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多利亚·维洛佐 中西合璧创作的水彩拼贴画

社区服务
高级搜索
猴岛论坛贴图&拍客维多利亚·维洛佐 中西合璧创作的水彩拼贴画
发帖 回复
倒序阅读 最近浏览的帖子最近浏览的版块
1个回复

[图文分享]维多利亚·维洛佐 中西合璧创作的水彩拼贴画

楼层直达
花开那年丶

ZxID:20774595

等级: 版主
๓ 校园青春欢迎你๓

举报 只看楼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9-04-09 0

自古以来,在我大天朝龙向来都是祥瑞之物,古代皇帝生来尊称天龙之子,稍有不适会说龙体欠安,做的椅子称作龙椅,衣服也必须用金线绣龙叫龙袍。而在西方,龙几乎都是在扮演暴虐凶悍黑暗势力的角色,长相上也是天差地别。在东方,龙的流线型身姿带给人威严的气质,给人一种法术输出的AP感觉,而西方龙则是一看过去是可抗可打的神兽..中西方的文化差异方方面面,难以一一具述。

亿万年来相对封闭的自然环境,造就了澳大利亚独特的、多样化的植物群和动物群,许多独特、珍稀的物种和适宜它们生存繁衍的环境才得以保存了下来。
澳大利亚的草原区演绎了独特的动植物群和自然景观,维洛佐希望在艺术创作中也能展现出这种相互依存的美好风光。这片广袤而壮丽的草原极少被打扰,曾大面积占据着平原地区,是澳大利亚生物链最具活力的一部分,如今却沦为最脆弱得濒危栖息地之一。维洛佐在新一作品系列“草原(2018)”中积极建立起与当地环境相关的联系,用画作传递澳洲地区的环保问题和对草原物群的寄寓。而这幅作品有着丰富鸟类物种生存的袋鼠栖息草原的一种演绎。

目前,所有澳大利亚人都热切感受到自然环境的影响,并逐渐意识到要保护珊瑚礁、森林和草原的必要性。对于饱受热议的环境问题,维达利亚希望通过艺术作品促进大家关心和关爱这片广袤的平原。
维洛佐的当代风景画中,经常描绘野生动物的栖息地,因为有珍稀袋鼠的居住地草原以及令人惊艳的盐沼地区。观众能从中越多地了解到澳大利亚独一无二的自然风光,就是与艺术家的最大共鸣。
艺术家简介:
维多利亚·维洛佐,一位天资聪颖的当代艺术家,毕业于卧龙岗大学创意艺术与科学心理学双学士学位,现居悉尼,并拥有广泛的艺术和职业生涯。她以各种大自然元素为题材的手绘结合拼贴艺术进行创作,层层叠加,这种形成鲜明对比的作品筑建起现实与幻想的桥梁。

艺术风格:
象征主义绘画,是一种以感情为基础对新内容的探索,不是以理智或客观的观察为基础,而是超越外表的、直觉的内在力量和想像。维洛佐在修读心理学的时候曾研究过中国传统符号的课题,她在她的象征主义绘画中运用了这些元素,目的是悄然无声地向观众传递积极信息与能量。维洛佐独具匠心的艺术风格,在于将现当代艺术的抽象油画与传统现实主义水彩画相融合,打破艺术陈规。她欣然承认自己的爱做比较,正如与充满活力的传统油画相比,她更喜欢这种风格柔和灵动的水彩画;和抽象主义绘画特点相比,她更享受现实主义风格的作品。

艺术创新:
自从维洛佐来到中国领略了中国水彩画家的风采后,她就对清丽明快的水彩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中国水彩画是在中国传统绘画的基础上吸取外国的绘画技巧发展起来的,与之相反,维洛佐致力于研究如何把中国传统水彩画运用到自己的现代油画中去,体现出独树一帜的艺术风格。

白鹤寓意长寿延年,吉祥。
以致于,她结束中国的展出后,便回到澳大利亚学习,从中国动物的寓意开始,专心探讨她所感兴趣的象征主义绘画。其实,早在她在修读心理学学位时,就已经对西方析梦象征主义的课题非常关注。学习动物寓意所体现的中西方文化差异,不仅能开阔自身的眼界,更重要的是深层理解语言中的文化寓意,维洛佐非常珍惜这个机会,并将这些概念通过自己的作品呈现给观众,传递积极和治愈身心的理念

如作品《心灵镜像》中,锦鲤又名“水中活宝石”、“富贵鱼”,如水中牡丹,寓意吉祥如意、富贵。
维洛佐用水彩画完各类动物和景物特征后剪下来作为拼贴素材,而这些被看中的动物通常在中国都具有良好的寓意。维洛佐的作品常出现的鸟类,其中包便括知更鸟。知更鸟的寓意代表着春天和梦想。她在中国经常能碰见,并了解到它们代表着好运,尤其是农民,看见这种鸟便寓意着丰收。而在这个发达的时代,维洛佐认为这些鸟类可以冠以新的诠释,寓意企业树立良好形象和科学持续发展。


在跃动的生命中我疾走,可终究得返回崖那头——那是我命中注定的路,我不想走也得走。我战战兢兢怕摔跟斗,遂又扑向生的绿洲。却还得返回崖那头,因为那是我命定的路。”
——《蒙克的私人笔记》
154年前的今天
一个特别的男孩儿
降生在了挪威勒滕
他就是
现代表现主义绘画的先驱
爱德华·蒙克


1893年
蒙克最出名的那张画诞生了


天空、河流、陆地扭曲变形、融为一体,颜色和线条在疯狂地奔走。孤独的人从远方走来,周围的人事不关己……终于,一声“呐喊”响彻天际——所有的实体都被摧毁,变成深渊的一部分。
关于《呐喊》的故事已经听了太多遍,因为疾病和精神问题已经失去太多亲人的蒙克终于在这一刻爆发了,他的孤独和苦闷如同1883年印尼喀拉喀托火山的爆发一样强烈。这张画是蒙克的爆发,也是蒙克的释放。
蒙克总共创作了4个版本《呐喊》


▶ 第一版《呐喊》(1893年版)为蛋彩、蜡笔绘于木板,尺寸91*73.5cm,现藏于挪威国家博物馆;
▶ 第二版(1895年版)是平面印刷版,藏于挪威蒙克博物馆;
▶ 第三版(1895版)苏富比拍卖,板上粉彩,79*59cm;
▶ 第四版作于1910年,蛋彩木板,83.5*66cm,现藏于挪威蒙克博物馆。
2012年5月2日,在纽约拍卖了他1895年创作的版本。最终以1.07亿美元落槌,加上佣金为1.199亿美元。

由挪威商人彼得·奥尔森收藏,他的父亲托马斯·奥尔森是蒙克的朋友、邻居及艺术赞助人。这也是唯一一幅由私人收藏的《呐喊》。而且,不同于其他版本,这一版《呐喊》是“色彩最丰富、最鲜亮”一幅。

▲ 蒙克《呐喊》1985年版本
蒙克在1890年一场旅行中记述:“我跟两个朋友一起迎着落日散步,我感受到一阵忧郁。突然间,天空变得血红。我停下脚步,靠着栏杆,累得要死,感觉火红的天空像鲜血一样挂在上面,刺向蓝黑色的峡湾和城市。我的朋友继续前进,我则站在那里焦虑得发抖,我感觉到大自然那剧烈而又无尽的吶喊。”
人们猜测,这火红的云,是敏感的蒙克把尖叫的声音,画成了图像。
长期以来,艺术史家和爱好者们也一直把画面背景中暴风雨般的天气,理解为一种恐惧的存在主义象征,代表着画中肤色苍白的光头男人内心的经历。
可科学家们说,这种云本来就存在!
在4月25日举办于维也纳的欧洲地理科学联盟大会上,奥斯陆大学教授海伦尼·莫瑞(Helene Muri)指出,或许蒙克在画中表现的根本不是什么撕心裂肺的痛苦,而是一种绚烂的云层现象。

▲ 2016年2月2日,英格兰索特伯恩(Saltburn)海边悬崖上升起的珠母云
莫瑞教授特别指出,蒙克很可能亲眼目睹过这种名为“珠母云”(nacreous clouds,也称贝母云)的罕见天气现象,将其称为“呐喊云”似乎也不过分。形成这种现象的条件是极低温(零下80至85摄氏度)和高海拔(介于9到12英里之间),同时也需要一定的湿度条件。
这种云彩只出现在日落时或黄昏后,呈现为稀薄的、蠕动的、色彩鲜明的云浪状。“它们的色彩很容易辨识,”莫瑞解释道,“它们的光彩来自于小冰晶对太阳光的散射、衍射以及内部折射。”

▲ Nacreous clouds sent in by Twitter followers
云层绚丽的红色可能得益于喀拉喀托火山(Krakatoa Volcano)的喷发,蒙克第一幅《呐喊》就创作于它爆发九年后的1893年。大规模喷发之后,火山灰在空中弥漫了数年,正是这样激情洋溢的爆发,才能如调色板一般,绘出夕阳盛景。
不管蒙克是被自然景象启发,还是被内心苦痛触动——或许二者皆有——我们可能永远都不会知道真相了。然而,每次提出新的《呐喊》假说总是有趣的,尤其这一回奇异又怪诞的“呐喊云”假说,更是让人兴味盎然。蒙克的一生
1863年12月12日,爱德华·蒙克出生于挪威雷登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在克里斯蒂安尼亚(现在的奥斯陆)长大。

由于幼年时期,父母和兄弟姐妹接二连三地死去,肺结核让蒙克在5岁的时候就没了妈妈,15岁又没了姐姐。他自己也得过,还好死神把他留在了人间。
严重打击了蒙克的精神与情绪,死亡烙印在他年轻而敏感的心灵深处,致使后来蒙克的作品呈现压抑且悲观的情绪。他总是忘不了家人死亡的阴影。这一生,他画了多次死去的姐姐。

▲ 爱德华·蒙克 ,《病孩子》, 1885

▲ 爱德华·蒙克 ,《病房中的死亡》, 1895

▲ 爱德华·蒙克 ,《在死亡的窗前》, 1896
1879年,蒙克为了成为工程师而进入工学院念书。后因为健康原因而中断了学业。

▲ 青年和老年的蒙克
1880年蒙克决意成为一名画家而离开工学院。隔年他考进了奥斯陆皇家艺术和设计学院,他的老师是雕刻家朱利厄斯·米德尔顿(JuliusMiddelthun),以及自然主义画家克里斯蒂安·克罗格(ChristianKrohg)。
1885年蒙克前往巴黎,他的作品也展现了自法国画家处所受到的影响。开始是印象派,接着是后期印象派,然后是新艺术造型。蒙克的绘画尽管风格上是以后期印象派为主,但在主题上却是象征派,其绘画内容在于刻画内心世界,而不是外在现实。

▲ 爱德华·蒙克 ,《夏夜之神秘­》, 1893
1892年蒙克应邀参加柏林艺术家联盟在11月份举行的画展,他的绘画也成了争论的主题,为期一周的画展结束后,蒙克待在柏林,成为一个多国人士参与的社交圈其中一员,这个圈子里有作家、艺术家和评论家,包括挪威剧作家亨利克·易卜生(蒙克为易卜生的几个剧本设计布景),以及瑞典戏剧家奥古斯特·斯特林堡。
1892年至1908年间,蒙克多数时间都在巴黎和柏林度过,他因铜版画、石版画和木版画的表现成名。在柏林,蒙克开始用新的素材(照相、石版印刷和木版画),凭着记忆来复制他过去的作品。

▲ 爱德华·蒙克《病娃》 1896 石版画

▲ 爱德华·蒙克《焦虑》 1896 木版画
1908年秋,他的焦虑变得更为深刻,开始在丹尼尔·贾可布逊博士的诊所开始住院接受治疗。医院里施行的休克疗法改变了他的个性。
1909年,蒙克回到家乡挪威,更多地表现出对大自然的兴趣,他的作品变得更富于色彩,减少了悲观的成分。
1916年蒙克在奥斯陆附近为美丽的大自然和劳动人民的纯朴生活所吸引,创作了一组色彩欢快的画面。其中表现劳动人民的作品有油画《扫雪工人》、《工人回家》等。

▲ 爱德华·蒙克《扫雪工人》
20世纪20年代起,他为易卜生的剧本作插图。但始终未能完成。
1937年,纳粹分子把蒙克的艺术宣布为“坠落”和“颓废”的,禁止展出,他的作品从德国的各个美术馆被撤了下来。这对蒙克来说是很伤心的,因为他把德国看作第二祖国。在德国占领挪威期间,他拒绝与纳粹政权合作,不参加为其操纵的美术家协会的活动。
蒙克在过完80岁生日后一个月的1944年1月23日,于奥斯陆附近的艾可利(Ekely)与世长辞。蒙克去世后,根据他的遗嘱,他的全部作品无条件地捐赠给奥斯陆市,这笔遗产包括1200幅油画、4500幅素描、1800幅版画、6件雕塑以及大批的工具、笔记和书籍等。为了纪念蒙克,1963年,奥斯陆政府建造了“蒙克美术馆”(位于Tøyen)。蒙克美术馆是全世界收藏蒙克作品为数最多的美术馆。
本帖de评分: 1 条评分 DB +16
DB+16 2019-04-09

ʕु•̫͡•ʔु ✧贴 图 板 块 欢 迎 你 ✧٩ʕ•̀ω•́ʔ

门户编辑

ZxID:16356843

等级: 元帅
只做我做不到的

举报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19-04-09 0
ʕु•̫͡•ʔु ✧贴 图 板 块 欢 迎 你 ✧٩ʕ•̀ω•́ʔ
« 返回列表
发帖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