泪目!最“硬”国产科幻电影《流浪地球》最动人的是什么?
看《流浪地球》那天,导演郭帆和作家刘慈欣现身映后交流环节。好几位观众在提问或发表观后感想时,都提到说“看哭了”。
我想大多数观众大概都会存在类似的怀疑吧,毕竟,我们的电影与世界顶尖的电影工业化水准还是存在较大差距。尤其在科幻电影这一类型上,经验和技术都存在短板,即便资金够雄厚,也未必能出来一个令人满意的成果。这也是为什么《流浪地球》立项以来,会遇见不少的质疑——甚至不乏有人在预告片出来之后、看成片之前,就做出了不看好的判断。
可实际效果是怎样的呢?
故事方面,《流浪地球》在刘慈欣老师扎实的文本基础上,做到了既尊重原著故事,又融入了创作者自身的创新与想象力,用影像勾勒出了一个合乎逻辑的未来末日图景,足以将观众带入剧情,引发共情与思考。
看过原著的观众会发现,影片并没有完全采用小说的故事,而是从中选择了一部分加以改编扩充,完成了一个前后站得住脚的故事表达。
可以说,影片的世界观格局足够宏大,证明了我们也是可以驾驭涉及人类命运、地球命运以及关怀宇宙的题材。尽管在表达的深度方面还和国外科幻经典存在差距,但却应该看到其中有了长足的进步。
就像前面提及的那样,整部电影所呈现出来的科幻大片气质,是很令人兴奋和激动的——这意味着国产电影在制作科幻电影方面,迈出了非常扎实有效的一步,的确称得上是开启了“国产科幻电影的元年”。
运输矿石的货车内部细节做出了未来科技的感觉,单是“圆球形方向盘”的设计就可见用了心思;
到了后半段全力拯救地球的诸多画面,未来感、科技感、真实感都做得很到位,很能勾起观众的心弦,沉浸感十足。
末日图景的描绘,拯救地球的设计,并不是在给观众制造危机恐惧,反倒是能激发出观众对于地球环境的反思,更能引出观众对地球、太阳、宇宙以及人类文明的敬畏。
我在看完《流浪地球》之后,也和导演做了简短的交流,我就提到了影片带给我的一种敬畏地球、敬畏太阳、敬畏宇宙的强烈感受。
除了敬畏,《流浪地球》还制造了多次“燃到泪目”的情绪体验。特别是影片的最后三十分钟,“燃”情十足!这种“燃”感主要源于所有人都拼尽全力拯救地球所传递出来的情感冲击。
当我看到屈楚萧饰演的刘启以及李光洁饰演的王磊率领大家以一种奋不顾身的姿态去做最后的尝试时;当我看到地球继续探索之路时,内心都翻涌着一股热血燃情。人类竭力拯救地球所表现出来的对地球、对人类文明的深厚情感,实在燃到泪目。
?还有一种情感似乎更让人动容,恰恰就在于刘培强最后的行为所展现出来的精神。
那是一种包含了勇敢与无畏、以大局为重的精神,是“机器永远理解不了,也无法阻止”的人类特有的力量。这种精神堪称伟大,让人肃然起敬,也足以让人为之感动泪目。
感谢地球。
PS:文字为作者原创,图片均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