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科幻里程碑”的称号,可以先让《流浪地球》保管
(本文由Sir电影原创:dushetv)
Sir打赌,你肯定是第一次见。
什么大场面?
喏——
一支预告片里的,这么个画面。
战士手持重型机木仓猛烈开火,声嘶力竭地咆哮着粗口。
而他的目标,竟是覆盖整片天空的木星红斑。
去你妈的!
在《流浪地球》公布预告时,科幻迷本Sir就跟上了前瞻:这口恶气国产片终于要出。
Sir前几天梳理春节片单,考虑再三敲下这句话——
“国产科幻里程碑”的称号,可以先让《流浪地球》保管。
从Sir收到的一些风声来看,这猜想正一步步应验。
既然是逃难,就绝不是一次称霸朋友圈的休闲游。
两极冰川消融、气候异常变化、灾难频发,人口数量骤减至35亿。
幸存者移居地下城,不见天日。
地球一瘸一拐地上路了,还要面对更多的危机与挑战。
小行星撞击、大行星的引力作用、地下城中人类的相互争斗;而作为主要安全保障的地球发动机,也有随时熄火的可能......
这么说吧,隔三差五就是一场《天地大冲撞》《后天》《2012》。
比起逃难,Sir更愿意这样理解:
为了不被宇宙灭绝,人类不得不打造着自己的灾难。
与此同时,祸不单行。
一声声不断修正的故障数量报警使我们得知,大量行星发动机熄火,人类的生存希望受到严重威胁。
天上外忧,地上内患。
地下、地表、太空,将地球分隔成三个战场。
三场灾难救援,横贯天地。
预告片中,两队人马兵分两路,吴京领衔的“领航员”国际空间站率先抵达木星应对威胁。
而地下城市,人们只能在黑暗中等待宇宙审判。
原著中,有一句描写令Sir印象深刻——
“你在平原上走着走着,突然迎面遇到一堵墙,这墙向上无限高,向下无限深,向左无限远,向右无限远,这墙是什么?
“死亡。”
一场悲壮逃难的至暗时刻,希望的光亮又将怎样点燃?
Sir太期待。
这盏光,点亮的另一处黑暗,是难产多年的国产科幻。
2
国产科幻,你信不信?
“国产科幻元年”的说法诞生于2015年。
结果你也知道,被提起、放下、再提起、再放下......
而在这之前,印象最深刻的中国科幻片是啥?
……或许是《霹雳贝贝》和《快乐星球》。
国产科幻难产,我们缺的是什么?
这个问题,先不急回答。
回顾国产片的“爆款”历史,宛如一场关键词的迭代升级。
1997年,关键词“贺岁档”。
90年代,冯小刚的《甲方乙方》,成本不高,讲述着“咱老百姓自己的故事”。
票房的火热,每年一部的更新,让国产电影有了热门档期的概念:贺岁档,应运而生。
过去两年,关键词变成了“扬我国威”。
《战狼2》和《红海行动》,地理上延展了华语电影叙事的空间,用重工业军事场面给观众注入强效肾上腺素。
完成自己应该做的,接着放手一搏。
3
别人没有,你信不信?
“我们是阴沟里的虫子,但总还是得有人仰望星空。”
可能在许多年以后,我们也不会忘记那个站在国产科幻电影之前的名字——刘慈欣。
1999年到2006年蝉联中国科幻小说银河奖。
2011年华语科幻星云奖最佳长篇小说奖,2010、2011年华语科幻星云奖最佳科幻作家奖,2012年人民文学柔石奖短篇小说金奖,2013年首届西湖类型文学奖金奖、第九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
2015年,凭借《三体》获第73届世界科幻大会颁发的雨果奖最佳长篇小说奖,为亚洲首次获奖。
别数了,这荣誉你数不过来。
一句话形容吧——
世界上有太多望向宇宙深处的科幻作者,而刘慈欣像是望得最远的人。
这样的宇宙视角,成了国产科幻的敲门砖。
《流浪地球》由刘慈欣亲自监制。
来,盘一盘这些大到出奇的天文数字。
10000座“行星发动机”,4.3光年外的新恒星。
400年筹备,2500年航行,100代人参与其中。
于是,他的问题就变成了:
在文明存亡关头的天文数字下,渺小个体的生命,该用什么单位衡量?
种族存亡面前,生命价值几何?
答案冰冷而又无情,“牺牲生命”不过是一次数字统计。
未通过抽签者
严禁进入地下城
这是一抹金属般坚硬,却又绽放光芒的银色。
这,是国产科幻的第一面旗。
完成自己应该做的,接着放手一搏。
4
家,你还信不信?
在原著中,关于家庭的着笔并不多。
一段父子故事,刘慈欣只留下了一个颤音。
我只见到了追授他的一枚冰冷的勋章。这勋章是一名空军少将给我的,他告诉我,在清除地球航线上的小行星的行动中,一块被反物质炸弹炸出的小行星碎片击中了父亲的单座微型飞船。
大刘以“流浪”起头,郭帆放它“回家”。
这或许是《流浪地球》超越原著的所在。
刘慈欣后文明时代人与人之间情感关系的脆弱,在电影中成为了“中国式父子”的放大镜。
不认同、不理解、不沟通。
吴京饰演的父亲刘培强,和屈楚萧饰演的儿子刘启。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Sir电影原创,微信ID:dushetv
微信搜索关注:Sir电影
微博搜索关注:毒舌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