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读《从军行其四》,不破楼兰终不还,说时容易做时难!

社区服务
高级搜索
猴岛论坛校园青春品读《从军行其四》,不破楼兰终不还,说时容易做时难!
发帖 回复
倒序阅读 最近浏览的帖子最近浏览的版块
1个回复

[转载美文]品读《从军行其四》,不破楼兰终不还,说时容易做时难!

楼层直达
花开那年丶

ZxID:20774595

等级: 版主
๓ 校园青春欢迎你๓

举报 只看楼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9-01-04 0
七绝圣手王昌龄,盛世大唐的著名边塞诗人,与李白、高适、王维、王之涣、岑参等人交情深厚,他所处的时代,正是盛唐之巅峰,或者说是中国封建王朝的巅峰时代。即便是出生普通人家的他,依旧被时代所感染,所写边塞诗劲健奔放,雄浑豪迈,气象非凡。今天要品读的,便是他的那首《从军行其四》。

青海长云暗雪山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全诗
青海湖的上空笼罩在乌云之中,就连远处连绵的雪山也黯然无光。塞外孤城之中,回首遥望玉门关的方向,那是家的方向。但孤城之中的唐军将士,即便历经百战,铠甲都被塞外的黄沙磨穿,但犹然志气不减,若是不攻克楼兰,绝对不会返回故乡。

从军行其四的意境
看过一个关于此诗的解读,说得很中庸,对于“不破楼兰终不还”的解释是什么若不击败来入侵的敌人,我们戍边的将士就不回家,还在哪里纠结诗中地理位置的问题,说什么青海湖和玉门关相隔遥远,说什么在玉门关外面的兵就是胡兵,这里遥望玉门关,是什么倒文写法,是防守国家的唐军将士在玉门关遥看远处的青海湖和雪山。后来发现这种解释也美化的太过牵强,就强行说这是王昌龄想象中的画像,唐军将士在玉门关外回看玉门关。

盛世大唐时代的疆域
不好意思,在我读来,这种解释太过牵强可笑,读诗,理解诗词的意思,是需要结合诗人当时所处的时代和诗人本身的经历的。王昌龄所处的开元到天宝年间,正是盛唐最强盛之时,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很不好意思,那个时代的唐朝,没有防守一说,更多的是攻击,高仙芝率领的唐军甚至都和阿拉伯帝国的军队在中亚腹地发生过激战,唐朝整个国家自上而下,都有着一种开疆扩土的精气神。

戍边唐军
带着这种背景去读王昌龄的这首《从军行其四》,就更容易理解王昌龄这首诗的寒意了,这里的军队,不是戍边之军,而是开疆扩土的军队,是征伐之军!出来玉门关,身经百战,攻城略地,血染疆场,占据了塞外城池,在这里看着青海湖,看着雪山,而后回头万里,遥望玉门关的方向,想想那边便是家,但即便是知道那边是家,也没有动过回家的念头,唐朝的将士,功名但在马上取,楼兰未克,功业未成,我回什么家啊!王昌龄要写的,要赞美的,便是唐军的这份志气,这种进取的精神!

儿童诗词学习中的插画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就好冯巩在春晚上说的那样,三四岁的小孩子都知道,都会背诵。但是这诗,说起来容易,读起来容易,可真正的做到诗中意境,只怕就有点难了,都三十岁的我,也总感觉自己还不能做到。

塞外黄沙
我对“不破不还”的理解是,给自己设定了目标,全力以赴的投入进去,为此努力奋斗,不达目的决不罢休。而我在读这首《从军行》时,若是反思自己,多少有些羞愧,我常常给自己设定各种长期,中期和短期的目标,却很少能全面的完成这些目标。每次定目标时候的心情,似乎多少有些“不破不还”的心态,这一次,我一定要完成这些目标,可最后呢,心里面想,嘴巴上喊,都挺容易的,但真的要做到,终究还是挺难的。

影视剧中征战塞外的唐军
而且我的这个问题,我想,只怕也是大多数人的问题,例如很多人都想要从某一天开始,就早睡早起,可半夜还在刷手机,早上不到最后关头坚决不起身,反而才是常态。不破楼兰不还家的精神,便是咬定青山不放松的精神,这种精神,或许才是改变我们人生的精神。

际遇之神

奖励

抓到猴岛总版偷看MM洗澡的证据,要挟总版获得 10DB

本帖de评分: 1 条评分 DB +15
DB+15 2019-01-04

๓活动奖励 ๓ 校园青春、贴图拍客、QQ飞车 •  欢迎您!

亖 

ZxID:4279694

等级: 元老

举报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19-01-04 0
๓活动奖励 ๓ 校园青春、贴图拍客、QQ飞车 •  欢迎您!
« 返回列表
发帖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