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女神有名字,那一定是何香凝!

社区服务
高级搜索
猴岛论坛校园青春如果女神有名字,那一定是何香凝!
发帖 回复
倒序阅读 最近浏览的帖子最近浏览的版块
1个回复

[转载美文]如果女神有名字,那一定是何香凝!

楼层直达
花开那年丶

ZxID:20774595

等级: 版主
๓ 校园青春欢迎你๓

举报 只看楼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9-03-09 0
[font=&quot]各位小姐姐们,节日快乐啊。记得上学的时候,非常非常不喜欢妇女节,因为觉得妇女两个字实在是太不友好了,一旦过了这个节,岂不是承认自己就是妇女?
后来,头发离我而去了,智商就慢慢回来啦。才发现曾经被我无比嫌弃的妇女节,是有人千辛万苦才为女性争取来的权力。
这个人就是何香凝。
何香凝是国民党元老、革命家、著名画家,同时,也是国内女权运动的先驱。
1924年1月,国民党一大召开,何香凝当选中央执行委员会妇女部部长,提出“妇女在法律上、经济上、教育上一律平等”,促使国民党一大宣言中正式确认了男女平等原则。
同年3月,何香凝倡导并筹备举办了中国第一个公开纪念“三八”国际妇女节活动。从此,中国女性拥有了自己的节日。
今天,每一个放假或者不放假的小姐姐,都应该感谢、至少应该记得这个传奇的女中豪杰。
何香凝能成为女性解放运动的先驱,其实一点都不令人奇怪,因为她的一生就是一个大写加粗的”巾帼不让须眉“。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东三省沦陷,华北也岌岌可危。蒋介石却继续贯彻“攘外必先安内”政策,将木仓口对准自己人。
何香凝得知此事后,打包了一套自己穿过的裙子寄给蒋介石,跟衣服一起寄过去的,是她写的一首诗和一幅对联。
枉自称男儿,甘受倭奴气,不战送山河,万世同羞耻。吾侪妇女们,愿往沙场死,将我巾帽裳,换你征衣去。
井底孤蛙小天小地自高自大,厕中怪石不中不正又臭又顽。(对联原作者是续范亭,何香凝只是借用)
这种不输男儿的豪气,在何香凝小时候就已经初露端倪了。
1878年,何香凝出生于香港,父亲颇有资产,作为富商的标配,家里养着1妻5妾和十几个子女。
何香凝的父母算得上是青梅竹马,但有一点,母亲没有缠足,不够”资格“当老何家的正房太太,只能委曲求全做了小妾。
父母总是希望在子女身上弥补遗憾,吃了大脚的亏的母亲,自然想给何香凝裹出一双三寸金莲,好让她未来能顺顺利利出嫁,找一个好婆家。
这是当时绝大多数中国女性的宿命,但何香凝偏偏就是要打破宿命。
她自小羡慕太平天国里英姿飒爽的女兵,幻想着自己长大后也能成为一个女战士,所以每次母亲白天给她裹好脚,晚上她就拿剪刀把裹脚布剪个粉碎。
最终母亲认输,何香凝取得了大脚保卫战的胜利。
不裹脚,是何香凝对自己宿命的抗争,也是她走上革命道路、为更多女性命运抗争的开端。
何香凝19岁的时候,因为一双得天独厚的大脚,嫁给了奉父亲遗命一心求娶一个大脚媳妇的廖仲恺,也就是后来的国民党左派领导人。
廖仲恺、何香凝一家
婚后没几年,廖仲恺决定到东京求学,何香凝变卖嫁妆为他筹集费用。此后不久,何香凝也去到日本,并在那里结识了孙中山,开始跟随孙中山革命。
不得不说,这一切都是大脚的功劳。
前排左四起依次为宋庆龄、孙中山、何香凝,后排左二为廖仲恺
何香凝参加革命后,作风也是不输男人的强悍:孤身营救廖仲恺;在廖仲恺被刺杀身亡后,把“精神不死”的横幅挂在家门口;连孙中山去世后,都把宋庆龄托付给她照顾。
1951年的宋庆龄(左)和何香凝(右)
但更多时候,何香凝的革命是靠着一只画笔。
何香凝最初接触绘画,就是出于革命需要。
同盟会成立后,孙中山在国内组织武装起义,需要起义的军旗、安民布告、军用票等等。这些图案都需要人来画,何香凝为此进入日本东京上野的美术学校学绘画(1909-1911年)。
年轻时候的何香凝
从何香凝的画中,我们能清楚看到她的革命历程。
1910年代,何香凝由于跟日本人学画,画风带有明显的日式风格,色彩明艳、形象生动。
当时虽然经历了辛亥革命胜利果实被窃取、袁世凯称帝等挫折,但何香凝的画面仍然是明快的,可见她对未来还充满了希望和信心。
何香凝作品《菊》
但何香凝毕竟不是寻常女子,绘画题材的选择上也不像一般女画家那样最爱花鸟,而是在花卉、山水之外钟爱狮、虎之类的猛兽,寓意国家的崛起和强大。
笔下的猛兽也是刚劲有力,完全不带女性绘画的柔媚习气。
《虎》1910年
《狮》1914年
1920年前后,何香凝随孙中山回到广州,组织发起第二次护法运动。
受岭南画派的影响,何香凝的画风开始改变,一心沉浸在水墨画里。但好景不长,没过几年陈炯明叛变、廖仲恺被刺杀,何香凝没时间也没精力再作画。
《月下小景》1920年代
1927年,何香凝因为对国民党失望至极而退党,但却并没有就此放弃革命,而是专注绘画,靠卖画得来的钱为抗战筹集款项、物资。
这一时期,何香凝的画风变得冷峻而坚毅,笔下多是耐寒的竹菊,百岁长青的松,寒冬不谢、冷而弥香的梅,把满腔悲愤都倾注在了画纸上。
《石头城下卖梅花》1934年
《松菊》1941年
《绿梅》1943年,何香凝笔下的梅花一改文以曲为美的习惯,以直线交叉构图,加强了梅花的傲气
新中国成立后,何香凝的革命之路结束了,但为女性正名、为女性争取权力的路还没结束。
1960年中国美术家协会第二次代表大会上,何香凝以80多岁高龄当选主席,成为迄今为止唯一一位女性美协主席。
何香凝和当时的美协副主席傅抱石(左)、潘天寿
80多岁的何香凝画风老而弥辣,用笔比年轻时更“硬”,苍松苍劲挺拔,梅枝坚挺有力,连山水都透露着一股子“豪放”。
《寒梅有深意》1953年
《高松立海偏隅》1960年
《松风流水》1963年,何香凝、傅抱石合绘,何香凝画远山
如今,由何香凝带到中国的妇女节,变成了女神节、女王节。我想,如果真有女神或者女王,那她大概就是何香凝的样子吧。
本帖de评分: 1 条评分 DB +15
DB+15 2019-03-10

๓活动奖励 ๓ 校园青春、贴图拍客、QQ飞车 •  欢迎您!

亖 

ZxID:4279694

等级: 元老

举报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19-03-10 0
๓活动奖励 ๓ 校园青春、贴图拍客、QQ飞车 •  欢迎您!
« 返回列表
发帖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