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亚仁变成包贝尔,扣分!但电影没被拖垮?
翻拍最怕什么?怕正版变成某宝高仿,甚至沦落成“拼夕夕”低配版。
《“大”人物》翻拍《老手》整体效果及格,在舒心酱看来是很适合院线的商业片,理应愉快赚到很多小钱钱。
但是,原版的刘亚仁变成包贝尔,这是吐槽能解决的问题吗?这是要逼人骂街啊!
来,我们话分两头说,先夸夸合格商业片的部分,再来讲讲“从刘亚仁到包贝尔”的东施效颦惨案。
《大人物》里这个感觉就很舒服。
忙忙碌碌接电话的,签字的,吃面的,很吵、很乱。
但莫名有一种温馨感,乱里又有一种熟悉的规律和信任。
这段群戏本身并不重要,只是看似“可有可无”的边角料,唯一提供的价值线索是王千源大喊学区房,事实上远非如此,这段戏和后面的节目排练一样,建立起的是一种很真实的生态。
有了那个基调才是有根的,才真实亲切又舒服,才能让后面的喜剧不尴尬。
电影里王千源、王砚辉、杜源是三层上下级,规矩和命令还是要有的。结果呢?这群货一言不合就不听指挥和领导吵架,吵着吵着还开始脱衣服秀伤痕。
虽然略有夸张的喜剧戏份,但人物面相真心可可爱爱。
在这样的格局里叮咣五四打一通抓坏蛋,往轻松说有笑点,往严肃说有对人性善恶的窥探,往肾上腺素的方向说、正义上场时还带着“爽片”的复仇快感:最后王千源字字铿锵有力怒骂包贝尔,一句一巴掌,又对又爽。
此外,《大人物》还在院线片霹雳扒拉爽快的节奏里,兼顾了喜剧效果和严肃议题。
警匪片最高的品格并不是打戏的肾上腺素飙升,也未必是卧底黑道的生死一瞬间,更不是解谜的智力快感,而是直面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人间,然后以“小”人物的身份,向“大”人物开出最坚决的一木仓反击。
正义这方被压的越小、越底层,反击就越悲怆、越有洞见。
五百导演还在电影里送彩蛋,安排自己两部大热网剧里的男主上线。
月半潘老师瘦身成功出演自己:高冷潘;
乔振宇客串赵家公子,在包贝尔的衬托下越发好看了。
王砚辉老师总演善恶难辨的角色,所以舒心酱一直看到最后都憋着一口气:怕他从背后来一闷棍。
结果他这次演了这样一个老好人?加鸡腿!
梅婷的角色其实很容易脸谱化、功能化,但她的性格塑造和情绪表达都很鲜明。
但总体而言,是非常适合院线的商业警匪片。
好了接下来舒心酱要变脸了,讲讲刘亚仁vs包贝尔。
每次吐槽“看看隔壁韩国小鲜肉,怎么就那么会演戏”这个话题,高票出现的代表人物十有八九是刘亚仁。
正确比较的打开方式,应该是董子健或者彭昱畅vs刘亚仁,可惜现在的局面是包贝尔vs刘亚仁。
包贝尔最近频频上热搜的梗,是在某档综艺里聊“我就是烂片保证”。
好像自黑自嘲了一把?戏就好了?
不存在的。
《“大”人物》里他的表现有比较好吗?
老实说,有。
进步很明显,但本质上差别不大。
感威胁小孩子这么变态的事情时,他嘴角咬出了一点狠劲,但眼神和眉宇间的神情不对。
《老手》里刘亚仁演的变态富二代,正常和炸毛之间有明确的零界点,层次状态很清楚。
上线时在酒吧喝酒,他以很正常的态度和男主打了招呼,虽然轻慢、虽然嗑high了,但是有一个正常人的正常反应。
所以不需要逻辑、不需要行为动机、不需要心理线。
打个比方,一边是刻意的黑暗料理,另一边就是真的功力不够、一锅乱炖。
他的这个人物,发疯的节奏是清晰的,人物的心理动机是清晰的,正常坏和变态坏的边界也是清晰的。
但包贝尔演的是乱的,是断的。
所以问题来了,为什么是包贝尔呢?大概因为他是个喜剧演员?同时也能cos几个变态杀人狂的眼神?
原创文章,严禁抄袭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