翰墨丹青之唐寅《溪桥访友图》

社区服务
高级搜索
猴岛论坛贴图&拍客翰墨丹青之唐寅《溪桥访友图》
发帖 回复
倒序阅读 最近浏览的帖子最近浏览的版块
1个回复

[图文分享]翰墨丹青之唐寅《溪桥访友图》

楼层直达
花开那年丶

ZxID:20774595

等级: 版主
๓ 校园青春欢迎你๓

举报 只看楼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9-04-22 0


作为一座近70年历史的综合性博物馆,云南省博物馆近20余万件藏品无疑是云南人民的一笔弥足珍贵的财富。无论是青铜、陶瓷,还是书画、工艺品,这里存放了千万年来云南这块神奇土地的文明痕迹。每一件国家宝藏,从来都不是与世隔绝的,古往今来,它都与你我有关。而正是这一件件国之瑰宝,组成了我们自信和自豪的基石。
书画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可忽视的部分。一方面,作为社会文化主流的上层建筑的产品,书画直接反映了各个历史时期的审美风尚、价值取向和时代风格;另一方面,作为文人士大夫抒情遣性的艺术创作,书画成为我国文化精英的思想、艺术、品格修养的集中体现。
云南省博物馆藏历代书法绘画作品计以万件,从北宋至现代,各流派名家作品荟萃,其中许多精湛之作有着鲜明的时代演变特点,从中可以真实地看到中国书法绘画的发展历程。

溪桥访友图
明 唐寅
绢本 墨笔
纵96.7、横35.7厘米
唐寅(1470~1523年),字伯虎,一字子畏,号六如居士、桃花庵主、鲁国唐生、逃禅仙吏等,南直隶苏州府吴县人。明代著名画家、书法家、诗人。

《溪桥访友图》局部
《溪桥访友图》表现了文人雅士游山玩水的悠闲生活,行笔秀润、清雅潇洒、诗画相映,更显得活泼洒脱。虽取法宋人笔意,但工整中寓潇洒之意。自题“秋色苍凉怀抱开,古松泉石总诗材。平头鞋子方春盛,枯木桥边散步来。”表达了自己不得志的心情。

《溪桥访友图》题跋
唐寅的始祖是晋昌郡陵江将军唐辉,这也直接影响到了唐寅,他在自己的书画题名中也常用“晋昌唐寅”落款。而到了唐初,其祖唐俭跟随李渊起兵,被封为“莒国公”,所以唐寅也自称“鲁国唐生”。到了明代,其祖唐泰任兵部车驾主事,死于土木堡之役。唐泰的后代子孙多散部在苏州吴县白下、桥里间一代。唐寅也正是出生在这一带,其父唐广德经营一家小酒馆。其父让他读书求取功名,唐寅不负父望,十六岁中苏州府试第一入庠读书。28岁时中南直隶乡试第一,次年入京应战会试。因弘治十二年科举案受牵连入狱被贬为吏,突发变故让唐寅不再热衷功名,从此游荡江湖,埋没于诗画之间,终成一代名画家,并且诗文书画皆能。

《溪桥访友图》局部
唐寅绘画宗法李唐、刘松年,融会南北画派,笔墨细秀,布局疏朗,风格秀逸清俊。人物画师承唐代传统,色彩艳丽清雅,体态优美,造型准确;亦工写意人物,笔简意赅,饶有意趣。其花鸟画长于水墨写意,洒脱秀逸。书法奇峭俊秀,取法赵孟頫。

《溪桥访友图》局部
绘画上与沈周、文徵明、仇英并称“吴门四家”,又称“明四家”;诗文上与祝允明、文徵明、徐祯卿并称“吴中四才子”。


宋 佚名 海棠蛱蝶图页
宋代佚名古画册页精选(一)
文章来源_网络

宋 佚名 风雨牧归图
宋代绘画是在中国宋代期间的绘画作品,中国宋朝延续300多年,其绘画在隋唐五代的基础上继续得到发展。民间绘画、宫廷绘画、士大夫绘画各自形成体系,彼此间又互相影响、吸收、渗透,构成宋代绘画丰富多彩的面貌。

宋 佚名 高士会棋图页

宋 佚名 海棠蛱蝶图页
绢本,设色,纵25cm,横24.5cm。
本幅无作者款印。钤鉴藏印“于腾私印”、“黔宁王子子孙孙永保之”、“丁伯川鉴赏章”、“□堂”等4方。图绘阳春三月,蛱蝶翩翩起舞于海棠花枝间。画家着重表现海棠在乍起的春风中花枝招展的动感瞬间,花朵偃仰向背,叶片翻卷辗转,枝干呈“S”形的曲张之态,通过描绘有形的花叶,成功地渲染出了无形的醉人春风和隽永的春意。图中花瓣先以墨笔双勾轮廓线,中锋行笔,线条圆润流畅。然后在花瓣外侧上部略点胭脂红,旋即以清水将色彩晕染开,最后罩上一层白粉,为海棠花亮丽的色调增添了几多妩媚的意韵。叶片用工整的双勾填色笔法表现,作者根据叶片受光照程度的不同而填染以石绿、墨赭等颜色,从而充分表露出叶片“清如水碧,洁如霜露”的美感,显示出画家细致的观察力和深厚的写实功底。

宋 佚名 荷塘按乐图页

宋 佚名 红梅孔雀图
绢本,设色,纵24.4cm,横31.6cm
此图原载《历代名笔集胜册》(见《虚斋名画录》)。签题马麟作。细审画上题名,与马麟的风格十分迥异,其作风亦不相似。马下一字模糊不清,不宜误认为麟作。所以只好以无名氏收录于此。或许是马氏一家之作,但作品的年代似乎比马麟早。溪边春色,梅花盛开,两侧辅以山茶、古柏、翠竹、迎春。孔雀一对,雄者栖于树干,回首梳翎;雌者倘佯岸边,低头觅食。毛羽斑斓,与花树汇成一片绚烂春光。此图难能之处,在于布局繁密,但杂而不乱;设色富丽,但艳而不俗。

宋 佚名 金明池争标图
绢本设色 纵28.5厘米,横28.6厘米 天津市艺术博物馆藏
此图描写北宋京城汴京(今开封市)金明池水戏争标的场面。画面苑墙围绕,池中筑十字平台,台上建军圆形殿宇,有拱桥通达左岸。左岸建有彩楼,水殿,下端牌楼上额书“琼林苑”三字。池岸四周桃红柳绿,间有凉亭,船坞,殿阁。水中龙船屑楼高阁,人物活动于楼内外;龙船两侧各有小龙舟五艘,每艘约有十人并排划桨,船头一人持旗;另有数只维游其间。书面左,下两侧的苑墙内外,人群熙来攘往。全图约有千余人,虽然人物微小如蚁,但仔细观察,比例恰当,姿态各异,神情生动,颇具艺术魅力。在图左侧的粉墙上有楷书“张择端呈进”五字款。经专家鉴定,对此图作者有两种意见:其一,从落款看,不像后人添写。如此精细熟练的工笔画应出自高手,有可能是张择端的早期作品;其二,从此图的风格及画中景物看,断为宋画无疑,很有可能是南宋人的摹本。此图曾为明代安国,项子京鉴藏。

宋 佚名 貍奴
一隻白底夾雜灰褐斑紋的小貓在画中回頭張望。画家用淡墨暈染頭、耳、頰、上唇、背毛、尾巴及後腳跟;以白粉溄{點出面部表情及四肢動態;再用浓墨画出身上的斑紋。貓的眼瞳用淡、中、濃三種墨色,表現貓眼隨光影閃爍的特性。画家筆觸寫實細微,根根分明的画出貓毛,呈梅花形按在地上的小爪看起來也很柔軟可愛。據說後唐時代的瓊花公主也有一隻像這樣嘴上有花斑的貓咪,因為樣子看起來很像嘴裡銜著一隻知了,所以命名為「銜蟬奴」,因此後來的詩人也以「銜蟬」作為貓的別稱

宋 佚名 柳溪闲憩图页

宋 佚名 笼雀图

宋 佚名 卖浆图页

宋 佚名 南唐文会图页

宋 佚名 枇杷山鸟图页
绢本,设色,纵26.9cm,横27.2cm。
本幅无款识。钤鉴藏印“宋犖审定”、 “宣统御览之宝”。裱边题签:“宋人画枇杷山鸟”。
图绘江南五月,成熟的枇杷果在夏日的光照下分外诱人。一只绣眼翘尾引颈栖于枇杷枝上正欲啄食果实,却发现其上有一只蚂蚁,便回喙定睛端详,神情十分生动有趣。枇杷枝仿佛随着绣眼的动作重心失衡而上下颤动,画面静中有动,妙趣横生。绣眼的羽毛先以色、墨晕染,随后以工细而不板滞的小笔触根根刻画,表现出鸟儿背羽坚密光滑、腹毛蓬松柔软的不同质感。枇杷果以土黄色线勾轮廓,继而填入金黄色,最后以赭色绘脐,三种不同的暖色水乳交融,从而展现出枇杷果成熟期的丰满甜美。枇杷叶用笔致工整细腻的重彩法表现,不仅如实地刻画出叶面反转向背的各种自然形貌,且将叶面被虫儿叮咬的残损痕迹亦勾描晕染得一丝不苟,充分反映了宋代花鸟画在写实方面所达到的艺术水平。
《石渠宝笈三编》著录。

宋 佚名 撲棗圖

宋 佚名 蜻蜓猫戏图

宋 佚名 秋江待渡图页

宋 佚名 沙汀烟树图

宋 佚名 疏荷沙鸟图页

宋 佚名 松荫楼阁图页

宋 佚名 溪芦野鸭图页
绢本,设色,纵26.4cm,横27cm 。
本幅无款识。鉴藏印钤“真赏”、“庞莱臣珍藏宋元真迹”、“珍秘”、“长宜子孙”、“公”、“信公珍赏”、“会侯珍藏”、“丹诚”、“都尉耿信公书画之章”。裱边钤“信公鉴定珍藏”。
图绘溪边芦苇、茨菰丛生,枝繁叶茂,生机勃勃。雄鸭在岸边单足站立小憩;雌鸭于水中回首梳羽,姿态闲适,气度雍容。此图意在表现一种祥和安定的气氛,应是南宋画院点缀升平之作。构图成熟简练,画面左中部为芦苇所荫蔽,给人安全之感;右上方则留出一片水面,启人遐思,以免闭塞。敷色精细写实,雄鸭毛羽的表现尤见功力。今色彩虽已暗旧,尚可想见当年斑斓生辉之状。
对幅有耿昭忠题记:“黄要叔鸠竹图余素珍之,此页气韵精神悉与合一。绘事至此,深入三昧矣。昭忠识。”
存《名笔集胜》册中。《虚斋名画录》著录。

宋 佚名 溪桥策杖图页

宋 佚名 溪山行旅图页

宋 佚名 溪堂客话图页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宋 佚名 戲貓圖
本幅傳為宋人所畫,在庭園一角嬉戲的大小貓咪一共八隻。畫欄圍繞,逭细呦孪噙B,使園中彷彿別有洞天。群貓嬉戲於湖石、竹叢、桃樹、牡丹之間,或靜或動,生態盎然。畫家觀察入微,以瞳孔縮成線狀的貓眼,點出了這場貓戲的時序,應該是日光強烈的日間。

宋 佚名 消夏图

宋 佚名 携琴访友图

宋 佚名 写生草虫图页
绢本,设色,纵25.9cm,横26.9cm。
本幅无款。画面钤鉴藏印共计7方,分别为右上角 “项墨林鉴藏章”,右下角“毅崛眼福”,左下角“于腾私印”、“丁伯川鉴赏章”、“懋和真赏”、“吴氏珍藏”、“伸之”。
画面右侧绘野生花草,狗尾、紫菀莛叶穿插。菜粉蝶落在花上吸取花蜜,蜻蜓徐徐低飞,蚱蜢跃跃欲跳,整幅画面充满动感。3只昆虫在画面上的等边三角形构图平衡了丛生的野草所造成的重心偏倚,使画面结构稳定。野草和花叶用花青加汁绿勾填,花用没骨法出之,昆虫兼工带写,形态逼真。

宋 佚名 杏花鹦鹉图页

宋 佚名 雪窗读书图页

宋 佚名《雪蓧寒雏图》
此图原载《宋人集绘册》,见《石蕖宝笈三编》,无作者落款。画冰天雪地中昂然挺立的雪竹与不畏严寒的幼鸟。画家运笔流畅遒健,竹叶双钩,鸟的羽毛也勾勒而出,很见骨力。工笔之中却具放逸,粗看似拙,细审则精浑。

宋 佚名 月下把杯图页

宋 佚名 螽斯绵瓞图页

宋 佚名 竹雀锦鸡图

宋 佚名 竹雀图

宋 佚名 濯足图页

宋 佚名 子母鸡图

宋 佚名《谷丰安乐图》
绢本设色 纵24.1厘米 横24.1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此图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皇家富贵”的风格。画面构图简单,画法严谨工丽,以点概面,一颗丰硕的稻穗象征了丰收之景况。四只情态各异、活泼欢乐的麻雀占据了画面的主要部分:一只高飞俯视,一只仰头啄谷,一只口衔谷粒,一只正专注拣地上的谷子,神

宋 佚名《江天楼阁图》
绢本设色,纵97.4厘米,横54.6厘米,南京博物馆藏。
此图无款印,写江天坡石,远山楼阁,舟船人物,松枝虬劲。精致生动。可看出典型的“马夏”式构图,取一角之景,加以远山的绵延起伏,浩渺深远,意境深幽,为画面的水天一色注入了新的活力。画上钤有“苍岩”、“万几清暇”、“大雅斋”、“慈禧太后御览之宝”等收藏印章。

宋 佚名《枯荷鹡鴒图》
此图原载《宋人集绘册》,见《石蕖宝笈三编》,无作者落款。可能是一个屏风上的饰图,画法很精致工整,生动传神,应该是南宋中晚期高手所作。

北宋 佚名《榴枝黄鸟图》
绢本,设色,纵24.6cm,横25.4cm。
本幅无款。钤鉴藏印“张笃行印”,另有2印不辨。
深秋时节,石榴成熟,绽开表皮,露出累累果实。石榴叶已由绿变黄,有的枯萎,有的被虫蛀蚀,写出了秋日的萧瑟。一只肥硕的黄鹂衔着小虫栖于榴枝上,悠然自得。黄鹂的羽毛经淡赭、黄色晕染后再用白线勾描,近于“没骨”。石榴枝叶赋色对比鲜明。
对幅有清乾隆御题诗一首:“榴子熟时莺转时,野虫衔得集横枝。笑他自喜权供饱,忘却有人弹挟之。辛亥清和御笔。”钤“八征耄念之宝”、“太上皇帝之宝”、“八征耄念”、“自强不息”玺印。

清《石渠宝笈》著录。
此图原载《四朝选藻册》(见《石渠宝笈续编》)。签题毛益作。按毛益为乾道中(1165—1173)画院待诏,工画翎毛花竹,尤能渲染,似欲飞鸣,见《图绘宝鉴》及《南宋院画录》。此图题毛益作,颇近似,但年代似较晚,故改作无名氏。

宋 佚名《桃花山鸟图》
绢本设色 纵23.8厘米 横24.4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此图采用双钩填彩法,用线工整挺秀、生动流畅、柔中带刚,画家追求的不是线的形式变化,而是对质感的表达。花瓣密集写实,鸟的羽毛细而柔,尾羽敷红色,有透明感。画面色彩雅致,鲜花轻敷淡染,一点也不矫揉造作。

本帖de评分: 1 条评分 DB +16
DB+16 2019-04-23

๓活动奖励 ๓ 校园青春、贴图拍客、QQ飞车 •  欢迎您!

亖 

ZxID:4279694

等级: 元老

举报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19-04-23 0
๓活动奖励 ๓ 校园青春、贴图拍客、QQ飞车 •  欢迎您!
« 返回列表
发帖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