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赵望云第四位入室弟子?王达生国画作品欣赏

社区服务
高级搜索
猴岛论坛贴图&拍客他是赵望云第四位入室弟子?王达生国画作品欣赏
发帖 回复
正序阅读 最近浏览的帖子最近浏览的版块
1个回复

[图文分享]他是赵望云第四位入室弟子?王达生国画作品欣赏

楼层直达
花开那年丶

ZxID:20774595

等级: 版主
๓ 校园青春欢迎你๓

举报 只看楼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9-04-19 0

网络上,有一篇介绍赵望云和他的三位入室大弟子的文章,内容比较精简地介绍了赵望云和三位高徒的师生情谊。这三位徒弟是谁呢?分别是黄胄,方济众、徐庶之。在这篇文章中,三位名画家正值青年时期,热爱艺术、贫穷无业,多亏赵望云宅心仁厚,喜欢提携后进,不但指导他们绘画技艺,还留下他们住宿、吃饭,就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这在当代看来简直犹如虚构一样的故事,在当时似乎是常见的事。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看到,赵望云从1943年到1949年,在不同的时间点,收留并指点黄胄、方济众、徐庶之一起绘画生活,这种态度很值得当代人学习。几位入室弟子也很争气,在赵望云的扶持下,在他们的不懈努力之中,各自开辟出了宽阔的艺术道路,也成为陕西画坛屈指可数的大师级人物!
这个事实,在当代的陕西画坛中已成为佳话。笔者今天想要谈到的是另一个点儿——在这篇文章的下面,有一位网友补充并三次强调说“请尊重历史事实,赵望云的入室弟子不是三个人,是四个人,还有一位叫王达生,

他是4个人中年纪最长的一位”,这位网友为了证实自己的说法真实可信,还说“这一点,赵振川(赵望云的儿子,著名画家)可以作证”!
这位网友说的是事实吗?
王达生是谁呢?

他为什么落寞至今,籍籍无名?
根据现有的信息,我们能得出什么结论呢?

有极少数网页显示,王达生确是赵望云的入室弟子,有一部分称他是赵望云弟子,少“入室”二字。“入室”指艺术造诣与师傅接近、且有一定成就的弟子,从本文所配的王达生的作品来看,大概可以配上这个词儿吧,如果他真是赵先生的学生的话!
从有限的资料可以看到,这位画家应当是河南周口市沈丘县人,他的学生中,也有好几位是当地有名的画家……正是在他学生的相关记录下,才在网上找到了关于他的一点点人生线索。
当将这些线索组合在一起,王达生是赵望云入室弟子的事似乎就显得更为可信。

首先看,在沈丘县政府网站下,有王达生徒弟画家于志成的简介,此人生于1941年……他的师傅大他十好几岁没问题,这样算来,这位王老先生也应该是1920年代的人,这和赵望云其他几位入室弟子年龄相近,可信度值得确认。
另外,在王达生另一位沈丘县徒弟、画家“墨人(网名)”的博客中,可以知道王达生先生于2011年(博文书写时间)的二十多年前离世,应该是1980年代后期。因为许多生于民国时期的艺人,青年时期都饱受生存之苦,身体难免遭受波折……六七十岁寿终的人很多,这一点,和方济众、黄胄较为相近。

由以上两个时间结点,可以推断出,在20世纪,确实有一位画家王达生,但这位画家是不是赵望云的学生,和黄胄、方济众有没有同窗之谊,因缺乏足够的历史资料而无法确证。
这位叫王达生的画家的人生履历似乎可以大致诠释如下:青年时期确实较为扎实地打下了坚实的绘画创作能力,在中晚年时期也培养了一批画界学生。他为人和善慈祥,学养丰厚,待人真诚,绘画功夫扎实——他为人不尚名利、不慕虚名、不为五斗米折腰……最终,他以画家的自觉坚守,淡泊一生。

假如他真是赵望云老先生的学生,却低调到几乎无人知道的地步,文从沈梦以为,这和他自己的人生抉择,关系就很大了。毕竟对于普通人而言,能跟着大师混、凭借一点帮助、加上一些努力,想要不成名,不为人所知,似乎都是难事儿了。
说了这么多,似乎仍旧没有解决“王达生是不是赵望云第4位入室弟子”的问题,笔者只是拉拉杂杂对王达生进行了一些分析,

这也没有办法,当没有确切资料时,实在不敢贸然来下这个结论。
总之,就网络现有信息综合而言,并不能确证王达生和赵望云的关系。
其实,说到这里,要解决这个问题并不复杂、也并不困难。虽然赵望云老先生已辞世42年,但他的孩子赵季平、赵振川都在世呢,虽然1940年代他们才出生不久,但他们的亲人会把这些故事讲述给他们的,如果有听过“王达生”的姓名和故事,又怎么会不承认呢?

就像那位网友说的,“赵振川可以作证”么?可以的话,这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本文的图片都是沈丘县王达生先生的作品,大家一起欣赏,请品评……如果有关于王老先生的线索,一起探讨不是更好么?
本帖de评分: 1 条评分 DB +15
DB+15 2019-04-23

๓活动奖励 ๓ 校园青春、贴图拍客、QQ飞车 •  欢迎您!

亖 

ZxID:4279694

等级: 元老

举报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19-04-23 0
๓活动奖励 ๓ 校园青春、贴图拍客、QQ飞车 •  欢迎您!
« 返回列表
发帖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