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名作】薛亮——山川寄情

社区服务
高级搜索
猴岛论坛贴图&拍客【名家名作】薛亮——山川寄情
发帖 回复
倒序阅读 最近浏览的帖子最近浏览的版块
1个回复

[图文分享]【名家名作】薛亮——山川寄情

楼层直达
花开那年丶

ZxID:20774595

等级: 版主
๓ 校园青春欢迎你๓

举报 只看楼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9-04-10 0


薛亮
1956年出生于江苏靖江。1982年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毕业后至1997年任新华日报美术编辑,1997年至今工作于江苏省国画院。
现为江苏省书画院院长,江苏省文联委员,江苏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山水画艺委会主任。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生导师,南京大学特聘教授,南京师范大学特聘教授。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民盟中央文化委员会副主任,民盟中央美术院副院长。江苏省文史馆馆员,江苏中国画学会副会长,江苏少儿基金会副理事长。国家一级美术师,享受国务院专家特殊津贴。
曾任江苏省国画院副院长、傅抱石纪念馆馆长,江苏省艺术类高级职称专业评审委员会学科组长,第九届江苏省政协委员,第十届江苏省政协常委,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
获奖及荣誉
2013年,获得由江苏省委省政府颁发的首届“紫金文化奖章”;2014年,获“江苏省艺术成就奖”。作品多次参加国家级、省级展览,曾获国家级金奖一次,国家级银奖三次,省级银奖三次,省级铜奖一次,省级学术成就奖四次。多次在国内外举办个人画展。出版个人画集六部,近十件巨幅作品被国内各大美术馆、博物院、中南海、毛主席纪念堂等政府机构张挂收藏。
难忘家乡那座小小的山

《薄暮月初升》
薛亮诞生在长江下游靖江江边的一个小镇,小镇的名字叫斜桥。
自1956年出生起薛亮就生活在这个小镇,他的生活空间里只有水,没有山,一直到他走入社会、走向南京、走进大学。在广袤的苏北平原上,其实是有一座山的,叫孤山,从他老家境内远远望去,孤山只不过是一个小小的山丘。现在,游历了众多的名山大川后,再回望那曾经给他理想和信念的那个小山头,薛亮发现,它原来始终耸立在自己心中。
上高中的时候,学校离家比较远,当时的公共汽车很少、便车也少,他性子急,耐不得等待,就想,与其等不如走,所以每个星期六薛亮都走上25公里,往往到家时已经半夜了。在回家的路上,他就看天边的云起云落、云卷云舒,一边走一边想,由于对大山的渴望,他往往把天边的云彩当成大山。夜色降临,他听到了很多平时忽略的声音,各种鸟叫、虫叫、蛙叫……这些都在他生命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迹,直到今天都无法抹去。
那时的社会形势需要人来画大批的政治宣传画和领袖像,这对于一个十四五岁的少年来说,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但他对绘画有着发自内心的热爱,并不觉得多苦多累。他的领袖照和宣传画赢得了周围同乡和同县人的喝彩,七乡八邻都请他去画。不知是天性使然,还是天分使然,亦或是天命使然,薛亮在喝彩声中慢慢走上了绘画的道路。

《奇幻香格里拉》

《梦家园》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秋江云涛》
参与文秘工作之后,薛亮始终坚持着绘画训练。处在那个特定的年代,很难找到专业老师来指导基本的绘画学习方法,所幸的是,薛亮有一个亲戚,原来是新四军战士,解放后进入到华东美术学院,也就是今天的中国美术学院学习版画。这个亲戚生病故去,薛亮在他家里发现了整整一大箱子的书,这些书就是美院的教材,里面有一本书叫《苏联美术绘画教程》,它从单个几何体开始,到怎么构图以及如何用色,讲得很全面、很具体。在那个艰难的环境下,薛亮就是根据这本书自学出来的。
薛亮的父亲出差到上海时,正好有一个全国美展展出,父亲就给他买了一本活页本的全国美展作品集,让他看到了在当代绘画里还有更让他心仪的中国水墨画。他父亲还花了不少钱从上海朵云轩买了几张宣纸回来,他就把宣纸裁成一小块一小块,并参照全国美展上的水墨画去画。
到1978年,薛亮已经把水墨画、素描、速写、色彩全都在头脑里过了一遍,由于年幼,学习过程中他只管拿来,不管舍弃,那些绘画技巧就这样一股脑儿吞了下去。

《秋山红妆》
薛亮的“南艺1978”

《山海之幻》
1978年,全国第一届美术招生,薛亮抱着一线希望去报了名,幸运地考上了南京艺术学院。
在南艺的四年生活和学习过程中,他“不叫一日闲过”,每天都很用功刻苦,学校通宵不关灯,薛亮晚上会在教室里画画到凌晨两三点钟才回宿舍。在逐渐开放的学习环境下,薛亮跟着老师和同学临摹了大量的东西方经典绘画作品,渐渐地明白了艺术是怎么回事。
78届南艺只有美术系和音乐系,学生很少,音乐、美术系加起来总共58个人,一个班也就八九个人。美术系各班也没有区分得很清晰,薛亮在南艺学习的专业不是中国画,他就经常窜班听课,就像海绵一样,吸取感兴趣的、需要的东西滋养自己的知识结构。
当时在传统美术方面已经打开禁区,学生们可以通过一些博物馆、展览会来体会传统艺术的精华,吸取其中的优秀基因。另外,国外美术正悄悄涌入境内,他看到了西方艺术从古典到当代的嬗变历史,薛亮有甄别、有选择地去吸取对中华文化可以借鉴发展的理念,在这个过程中间,慢慢奠定了他日后的艺术走向。

《快雪时晴》

《高天流云图》
艺术上的“登堂入室”

《太行》
大学毕业之后,薛亮来到了新华日报工作。新华日报有一定的编辑任务,但他不是把任务当任务,而是当成一个学习的过程。当时很多在江苏卓有成就的老前辈会给新华日报投稿,从他们的画中薛亮学习到很多书本不能体现出的东西,同时跟他们有了一定的交往,这个交往过程也是学习的过程。
1988年,中国美协举办了“中华杯”中国画大奖赛,从老到少,参加的作者特别多。薛亮也画了一张,觉得很不满意,犹豫着送还是不送,最后决定还是试试,行就行,不行则罢。他把画送到江苏省美术馆的时候,评委已经评选了一大半了,有个评委就跟他讲:“你的画就挂到最后一个吧。”没有想到后来这张画送到北京,居然获了一个金奖,这让他欣喜万分。到北京领奖的时候,还发了点奖金,薛亮就把那点奖金全部买成美术书籍和绘画材料带回来了。薛亮很感激南艺的滋养,也很感谢新华日报的培养,使他最终踏上了艺术之路。

《雪域胜景》

《岭上白云》
对于艺术,薛亮有着自己的解读。他说,艺术是主观情感技巧的再现,表现主观的情感需要一定的技巧,需要一定的手段。打个比方,李白出游看到天姥山的时候,他用自己的语汇和表述方式来陈述,如果杜甫看到太姥山,他的表达则又是另一个样子。绘画中情感的流露和表述方式,取决于当时的意念、对自然的解读以及在学习的过程中形成的独特的绘画语言。这种语言风格驱使你去充分地诠释世界、诠释自然。你掌握的词汇量的多少和你组合语言能力的强弱决定了你的艺术风格和产生艺术共鸣的程度。
归结到一点,当一个打动我们的自然景观出现在面前时,我们的内心究竟是哪根弦在拨动呢?是拨动低音这个弦,还是拨动高音这个弦?每一个艺术家的理解是不一样的,感悟也是不一样的,但是,只要你拨动了生命中的那根弦,它必定能够打动人,所以艺术创作首要的是能让自己感动,只有让自己感动之后,然后才会用作品去感动别人。
薛亮觉得艺术不分东西,走到人性的顶点上来看,能够反映人性的、真正的真善美的东西就是艺术的最高峰,这是艺术工作者毕生要去修炼、去追求的东西。
本帖de评分: 1 条评分 DB +15
DB+15 2019-04-11

๓活动奖励 ๓ 校园青春、贴图拍客、QQ飞车 •  欢迎您!

亖 

ZxID:4279694

等级: 元老

举报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19-04-11 0
๓活动奖励 ๓ 校园青春、贴图拍客、QQ飞车 •  欢迎您!
« 返回列表
发帖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