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年味》和《过年》告诉你啥是佩奇,赵丽蓉葛优才是这方面鼻祖
文/马庆云
随着农历春节的临近,有关“过年”的视频和话题也逐渐增多。估计大家已经被《啥是佩奇》刷屏了。这个视频,是为《小猪佩奇》的院线电影做的宣传。而《啥是佩奇》之所以能够引发不少观众的共鸣,无外乎它讲了一个中国人在过年的时候亲情尤为浓厚的问题。
《年味》第二集则用《归途》。可以说,过年在我们这一代中年人心目中的活动,其实就是迁徙和归途。我们一直在找寻自己过年时候的精神寄托。其实,人以为人,一旦思考一点更为深刻的东西,便会追问,何处是吾乡?当然,这种哲学式的追问,并非问自己的祖籍在哪里,而是追问,自己应该在何处安放生命?
过年,便是国人短暂安放生命的重要方式之一。我们精神漂泊,我们肉体闯荡,北上广深甚至更多的城市,都是我们寄存的地方,而我们的精神家园何在?我不能说,家人团聚,便是精神家园,便是吾乡归处。但是,这种过年期间的团聚,让我们暂时忘记更深刻的思考,而转入更温暖的亲情。因此,类似《啥是佩奇》、《年味》这样的典型营销型作品,在国人当中,是很受用的。
一家子人,各有各的愁苦,最终在年夜饭上爆发了。而我们国人的春节,实际上都是藏着一些委屈的。过年本是合家欢的时刻,但亲情之中,总有我们不能承受之轻。赵丽蓉老师的这部《过年》,便是认认真真讲了国人在过年期间面对的种种事情。
其实,我们中华民族之所以看重过年,是因为我们的儒家传统。我们的文化氛围当中讲的是代系传承,讲的是父母在,精神安。儒家提供给国人的,是一种圆形的思维模式,我们在家族的氛围内无限画圈,不至于在线性的思考中走到遥远的他乡。过年,对于当下,便是在特定时刻,将国人重新拉回到一种父母辈的传承当中来,寻找精神安稳。
![让《年味》和《过年》告诉你啥是佩奇,赵丽蓉葛优才是这方面鼻祖](https://px.lanyin.net/image/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90118/1176c4c8a00e4a259e8bde6f1ef5d4c7.jpeg?imgsec=0-KQp5kw8-Pg85NcMRFysQ&imgexp=1739440800)
"
无论是刚刚刷屏的《啥是佩奇》,还是正在热播的纪录片《年味》,更甚至是赵丽蓉老师的《过年》,其实都重在讲父母。过年的意义,恰好回答俗世人生当中我们从何处来的问题。老房子、故园故乡故土、父母祖辈传承等等,都是让这个我从何处来得到短暂答案的地方。
当然,这些答案都是短暂的。从何处来,到何处去,是人类哲学的终极问题,至今没有一位哲学大家敢说自己已经回答了这个终极问题。我们活在何处呢?其实是活在一种故园故乡故国的文化传承当中,一粥一饭,一夕阳一晚霞,一人生漂泊,其实都在我们自己的文化当中。文而化之,人生不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