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娱乐跨界早有先例 资源互换需考虑球迷感受
"
前不久,蔡徐坤和NBA“跨界合作”成为了NBA新春贺岁形象大使,一石激起千层浪,蔡徐坤的流量加持加上NBA庞大的受众群,让事件有了很高的话题度。
且不论蔡徐坤当这个“新春贺岁大使”是否够格,NBA这招险棋已经初见成效:该微博转发量过十万,话题浏览量达到45亿,这一切自然离不开蔡徐坤带来的流量加持。
这或许尚不能完全称之为娱乐至死的时代,因为我们本身就如此贪婪地渴望娱乐,浅薄能给人以快乐,在如此快节奏的生活中尤为明显。所以,我们能感受到娱乐对一切的侵蚀:
“我们的政治、宗教、新闻、体育、教育和商业都心甘情愿地成为娱乐的附庸,毫无怨言,甚至无声无息”,尼尔·波兹曼曾预言式的说道。
而体育圈和娱乐圈直接的跨界合作早已不新鲜,拿最近来说凭借某女团选秀类节目大火的孟美岐观赛中网,让中网赛事IP影响力大大增强;TFboys成员王源去MLB开球登上热搜榜;再到今年现象级体育类综艺《这就是灌篮》,这些都是体育和娱乐跨界的典型案例。
其实就体育和娱乐跨界互动,美国比国内玩的要早得多。超级碗上除了精彩绝伦的比赛引人注目,中场秀的表演绝对是最有看点的环节之一,能在中场秀表演的都是最顶级的明星,如碧昂斯、Lady Gaga等,中场秀也被称之为“美国春晚”;而拿NBA来说,一年一度的全明星已成为球迷盛世,观众席上的最前排坐的必定是演艺圈内的大腕。而赛事中的明星赛、扣篮赛等赛事本身就包含很大成分的娱乐属性。
而NBA球星们往往和娱乐圈明星也有很好的私交,所以不乏NBA球星试水娱乐圈的尝试:如科比在退役后拍摄个人经历改编的动画短片,成功捧得了奥斯卡奖;欧文将大受欢迎的德鲁大叔改编成电影,目前已经在国内上映并广受好评;詹姆斯要接棒乔丹,拍摄《空中大灌篮2》。
体育和娱乐的跨界像是资源的互换,各取所需。体育需要明星带来流量,做赛事的推广和传播;而明星则需要体育给他们提供展现的平台。如果运用得当,这当然会是一个双赢的结局。某种程度上说,这也是未来的必然趋势。
但两者之间的合作也需要考虑合不合拍,除了气质是否相符外也要考虑到各自原有受众是否愿意买单。拿蔡徐坤成为NBA新春贺岁形象大使一事来说,就有网友认为NBA这次向流量明星低头让球迷们很“受伤”,在广大球迷看来蔡徐坤并不和NBA的气质相符合,一个是代表着拼搏不放弃的顶级篮球联赛,一个是俘获万千少女白白净净的人气偶像,这两者这么看都不太搭边。
大使这二字分量极重,一定是能代表这项运动的某些特质或者是在这项运动中功成名就的人。例如FIBA请姚明、科比作为形象代言人,大家都表示认同,是因为他们的特质和运动本身吻合。所以跨界本事好事,但还是要两者之间“合得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