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禅法苑——《世尊十大弟子小传》二:富楼那·须菩提

社区服务
高级搜索
猴岛论坛校园青春无禅法苑——《世尊十大弟子小传》二:富楼那·须菩提
发帖 回复
正序阅读 最近浏览的帖子最近浏览的版块
1个回复

[转载美文]无禅法苑——《世尊十大弟子小传》二:富楼那·须菩提

楼层直达
花开那年丶

ZxID:20774595

等级: 版主
๓ 校园青春欢迎你๓

举报 只看楼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9-02-25 0

---*---*---*---*---*---*---*---*---
富楼那:说法第一
佛法是很抽象和深奥的,即便在坐都是潜心于大乘佛法的上利根,要讲好佛法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更何况要面对各种不同趣向和根性的众生,还是在教育没有普及的古代印度,因此,当时的传法更是一件极其艰巨的工作,既要上契合于佛陀的真理,又要下契合众生的根机,富楼那在数千弟子中被公认为说法第一,这是极高的评价,表明富楼那的智慧、方便、辩才、世俗智、菩提心等皆已俱足。
富楼那的全名是“富楼那弥多罗尼子”,意思是“满慈子”,出身在一个富裕的家庭,算是在整个印度都有点名气的一方富贾。父母非常疼爱他,但他觉得这些荣华富贵不过是过眼云烟,并不能长久,世间的恩爱与财宝终有别离散失的时候,人生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去探求那个唯一能够永恒的真理。因此跟随佛陀剃发出家。因为富楼那见识高远,根性锐利,不久即得证了阿罗汉果位。
于是佛陀将协助自己教化四众弟子的责任交给了富楼那,并在一次讲解宿世因缘的法会上也给众弟子讲了:“富楼那在说法的人中间最为第一,除了我,再没有人能跟他作言论上的辩难,未来无数阿僧祇劫,富楼那都会入世为众生讲法,然后成就自己的佛国土,名号叫法明如来。”
富楼那成佛后,大家也可以发愿往生至他的佛国土修行,世尊也为众弟子详细描述了这个佛国土的景象:
“富楼那成就的佛国,大地没有山陵沟壑,没有荆棘沙砾;所有的楼台亭阁,高入云霄,土地都是金银众宝所铺。没有地狱、饿鬼、畜生,也没有男女之别,更谈不到淫欲,人们皆是化生,飞行自在,无我也无我所,没有刀兵,大家各得所宜,各取所需。没有种族的界限,没有强弱的分别,没有怨敌,没有仇人,更没有巧取、豪夺、侵占。彼此尊敬,彼此赞扬!那不再称为娑婆世界,那是一个善净国土,正像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的国土一样!”

因此,今天这篇文章我们才看见修行的全貌:
第一层: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积累福德因缘,使自己来世有好的人道或者天道的果报;
第二层:依声闻道而勤修佛法,证得烦恼灭尽,究竟涅槃;
第三层:依菩萨道六度万行,既成就众生也成就自己,积累无量功德善种,亦报佛恩;
第四层:证悟成佛之后,依然孜孜不倦,于未来无数阿僧祇劫同众生一道轮回往生,发宏誓愿以大悲心济度众生无有疲厌,最终成就自己一方佛国土,终成果位如来。
富楼那这个名字大家不是很熟悉,因为他皈依佛陀后很快就证得果位,然后立即就到处弘法利生,不像舍利弗、目犍连、阿难陀、大迦叶、须菩提等经常都在世尊身边,参加各种法会并与阿难的口述一同载入经典。其实以我个人的偏好,如果非要给佛陀的弟子排个喜好的话,那么:大迦叶第一、富楼那第二、阿难第三。大迦叶作为禅宗初祖,在佛陀灭度后统领僧团,对后世的贡献居功至伟,理应第一;而阿难,虽然佛在世的时候他有点贪玩懒散没有证悟,但他因博闻强记协助集结时整理经论以及对女性信众的贡献,也是居功至高,因此进前三。而富楼那的说法第一,这是一个很高的综合性评价,不同于神通第一、智慧第一、持戒第一、辩法第一等等,并且他证悟后就云游四处,孜孜不倦的向众生讲法,因此很少载入经论。
富楼那在讲法过程中,说过一段话,大家看了应该更加明白我对他评价的理由:“你们修道的认真,我非常佩服,但你们弘法度生的观念,我却不以为然。佛法易弘,众生易度,便不需要我们来从事这项工作;正因为五浊恶世,弘法度生是艰难困苦之事,为了报答佛陀的恩惠,我们应一刻不懈怠地去从事这项神圣的工作。”
富楼那经常批评佛弟子,不可以把僧团看作避难所,或是养老院,比如这个祇园精舍确实无论是功能还是建筑都如同一个度假山庄:讲堂、客房、休息室、浴室、池、泉、运动场所、林木、花卉、园苑一应俱全,还专职有人种菜、做饭、扫洒。其实现今僧寺也一样,不仅布局完善,远离世尘,并且老百姓还有一句话:“天下名山,僧占半。”而世尊当年呢?各地的精舍要么就在城中,最远的也就在城郊,并且每年还要行脚,深入广大基层群众中去宣讲出世解脱之法,唉......不说了不说了......现在我们有多少名山大寺已经景区化了,甚至商业化了,昨天看到群里面讲北京的那个啥奶奶庙,搞承包制,收益几千万......做生意把算盘都打到佛菩萨头上了,简直了......

还是不扯远了。。富楼那还经常对一些懈怠、贪图安逸的比丘,常常劝他们要振作起来,要把佛法布满人间。因此佛陀在大众中,常常称赞富楼那是比丘中的鼓舞者、激励者!富楼那的讲法有时在摩竭陀国,有时在憍萨弥罗国,今天在毘舍离城弘化,明天又到迦尸城去讲法,一刻也不懈怠和停留。数不尽的人因为富楼那的宣讲而知道了佛陀,被他感动而信仰佛陀和皈依佛陀的人数之多,在僧团中无人能比。富楼那:“我们生活在佛陀的法海中,这一点修行就说辛苦,那佛陀久远劫来的修行、度生,日食一麻一麦,布施头目脑髓,不知该如何来形容?我在各地行脚云游,一草一木,都像是朝我微笑;一山一水,都像是给我安慰。你问我每天忙些什么,我每天都忙着度众生离苦得乐的事。这个世间到处都是我的故乡,到处都有我的亲人。”
富楼那身上所体现和承载的才是我们后世佛门弟子应该学习的弘法精神!
“方便说法”、“应病与药”、“观机逗教”、“事理圆融”,可以说,富楼那已得到佛陀的说法布教三昧。富楼那很明白,所谓说法布教,完全是为了众生而非为了自己,说法是说给众生听的,不是说给自己听的。高深玄妙的道理,只有少数上根之人,方能透彻体悟;大众之前,富楼那总是说人人都能接受的道理。对不同的人,观机说法,是富楼那的特长。他见到医生的时候,就会对医生说道:“医生可以替人医治身体上的病痛,但心里的贪嗔痴大病你们有办法医治吗?见到官吏的时候,富楼那会这样问:“你们做官的人,可以治犯罪的人,但有办法治人不犯罪吗?”有一次,富楼那经过一个村庄,他对田里工作的农夫说:“你们耕水田、种粮食可以资养色身,我教你们耕福田资养慧命的方法好吗?”富楼那又像教师一样,教他们识字明理。白天,富楼那教他们耕种的步骤,治家的方法;晚上,集合他们,讲说五戒十善、因果报应的道理。很快的,输卢那国的人民,全部都皈依了佛教。

富楼那也会运用神通。
频婆娑罗王是摩竭陀国的国王,在印度诸王中,是第一个皈依佛陀的,后来提婆达多挑拨他的太子阿阇世,把他囚在狱中,富楼那和目犍连得知后从空中飞进层层封锁的牢狱,富楼那坐近频婆娑罗王的身旁,低声说道:“大王!我是奉佛陀慈命来的,佛陀让我告诉你,业力所招感的色身,总要感受苦报。业报要了结了才好。修道最要紧的就是能消灭罪业,获得解脱。在牢狱里被囚的人,像是失去自由被束缚了;其实没有进入监狱的人,同样的还是被金钱、名位、美色所囚,娑婆世界就等于是一个大监狱。当生的时候就注定有死,所要担心的不是死亡,而是死后所往的去处。佛陀说,要你称念阿弥陀佛的圣号,发愿往生西方极乐世界,那才是一个自由解脱的安养国土。”频婆娑罗王听了富楼那的话后,心中很安慰,好像是见到死后的光明。他就这么安详地往生了。
佛陀寂灭后,大迦叶组织了第一次僧团的集结,富楼那连夜赶去参加,这时,结集已快完成。这是星云大师的说法。还有一个更普遍的说法:富楼那赶到以后,在僧团的管理和集结经论方面跟大迦叶的观点起了较大的冲突,于是就离开了。这点我认为更可信,因为第一次集结主要是阿难诵出了声闻乘的诸经典,而大乘经典是之后由文殊师利和弥勒等尊者和菩萨召集,在铁围山集结完成,也是由阿难参与忆诵。
至于富楼那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入灭的,至今没有办法考证,只知道,在佛陀涅槃后,富楼那仍然很热心的在各地弘化佛法。

须菩提:解空第一
很多大人物在出生的时候都有吉兆或者母亲都有胎梦,须菩提也不例外。在他诞生的那一天,家中所有的财宝、用具都忽然不见,全家人非常忧心,于是请了一个算卦师。相师卜卦后说:“这是一件可喜的事,你们家所生的是贵子,室中金银宝物在贵子初生时会一切皆空,这象征着他是解空第一人呢!就为他取名‘空生’吧!这是大吉大利的事,他将来不会为世间的名闻利养所束缚,就是为他取名‘善吉’也好。”因此须菩提也叫空生也叫善吉。
须菩提的家庭也非常的富有,但他从小手里就留不住财,父母给的钱,他随手就给了需要帮助的人。父母对这点很有意见,经常批评他为什么有钱不自己用,须菩提也经常跟父母顶撞和反抗,最后父母索性把他关在家中,但这正好成就了须菩提的幸运,他在家中看了大量的哲学、宗教学书籍,之后跟父母有过一段对话,须菩提:“宇宙中一切森罗万象,好像都映现在我心中,可是,我的心中又像空无所有似的。假若世上没有大智大觉的圣人,谁也不够资格来和我讨论解脱者的心境,谁也不明白我心中的世界。”父母听了年轻的须菩提的豪语,心中也不禁对爱子暗暗称奇。
一次,佛陀在须菩提的故乡布教,乡人纷纷传说佛陀是一切智人,论到智慧,世间上没有人能够和佛陀相比。这样的议论早就传到须菩提的耳中,于是他心中不服,去到了佛陀的法场,听完讲法,他和他的父母以及乡人都皈依了佛陀。

从《维摩诘经》我们就知道,须菩提乞食行化,总爱到富有人家里,他给出的原因是:“我向富人行乞,决不是为了贪图美味珍肴,如果好吃,也不须出家学道。为什么我不到穷人的家里托钵?因为穷苦人家,自己的生活都难以维持,哪里还有多余的饮食供养我们?即使他们愿意发心,也只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我们没有粮食救济他们,哪能再去增加他们的负担?反之,向富人乞食,区区一餐之施,在富者毫无所谓。我所以乞富不乞贫,就是这个原因。”
然而在世尊的弟子中和须菩提有相反作风的人,是大迦叶尊者,须菩提是乞富不乞贫,而大迦叶是乞贫不乞富。
“尊者须菩提!”大迦叶解释道,“我们是出家的沙门,守道行法,这就是人间的福田,我们受人间的供养,是给他们增长福慧的机会。我向贫穷者乞食,让他们种福田,免除他们将来的穷困,富人们的福多,我们何必锦上添花?”
被佛陀知道以后,对两个人都不赞成,曾呵斥他们心不均平,都不合乞食法。但是大迦叶比较固执,世尊批评之后还是我行我素,至终都只向贫苦的人乞食,如同他的苦行色彩非常浓厚,世尊也提醒过没有必要,但他也从来不愿舍弃苦行一样。可是须菩提,从来对于佛陀的指示恭敬接受,世尊批评以后就自己修正了乞富不乞贫的态度。

对于般若类的法会,须菩提如不去其他的地方教化,从不缺席。而《金刚经》这本般若部最知名的经典,就是记载世尊和须菩提的对话。须菩提认为空充满了革命性和积极性,空理,就是佛陀的一般弟子,也很少能懂得空的妙义。须菩提常常慨叹真正明白空理的人太少了。
世尊:“须菩提!在我的弟子中,修行能到你这种程度,算是很难的了。你已证得无诤三昧,这是人中最为第一,我为你恭喜,你已经是第一的离欲阿罗汉!”
须菩提欢喜山居的生活,常常住在耆阇崛山,有一次忽然四大不调,病魔缠绕着他,使他的身心感到非常疲劳不安。当时很多人就生出了疑问:“一位圣者修行德行很高,也会患病?”须菩提耐心给大家解释,其实,业报所招感的人的色身,是有为法,既是有为法就免不了苦空无常的现象。有为的色身是世间法,当然要受世间上生老病死的循环。



本帖de评分: 1 条评分 DB +15
DB+15 2019-02-25

๓活动奖励 ๓ 校园青春、贴图拍客、QQ飞车 •  欢迎您!

亖 

ZxID:4279694

等级: 元老

举报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19-02-25 0
๓活动奖励 ๓ 校园青春、贴图拍客、QQ飞车 •  欢迎您!
« 返回列表
发帖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