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入百亿后依然大裁员,这个品牌巨头如何把钱花在刀刃上?
1 裁员7500人,宜家想把钱花在“刀刃”上
日前,75岁的宜家有了新动作,拥有并经营着大多数宜家门店的Ingka集团发布声明称,为加强对现有及新建宜家商场和物流配送中心投资,全面开放电商平台建设,Ingka集团未来2年裁减7500人。
纵观宜家的发展历史,它共有过两次大规模重组。第一次是在2009年,受金融危机冲击,宜家全球裁员5000人。这一次,裁减员工数目更多了,达7500人,缩减幅度是5%。
宜家方面给出的说法是为了加速转型。
一直一来,宜家在线上的布局显得保守而缓慢,单渠道的销售方式的危害日益凸显。销售额增速逐年降低。2018宜家中国预计销售额超147亿人民币,同比增长9.3%。而2017年财年销售额同比增速是14%,2016财年是19.4%。尽管线下的扩张从未停止,但是宜家的市场在近几年来不断被淘宝、京东、亚马逊等线上零售商不断瓜分。
对于宜家来说,是时候把钱用在刀刃上了。为了更好的布局线上多渠道营销,宜家计划2019年在中国市场注资160亿元,而这也是宜家进驻中国20年以来,投资数目最高的一年。
2 固守线下,一条腿走路的“尴尬”
长久以来,宜家一直固守线下渠道,把消费者的门店体验放在第一位。轻电商重实体,是因为宜家创始人非常担心网上销售会影响到门店的销售。早在2008年的时候,宜家创始人在驳回一份关于网络营销的提议中说:“网站上可以做买卖,却会减少来店的客人,这样便会失去一些额外的生意,比如有些商品是顾客随手挑拣的,并不一定是他们需要的东西。”
比如,人们在宜家逛店的时候,可能原计划只是要购买一个书桌,但是在穿过布置精美的各个展区的时候,忍不住又拿起了一个台灯,一个花瓶,一张椅子……结果添置了一大堆计划外购买的物品,极大提升了客单价。
实际上,宜家也的确把线下体验做到了极致——让人身临其境的各种精美主题展厅让人流连忘返,这些年,媒体经常报道宜家卖1元甜筒冰淇淋,卖快餐,人们在宜家展厅床上睡觉、休息,服务员也不过问。这都遵于宜家对于线下体验的逻辑设计:第一,让更多人来;第二,呆很长时间;第三,经常来。而这三点最终指向——买更多东西。
比如1元甜筒设计。是大众都喜爱的零食,覆盖面极广,符合“更多人来”的设计。冰淇淋放在出口的位置,要买冰淇淋,需要从入口进入,走完全程,避免来了只买冰淇淋走人,符合“呆很长时间”。足够便宜的冰淇淋可以让人一次次复购,从而吸引人们“经常来”。
宜家的冰淇淋更类似电商界那一款不赚钱的引流产品。
同理,宜家销售不赚钱的快餐,不赶走床上休息的人,也是基于以上三大原理。
可以说,宜家把线下引流和用户体验做成了教科书式的范式。然而,这依然阻止不了宜家这些年在中国陷入增长缓慢甚至停滞的尴尬境地。
3 网络营销不到一年,尝到业绩“甜头”
宜家增长停滞的原因是显而易见的:线上各大电商渠道和家居品牌纷纷抢占用户,导致传统家居卖场流量远不如从前。而且不止宜家,所有的家居卖场人流都被电商渠道分流拦截。
过去,或许有人认为,电商售卖的家居以小型物件为主,这个观点已经过时了。
现实是,不管来自全球最大的电商亚马逊平台还是宜家官方数据都显示,越来越多的人们会在没有实际体验到产品的情况下,直接在网上下单采购沙发或床垫这类大件物品,而这两样大件产品是在宜家官网上卖得最好的。
这也是促使宜家下定决心全面开展电商的直接原因。按宜家自己的话说:用户想我们在哪里,我们就到哪里。消费者想要网购,我们就得做。
那么,宜家所谓网络营销业务“全面开放”是指什么呢?目前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宜家PC官网向各城市开放,同时全线产品都将在PC官网售卖。
首先,作为巨头级的大众消费品牌,良好的电商体验第一步是各个核心渠道都能便捷到达并购买。
这些核心渠道包括:PC官网、手机官网、App或小程序、公众号。
老牛接触过一个客户企业,也是做建材家具家居全屋定制的。在通过牛商网先后设计了2个营销型网站,在单个城市实现3个亿左右的营业额之后,今年又和牛商网合作制作上线了小程序。特别是小程序,在上线当月突破万级流量,最多一天成交20多单。
其实就是通过PC网站线上引流,并且是PC+手机联动进行,不仅能带来精准询盘和成交,也能为品牌带来曝光。而且作为家居行业,不管是做直营门店或者加盟门店,品牌的打造都是很必要的。
而且考虑到这个行业的线下门店属性,一方面想把线上流量引入线下、增加用户粘性,另一方面,也想更大化的拓展、留存和转化线下的流量,就利用小程序作为线上线下的衔接打通渠道。
网站推广品牌,能更好锁定B端客户,小程序能够实时完成变现,完成C端转型,还能够整合资源、打造平台圈。两者之间能够相互引流、转化并且形成营销闭环。
这是大多数中小企业都可以做到的“小而美”,你的企业网络营销目前是如何做的呢,欢迎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