低。
尽管前作辉煌无限,但仍然难抵溃退之时,兵败如山倒。
拥有超高工业水准的好莱坞尚且如此,而雄心勃勃的“国产系列电影”更是命途多舛,无数鸿图美梦,最终只剩镜中花,水中月。
今天,我们就一起聊聊,关于“国产系列电影”那些事。
1、神话的滑落
2010年,《让子弹飞》横空出世,影片不仅豪取6.5亿的骄人票房,也让姜文“民国三部曲”的宏伟计划,逐渐走进人们的视野。
如今8年过去,“民国三部曲”的最终章《邪不压正》,在今年暑期档与观众见面,影片最终报收票房5.8亿,在中国电影市场急剧增速的背景下,这样的成绩实在不算亮眼。
“民国系列”的盛衰,系寄在姜文一人身上,可谓:成也姜文,败也姜文。
姜文从始至终未向商业让步,也未向市场低头,《让子弹飞》里的挥洒自如,《一步之遥》里的艺术狂想,《邪不压正》里的浪漫诡诞,都是姜文个人化审美的极致抒发。
事实上,姜文的“民国三部曲”,也是近些年国产系列电影的一个缩影。
国产系列电影不同于好莱坞式的精细布局,难以达到高度商业化、产业化的制作流程,许多电影往往首部即巅峰,随后开始走下坡路。
影片风格的突变是家常便饭,故事内容趋向单薄则是基本操作,主题立意混乱模糊更是司空见惯,所以,也很少有国产品牌系列电影可以拍摄超过三部。
仅以今年的电影市场状况来看,品牌续集电影可谓是从年头扑到年尾。
从春节档的《西游记之女儿国》,到暑期档徐克的《狄仁杰之四大天王》,再到国庆档开心麻花的《李茶的姑妈》,均遭遇了票房的滑铁卢,未能达到预期。
《通天帝国》杂糅了武侠、政治、奇情、侦探等多种元素,令人耳目一新,而《神都龙王》开始弱化对人物的刻画,削减了侦探推理元素,强调视听特效上的华丽体验。
《狄仁杰之四天天王》最终仅报收票房6.06亿元,远低于业界的预期,原因质疑是,观众对影片一味的视觉炫技产生疲劳,而故事能够带给观众的深入情感体验,则远远不够。
客观来说,《西虹市首富》只是“有喜无剧”,段子的密集堆砌虽能不断刺激观众情绪,但关于暴富后真正的反思和解读,却依旧是一纸空白。
这也是开心麻花一直难以解决的问题,关于影片价值的呈现和演绎,总是带有浓厚的说教意味,观感就像是一则生硬的公益广告。
陈嘉上认为,好莱坞科幻片里令人眼花缭乱的超能力,其实有从武侠片里借鉴的元素,所以中国人拍武侠为什么不能融入超能力呢?
于是,“超能武侠”的概念诞生了。
在陈嘉上的武侠世界里,冷血是独来独往的狼人,无情则会灵感控制,追命有一双神奇的双腿,铁手则有一双灵巧的双手。
影片立项时就豪言要拍三部曲,但最终只上映了两部就草草收场,累计票房仅有2.65亿元。
有人会问,第一部都那么差了,为啥还要拍第二部?
答案是,因为这两部是一起拍的。
敢于套拍的不只有华谊,还有郭敬明。
《小时代》系列在撕逼、复合、再撕逼的逻辑中轮回,不断增加着不必要的叙事情节和蒙太奇的剪辑手段,为剧情体量充分“注水”,把原本一部电影可以讲清楚的故事,硬生生的拆分成为了系列电影。
国产系列电影的发展进程中,有责任担当者,也有企图投机者。
如王晶的《澳门风云》系列,堪称春节档的“公然抢劫案”,又如近期的《冰封侠:时空行者》,不仅贩卖四年前的冷饭,还?给炒糊了。
就算往日一片狼藉,但希望仍在。
吴京的《战狼》系列,
尚在续命的《叶问》系列,
以及将映的乌尔善的《封神》系列,
都给了国产系列电影无限的想象空间。
今天,2018年中国电影市场总票房突破559亿,超过2017年的全年票房总额,正式向着全年600亿的目标迈步而去。
我们希望国产系列电影,可以为中国电影市场添一把火,加一份柴,不再重蹈前者失利的覆辙,将这份尚微的希望不断延续下去。(文章配图来自豆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