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刚刚,这些神作终于可以无删减免费看
(本文由Sir电影原创:dushetv)
你知道的,Sir总是很讨人喜欢。
可你以为光帅就够了么?
社交网络里,讨人喜欢可是一门手艺活。
你能不能聊出别人的好奇,打开别人的想象,进而产生好感,然后产生亲昵……门道大了去了。
不多,Sir就一门绝活——介绍电影。
所以如果你是一个陌生人,Sir说,有一部超屌的电影(可不是《地球最后的夜晚》),现在终于能免费看,这个消息目前只有你知我知……那,约么?
如果你还在矜持,行吧,是你选择让Sir继续装逼的。
有一种说法说,人类的成长不外乎两条路,科学和巫术。几千年历史,也就是反复的巫术谢幕、科学登场的过程。
可有一部电影,它竟然打通了两大门派,既幻想了最屌的科幻故事,又延展想象出了巫术般的宇宙境界……那,约么?
好的,你眼神已经变了。不奇怪,你这样的Sir见多了,请别踩着Sir的石榴裙,要不怎么带你去看这部顶级顶级顶级的,科幻经典——
《2001:太空漫游》
2001: A Space Odyssey
你还真的是使劲学啊……
首先,飞船的外形脱胎于《漫游》,于是就有了《星球大战》里,逃生舱和千年隼号的致敬。
上为《漫游》,下为《星球大战》
其它片也是。
太空失重的状态,这种一圈圈往外飞的“舞姿”,也是《漫游》最先干的。
上为《漫游》,下为《地心引力》
月球表面的坑洼,又是《漫游》的创意。
图片来自@新华视点
其它的,什么飞行器、机器人、航空装,你后来看到大呼牛叉的,基本都能在《漫游》找到雏形。
动漫《某科学的超电磁炮》,也有直接致敬《漫游》的片段
说这些没劲,说点有劲的。
前面Sir说到巫术,其实是一个比喻。
都知道科学是讲逻辑讲严谨的,可《太空漫游》最震撼Sir的,恰恰是它一些貌似“反逻辑”的设定,会带给你一种巫术般的神秘感受。
Sir依稀记得,最终船长降落在了一个神秘星球(不剧透)。
他已经丢失了飞船,按道理穿过大气层后,应该摔成肉酱,可是并没有。
他被一种超神的力量托着缓缓降落,安全抵达了某个神秘空间。
居然,他还在其中发现了地球的物品,不止,是他家他最熟悉的物品,什么冰箱,食物,饮料……
这种巫术般的想象力,在Sir看来绝不是胡搞,反而凸显出了一种人类面对宇宙的渺小与怅惘感。
宇宙,可不是你地球人积攒了一点可怜的科学就可以搞清楚滴。
Sir觉得,怅惘,是只有伟大故事才有的元素。
简单来说,它会让观众不自觉产生“我是谁”“我到底要去哪里”“我一直追求的,是不是我真正想要的”……等等问题。
而能否让观众感知某种怅惘,恰恰是很多伟大作品与平庸之作的区别所在。
因为“怅惘”,比“感动”高级太多。
别看Sir用巫术作比。
其实,《太空漫游》对太空的卓越想象力和独特创造力,恰恰建立在当时所能触及的现实基础上。
首先,它有阿瑟的大脑。
然后,它有NASA的顾问,帮忙制作出阿瑟关于航天飞机的想象。
因此,电影对太空的描绘以及声光效果的处理,总被后来的太空科幻片复制引用。
大部分的科幻片就算已经过时了
(它)看起来也还是令人觉得开心又有趣
它并没有真的过时,这部电影经久不衰
上至下:平板电脑、人工智能、视频通话(左电影,右现实)
更深一层的预言在于它说过——
小心啊人类,智能手机(平板)一定会在未来俘虏你们的生活!
电影里,两位宇航员边吃饭边看平板,几乎完全不交流。
……来,同情自己5秒钟。
还有。
人工智能的反噬,它也预言了。
当1997年深蓝首次战胜国际象棋大师卡斯帕罗夫,以及20年后Alpha Go战胜柯洁李世石之前,《漫游》就预演了人类与AI下棋被打败的场景。
《漫游》的设想无孔不入,甚至可以到厕所——
太空的无重力状态下,人怎么便便呢?
现实中,宇航员的三急问题一直格调不高……用袋袋,用抽干,还琢磨着要提取里面的水来喝……总之唉一言难尽。
所以,《漫游》当年想象的无重力太空厕所,一定是很多宇航员的私家小梦想。
左为《漫游》,右为《蓝色星球》,在库布里克拍成《漫游》时,人类还没从外层空间看过地球
地球明明是深蓝加白的嘛。
可有什么关系?这种梦幻般的地球,看起来不是另一种美好?
就像我们对于宇宙,永远怀着一种稚嫩的、梦幻般的想象。
说爽了,你看Sir的眼神开始有点色迷迷……
那就再给你安利几部免费的伟大经典吧(都是公版哟)——
来,看图猜片!
好,第二部。
事实证明……小时候长得帅已经很稀少,但成年了长不歪,就更稀少。
下一部不让你猜了,因为每个画面都被很多电影致敬过。
马丁·斯科塞斯在《华尔街之狼》,致敬过它。
右为《杀死比尔》
史蒂文·斯皮尔伯格更过分……《头号玩家》从叙事到情节到细节,全程致敬。
从上至下《七武士》《七剑下天山》《豪勇七蛟龙》
还有好多人不知道,没有《七武士》,就没有《星球大战》。
《七武士》对我的整体影响更大,它让我学会了怎样去讲一个激动人心又不失幽默的故事。
——乔治·卢卡斯
张艺谋说:
我最喜欢的片子有一大堆,不能一一列举,就中国的电影而言,我最喜欢1948 年的《小城之春》,我觉得这部影片在当时达到了相当的高度,我们今天看来,觉得还是不能跟它比较。
田壮壮说:
费穆先生于1948拍摄的《小城之春》是个完美的圆。
贾樟柯一手操办的平遥国际影展,有一个单元叫费穆·荣誉,有一个地方叫“小城之春”,而费穆导演晚年筹备的最后一个影片名字就叫《江湖儿女》。
"
你说什么叫不过时。
后人都给跪,这就叫不过时。
Sir电影原创,微信ID:dushetv
微信搜索关注:Sir电影
微博搜索关注:毒舌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