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关不远处,深庭惟栖心

社区服务
高级搜索
猴岛论坛贴图&拍客乡关不远处,深庭惟栖心
发帖 回复
倒序阅读 最近浏览的帖子最近浏览的版块
1个回复

[文字美图]乡关不远处,深庭惟栖心

楼层直达
花开那年丶

ZxID:20774595

等级: 版主
๓ 校园青春欢迎你๓

举报 只看楼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9-02-02 0

乡关不远处,深庭惟栖心
编辑|易向
深深庭院,作为东方生活审美的一种方式,每每渗透于古人的诗书画意之中。庭院对于中国人而言,除了作为日常起居的生活空间,更是一种休养生息的精神家园。不论文士还是佳人,庭院都是他们体悟生息,感怀生命的场所。而时下的我们,蜗居城市丛林,有一间庭院,已然成为一种奢侈的生活方式。


天地寒彻,腊梅沁幽,车马仆仆而过,劳顿的你,正是心念乡关。


回家的路,只在眼前脚下,而性灵之乡,又在何方?回望古代高士的性情深处,无论身往何处,他们更加求得的是心安何方。

这,便是文人思想文化中的一抹乡愁。而一方幽幽庭院,则足以安顿此情。


“结庐松竹之间,闲云封户;徙倚青林之下,花瓣沾衣。芳草盈阶,茶烟几缕;春光满眼,黄鸟一声。此时可以诗,可以画,而正恐诗不尽言,画不尽意”。

庭院,上升为一种意象,成为人们生命的最佳载体。苏轼词曰:“此心安处是吾乡”,正解此意。

桑梓小院,可安吾生之愿。随着这窗牖开合,纳凉闭寒,遍观四时之更迭,纵览天地之变幻。识盈虚有数,感万物行休,此庭可栖,此院可悟,惟以终老而心闲四野。诚如先贤所谓:“筑室数楹,编槿为篱,结茅为亭。

以三亩荫竹树栽花果,二亩种蔬菜……挟书剑以伴孤寂,携琴奕以迟良友,此亦可以娱老”。于庭院中得一段真情,脱巾成诗,不辩其时,庭院成为文人内心观照天地的缩影。


于庭院中,营造方隅胜景,林泉清涧,叠山垒石,此番山外流水野趣,正是文人心中的隐逸之怀,白居易《秋池》诗谓:“眼尘心垢见皆尽,不是秋池是道场”。

一方庭院,是文人对故乡田园的追索,更是文人历经世事之后,体悟自我、安顿生息的道场。


而今,在快节奏文化的当下,松草小筑、结庐庭院已成为昨日旧事,而埋藏于文心之中的这抹乡愁,如一叶孤舟,漂流在时代的洪流之中。




庭中惟小憩,院中无尘杂。朝时闲赋,暮时幽居,邀友相聚以效兰亭,旗亭画壁堪和吟咏。看庭花影转,观藕叶池塘。待清溪声声,檐滴宿雨。听水声之幽闲涵澹,闻牡丹之沁心入脾。芭蕉凝碧,秀石环闼。虚竹清风,碧柳绕墙。轩窗开合,纳凉闭寒。



幽幽庭院是吾乡。
日 式 庭 院
在注重保护古建筑和自然景观的京都,至今仍保留着很多日式庭院。



日式庭院是从公元3世纪前后传承下来的艺术品。用沙石表现流水的“枯山水”就是运用了各种各样的表现技法,其中,一些技法与日本画技法有相通之处。



运用浓墨重彩来表现日本四季的庭院中,春天盛开的鲜花,夏天清凉的鱼池,秋天的红叶和冬天的积雪等,随着到访的季节,人们在此可以享受不同情趣的景色。

日式庭院出自园艺师之手,之后的几十年甚至数百年,在僧人和园艺工匠常年精心维护下,始终保持着原来的面貌。


眼前的这般景象是静穆、是深邃、是幽远。白砂一片,绿苔在青石上,白墙上婆娑着竹影,这是亦自然亦人工的境界,是提炼的自然。



在日式庭院中,你可以见不到碧水细流,但是却总会见到白沙与石头的各种组合。冥想之中,它可以是大海、岛屿、山川,可以是一切。




眼下是一小片薄薄的水面,滴水的声响。是满地的白沙枯石,形态质感提炼成神化的山水。立于廊道之上,朦胧山水半世梦醒。

一方庭院山水,而容千山万水景象。

日本庭院注重引发观赏者超凡脱俗的心灵感受。也有很多人是为了躲避年轻人的喧闹到此一游。


盘膝而坐,天地尽在一窗之间。


遍观四时之更迭,纵览天地之变幻。识盈虚有数,感万物行休。此庭可栖,此院可悟。愿以终老而心闲四野。

日暮乡关,归家心切,奈何路途拥堵,又添尘烦。遥望山水隐约,静思量,平生欢喜处,是吾乡。
本帖de评分: 1 条评分 DB +18
DB+18 2019-02-03

๓活动奖励 ๓ 校园青春、贴图拍客、QQ飞车 •  欢迎您!

亖 

ZxID:4279694

等级: 元老

举报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19-02-03 0
๓活动奖励 ๓ 校园青春、贴图拍客、QQ飞车 •  欢迎您!
« 返回列表
发帖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