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得“燕山雪花大如席”意境之美,却不知这唐诗背后的悲剧之痛

社区服务
高级搜索
猴岛论坛校园青春懂得“燕山雪花大如席”意境之美,却不知这唐诗背后的悲剧之痛
发帖 回复
正序阅读 最近浏览的帖子最近浏览的版块
1个回复

[转载美文]懂得“燕山雪花大如席”意境之美,却不知这唐诗背后的悲剧之痛

楼层直达
花开那年丶

ZxID:20774595

等级: 版主
๓ 校园青春欢迎你๓

举报 只看楼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9-01-04 0
每当谈到描写雪花的诗句,我们的脑海当中就会出现李白的这句“燕山雪花大如席”。这句唐诗是李白最经典的写雪花的诗句。其中有着浑厚的意境之美。带给人绝美的审美体验。

李白的古诗之中,对于自然现象或者自然界的万物,通常都有想象力奇特的发挥。比如他的“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又比如他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都是充满奇特的想象力的诗句。
在我们只看到他的这句“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的时候,可能只是单纯的认为这不过是李白的一首颂赞冬日雪花的诗句。但是等到我们理解了这两句古诗的出处之后。才会真正明白这首唐诗背后的悲剧之痛。

我们先看一下这首古诗的全文:
烛龙栖寒门,光曜犹旦开。日月照之何不及此?惟有北风号怒天上来。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
幽州思妇十二月,停歌罢笑双蛾摧。
倚门望行人,念君长城苦寒良可哀。
别时提剑救边去,遗此虎文金鞞靫。
中有一双白羽箭,蜘蛛结网生尘埃。
箭空在,人今战死不复回。
不忍见此物,焚之已成灰。
黄河捧土尚可塞,北风雨雪恨难裁。
这首古诗的题目是《北风行》,是李白一首非常经典的乐府古诗。这首古诗的主题表达的是征夫思妇之痛,主要抒写的是女子在家中哀叹自己的丈夫战死沙场的痛苦。“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是女子想象丈夫的埋身之地,虽然这两句古诗意境壮阔,但是其中的伤感却也是让人不胜唏嘘。

在这首古诗的一开篇,李白借用了古代的神话传说。“烛龙栖寒门,光曜犹旦开”,北国寒门的一个地方,住着一条龙。睁开眼睛的时候就是白天闭上眼睛的时候就是黑夜。但是诗人描写的这个地方,却是日月之光都不能照到的地方啊,只有“北风号怒天上来”。
如此两句古诗已经写出了悲壮凄冷的氛围,其后的诗句“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更是对前两句诗句的进一步描绘。在渲染的这种凄苦的背景之中,抒情主人公出现了,“幽州思妇十二月,停歌罢笑双蛾摧”。冰天雪地的腊月之中,一个思妇在家中愁眉苦脸。

她愁眉苦脸做什么呢?“倚门望行人,念君长城苦寒良可哀”,乃是表达他对于远在战场上丈夫的思念。她只知道丈夫远在“长城”之地,当地的苦寒她是有所耳闻的,所以也寄托了期望丈夫能够保重身体的愿望。
而后的四句古诗,写思妇思念和丈夫分别时的场景。“别时提剑救边去,遗此虎文金鞞靫。中有一双白羽箭,蜘蛛结网生尘埃”,他带走了“剑”却“救边”,家里只剩下“虎文金鞞靫”,当中只有“一双白羽箭”。而且丈夫走的时间很久了,此物如今已经是“蜘蛛结网生尘埃”。

想着这样的场景,女子禁不住睹物思人。“箭空在,人今战死不复回”,弓箭还在,但是远行的丈夫已经战死在沙场,再也无法回来。“不忍见此物,焚之已成灰”,为了避免自己睹物思人,内心当中更加的伤悲,所以决定把这件物品化为灰烬。
最后两句唐诗极言思妇的伤悲之痛。“黄河捧土尚可塞,北风雨雪恨难裁”,黄河水虽然浩浩荡荡,但是只要有足够的泥土砂石就可以阻断其流;但是思妇对于丈夫的思念以及所经历的这种生离死别之痛,就如同这漫天的雪花一样铺天盖地,让人无处躲藏。

李白的这一首唐诗有着无尽的想象力,其中对于雪花描写的诗句有着壮阔的意境之美。但是这壮阔的意境,其中有太多的悲凉。只有当我们充分读懂了全诗,才能真的懂得这两句古诗所表达的真正意蕴。
本帖de评分: 1 条评分 DB +15
DB+15 2019-01-04

๓活动奖励 ๓ 校园青春、贴图拍客、QQ飞车 •  欢迎您!

亖 

ZxID:4279694

等级: 元老

举报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19-01-04 0
๓活动奖励 ๓ 校园青春、贴图拍客、QQ飞车 •  欢迎您!
« 返回列表
发帖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