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画报书画课堂】国画技法 |鱼的画法述要:锦鲤的画法步骤和创作构思

社区服务
高级搜索
猴岛论坛贴图&拍客中国书画报书画课堂】国画技法 |鱼的画法述要:锦鲤的画法步骤和创作构思
发帖 回复
倒序阅读 最近浏览的帖子最近浏览的版块
1个回复

[图文分享]中国书画报书画课堂】国画技法 |鱼的画法述要:锦鲤的画法步骤和创作构思

楼层直达
花开那年丶

ZxID:20774595

等级: 版主
๓ 校园青春欢迎你๓

举报 只看楼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9-05-01 0

锦鲤各个品种之间在体形上差别不大,主要是根据身体上的颜色和色斑的形状来分类,有红白、黄、蓝紫、黑金、银等多种色彩,身上的斑块几乎没有完全相同的。在中国民间,锦鲤是十分受欢迎的吉祥物,也是绘画作品中的常见题材。
一、《百年好合》的画法步骤
《百年好合》的画面以百合花和锦鲤组成,锦鲤一黄一黑,相互衬托。画面中百合花寓意“百年好合”,鲤鱼寓意“富贵有余”。从颜色上看,鱼的色彩浓重,百合花洁白如玉,一浓一淡、一重一轻的搭配起到了相辅相成的作用。构图运用“S”形经营方式,在宾主、虚实、纵横、开合、知白守黑等方面须细心推敲,尽量让构图更为完美。整个画面以清新淡雅为主,突出锦鲤的主体地位,百合花起到衬托的作用。花朵相互呼应,有的全开,有的含苞待放。花的品种不多,力求营造清雅的意境。最后在画面左下角题款并盖章,右上角补上闲章,让画面更加完美。
步骤一:先用铅笔起稿,稿子确定后用稍深的墨色勾画黑鲤鱼,中墨调赭石勾画橘红鲤鱼,然后用浓墨勾画出百合叶子、鲤鱼眼睛,注意留出高光部分。最后用比较淡的墨勾画浮萍和百合花。勾线时要注意线的轻重、虚实和用笔的缓急等变化。用中墨数遍分染出黑鲤鱼,淡墨调赭石染橘红鲤鱼的结构变化,使其更加生动。用深浅不同的墨色染百合叶子,并染出浮萍,注意其结构、前后变化,使前面深些、暖些,后面淡些、冷些。待干后用薄钛白罩染百合花。(见图一)

图一
步骤二:用中墨和淡墨调赭石分染鳞片。从基部向外分染,并注意按照鱼的结构分染出深浅变化,以表现其立体感。花青加藤黄分染百合叶子、浮萍,薄薄分染数遍,再用花青加淡墨染出水草的底色,注意留出水纹,最后用淡绿色调赭石染花的根部。(见图二)

图二
步骤三:用花青加淡墨分染黑绿鲤鱼,薄藤黄加朱磦分染橘红鲤鱼。用中墨画出水草,要有深浅、疏密的变化,使构图更为完美,并突出作为画面主体的鲤鱼。用藤黄加白染百合花蕊,继续用钛白分染花瓣,用三绿色分染百合反面的叶子。(见图三)

图三
步骤四:用藤黄加少许胭脂分染鲤鱼的尾鳍、臀鳍和口。用花青调淡墨继续染水面。最后整体调整画面,题款,钤盖印章。(见图四)

图四
二、锦鲤作品的创作构思
在我和父亲林细山创作的“连年有余”之一(见图五)中,画面由两条锦鲤和睡莲组成。在画两条锦鲤时,我把颜色处理成一红一黑,以此形成对比。我的父亲在画睡莲时,将其经营为一组在右、一组在左的形式,并在中间处给鱼儿留出空间,以形成平面构成的合理比例。最后,我的父亲在画面左下角题款并钤印,以求让构图更为完美。

图五
在我的作品“连年有余”之二(见图六)中,画面由十朵荷花和九条鲤鱼构成。十朵荷花寓意“和气生财”。这些荷花有的半开,有的全开,颜色或红或白,由前、中、后三个层次组成。前面荷叶的颜色偏暖,越远颜色越冷、淡,以此展现出较强的空间层次感。画面中的九条鲤鱼有聚有散,其中红色锦鲤寓意“喜庆有余”,红白锦鲤寓意“锦上添花”“鸿运当头”,金黄锦鲤寓意“金玉满堂”,黑色锦鲤寓意“聚财”。我力求将荷花后的小竹叶表现得俊秀挺拔,透露出灵动秀美的气息,带来“竹报平安节节高”的寓意。

图六
在我的作品《梅香池静》(见图七)中,画面由三条锦鲤和梅花构成。三条锦鲤在水中游动,向画面左下角的水草游聚而去,形成一个视觉焦点。为了突显锦鲤为主体的创作思路,我把梅花染成偏白的粉绿色,将水草处理成淡墨绿色,以此来衬托锦鲤。最后,我在画面右下角题款并钤印。



许敏明近照
从大自然走出来的油画家
陈彦雄

我想走出我的心
走在长天下。
我想祈祷。
而众星里必定有一颗
依然真实地存在
——里尔克
当塞莫尔走出自己的心,象奥地利诗人里尔克那样走在长天下,已是人间重晚晴的时光。夕阳无限美,却也必须只争朝夕。当人们沉浸于二月的春风,从雪的记忆苏醒,感觉每一朵花开就是春天,当人们刚刚忆起柳永的词《木兰花慢》:“正艳杏浇林,湘桃绣野,芳景如屏。倾城。尽寻胜去……风暖繁弦脆管,万家竞奏新声。盈盈。斗草踏青……”
或者回味圣人孔子向往的“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的写意与美好,想象小麦拔节,油菜开花,塞莫尔也走进大自然的怀抱,奉上四幅刚刚杀青的画作:《二月花》、《春花印象》、《浮光跃金》和《北疆风光》,能想象他就像渔翁,满怀收获的喜悦。无论是姹紫嫣红的花朵,浮光跃金的海洋,还是无限风光的北疆,都让人感受到一个阳光灿烂的美好世界,君临大地的意象。塞莫尔此时的内心,应该有一轮闪耀的红日。

《春花印象》18X24㎝ 2019年
塞莫尔原名许敏明,年轻时学习过西班牙语,迷恋过毕加索、达利等世界级的艺术大师,如果顺理成章,他会在艺术的海洋潜泳。而时代,使他的命运拐了一个弯,暂时搁置了一个多彩的梦,到汕头市的一所名校澄海中学执起教鞭,当一名人民教师。见证了如来偈中所言:“汝等当知。一切诸行,皆悉无常。我今虽是金刚之体,亦复不免无常所迁。”然塞翁失马,焉知祸福?为人师表,成就一批优秀学生,培养国之栋梁,对他的立身处世不无影响,使他始终对人性予以善意的赞美,对人类生活美好的追求。几十年奠定美善的根基,重新走上绘画之路,他对理想主义的自然充满崇拜,经常走进大自然的怀抱,感受大自然的四季变换,临摹大自然的奇妙色彩。正如古人所说“道法自然”,也正如石涛所说的“搜尽奇峰打草稿”,他的作品自然而然形成绚丽多彩,沉静优雅,凝重严谨的艺术风格,若织锦,如朝阳,传递着积极向上的绘画风貌。

《浮光跃金》18X24㎝ 2019年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塞莫尔不敢虚度光阴,他尽情地享受大自然慷慨的馈赠,从北疆到海岸,从深圳湾到小区一隅,心摹神追,在艺术之道思索着绘画的基本技巧,如何通过作品描绘来反映自己对自然、人生的梦想与幻觉,表象与真实,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处。他熟练地将光学、解剖学、色彩学等西画的技巧应用到他的创作中,作品生动逼真,维肖维妙。他是一位从大自然走出来的画家,创作题材广泛,有山水、花鸟和人物,丰沛的情感和学养充满着内心的感觉和意象,表达艺术美的深刻和高贵。

《北疆风光》.32X42㎝木板油画2019年
一,抒情性与审美性相结合

塞莫尔的作品不是对客观事物的刻板复制,而是充满了个人情感和内心的独白。他的作品是他内心的喃喃自语,饱含深情,言有尽而意无穷。艺术作品的抒情性只有借助审美体验才能表达艺术家的内在的复杂情感,真实地反映艺术家的创作轨迹。
试以塞莫尔的油画作品《荷池秋色》为例,它取材于生活小区中的自然景观,秋风乍起,微波荡漾,荷花凋谢,然而阳光普照,残枝亭亭玉立,让人感到荷花那顽强的生命力,他顿生感悟:荷叶身残志坚,岂不象征做人的品行吗?优美的住宅楼倒影和残荷构成了一幅精彩的画面。为了增添生活的活力,他又特意加上几条戏荷的彩色锦鲤,表达自己的主观感受,古人的留得残荷听雨声不免有悲秋之感,而此处,洋溢的还是勃勃的生机。

《风骨》18X24㎝,2018
又如景物小品《风骨》,则运用特写手法,枯干荷叶占据了画面的大部分,着力渲染的深浅不一的赭石与其他颜色的结合,塑造枯荷的卓然傲立、坚强不阿的风骨,荷残仍有擎雨盖的气质,从而揭示“风骨”之主题。同时渲染荷池水波荡漾的特点,运用重叠笔触深入浅出的技法,力求达到气韵流畅、富有动感的效果。荷花是中国人心中的情结,是文化人心灵的故乡,这种情结既有佛教文化的传播,也有周敦颐爱莲说的精神映射,而澄海,也是荷的故乡,“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荷花是否点燃了塞莫尔的思乡情?否则,何以它一次次进入他的视野,成为他立身的标杆。
如果说《风骨》难免悲壮的意味,那么《枯木逢春》则是另一番新气象。由深绿、浅绿、鹅黄和鲜红所点染的春天在几抹钛白的渲染下仿佛到处充满阳光,暖春的气息唤醒了沉睡的枯树,干枯的树梢绿意葱茏,希望重新燃起。笔者相信塞莫尔一定熟悉唯物主义者刘禹锡(唐)的名句:“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彻底的唯物主义者是无所畏惧的。他在诗中的“在人虽晚达,于树似冬青”;“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又有“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等诗句一定为塞莫尔所熟悉和激赏。他看到了自然界的规律,并借用自然景物的变化暗示社会的发展,揭示深刻的人生哲理:不论碰到什么样的困难或挫折,永远保持一颗生机勃勃的乐观向上的心态。留住这春天的美景,念念向善、念念向生!

《枯木逢春》18X24㎝,2019
一幅好的作品,必须构图新颖、题材新鲜,不落俗套。细节的筛选刻画对其作品是否有新创意,有很大的影响。塞莫尔创作的人物油画《父爱》,采用三角形构图,以展示父爱如山的特点,同时抓住父亲的眼神及手势等细节,充分揭示父爱的深刻含义,从而达到感人的艺术效果。

在刚刚杀青的《浮光跃金》画面中,由金色和白色渲染的海平面,两只海燕掠过,它们煽动巨大的翅膀,欢快享受自然美好的赐予。一棹春风一叶舟,万顷波中得自由,似乎让笔者感受到那就是塞莫尔尽情畅意的飞翔,永不停息的生命律动,诠释着自然的大美。
正是抒情性与审美性的有机融合,使塞莫尔的油画艺术呈现迷人的人文色彩,一曲振奋人心的生命赞歌!
二、抽象的写意唤起内在生命的觉醒

大自然虽然随处可见,是一种客观的存在,却永远捉摸不定。塞莫尔认为这个世界不可能只是客观描绘事物和大自然的真实存在。正如笛卡尔所认为的,我思故我在。我所见到的大自然其实就是我自己认为的大自然,拥有个性美的独特颜色。这与萨特所说的:“你之所以看见,正是因为你想看见”;(《自由之路》)或与王阳明所说的;“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心外。”有异曲同工之妙。古与今,中与外,在顶峰之上,他们共同享受心灵的闪电,享受花开之外的境界。塞莫尔,一位从大自然走出来的艺术家,在艺术道路上不断地攀爬,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有一种登高望远的辽阔和玄妙。
与新古典主义相对应的,是浪漫主义,尊重每个人的感觉,追求个性美。艺术不应该只是表现人类的共性,还要呈现个性。因人而异,发掘自己的艺术特色和深藏内心的潜意识,特别是那些摆脱形体的束缚,运用自己的想象,表现变化无穷的主观世界所形成的抽象画,它的基本特征是: 1,绘画成了画家情感流泻的直接记录; 2,改变绘画空间,传统构图关系消失了,透视、平衡和对称等传统技法和审美观念一扫而空;3,画面沒有主题,沒有中心,没有任何约束。因为是对内心自由意识的表达,因而,抽象画更得到西方不少艺术家的青睐。塞莫尔也不例外。
《无题》在中国古代诗人中,应用最多的是李商隐,由于作者对所写的内容有所隐讳,不愿或者不便标题。塞莫尔也常以无题作题。在蔚蓝的大海中,有一座岛屿浮现,或者说是巨鲸,在旁边则有绿色和黄色围绕。根据此幅作品上的字体可知,它成画于2016年。该画并未完全脱离具象的痕迹,但已是莫塞尔向抽象画迈进的一个标志,蓝色的海洋表达沉稳和博大,永不放弃,也代表危机四伏,而知识和追求就是岛屿,是生命的栖息地。岁月会遗忘我们,生命也许会远离玫瑰、百合和星光的侵蚀,但只要有岛屿,有海洋,就会溅起多彩的生命浪花。

《释放》是无题的姐妹版,是与之对应的冰火两重天,如果前者还是冷静的审视和理智的思考,那么后者则是思想的狂飙,浓烈的大红、橙红以激骤的节奏升腾飞溅,又渐渐化为灰烬,这是火山爆发的痛快淋漓,这是蓄积的情感奔涌的生命之火。不在沉默中奋发,就会在沉默中灭亡。他在呼唤、激励和鼓动,实际上也是在暗示:只有爆发才是唯一的途径。

《释放》18X24㎝,2019
人们对一个城市的记忆总是复杂的,特别是对一个居住较久的城市,都希望见到自己喜欢的景观,面对美好的人群,体验到单纯的愉快和合理、亲切的满足,但不可否认都市不可能只有阳光,或许它会令人压抑,也会有忧伤的多重记忆,它更有都市人的爱恨情仇。《都市印象》就是运用对立的多种色调的碰撞和融合,是阴阳两极的调和,是低沉与轻快所奏出的精彩旋律,彼此并不连接的色彩通过彼此独立而又相互连接的色彩构图,营造自然而又非自然的艺术效果,给人于强烈的视角冲击。一方面是黑夜给我一双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另一方面是城市水泥和森林中孕育的观望和冷静。两种不同的对立面通过颜料的厚薄、肌理的差异、刀法的变化融汇一处,在对立中统一,引起不同层次的观者产生不同的心里映射。而黑色也并非就是黑暗,它实际上是一种调和,它可以是黄和蓝调和成绿色,再加红就成为黑,也可以是蓝和红调和为紫,继续加上黄.....它是塞莫尔从现实和心灵出发,把握现实世界的美,达到理想的彼岸,营造未来。它印证了英国著名艺术家透纳的一句话:“燃烧的,应该是他自己的色彩,覆盖着丰富色彩的世界才是真实的。”
突然忆起塞莫尔曾经撰文引用维特根斯坦的说法:“哲学只是把一切摆在我们面前,它既不解释什么,也不推演什么。因为一切都已公开地摆在那里了,沒有什么需要解释。抽象艺术作品有如哲学一样,已经明摆在那里,不需要画家作任何解释,到底要表现什么?让观者去思考解答吧。”
正如塞莫尔所阐述的“抽象绘画的艺术家,往往是把绘画看作是自身体验、表达、实现自由的过程,以表现抽象精神为目的。在塞莫尔的抽象油画作品中,他运用色彩和线条作为语言表达方式,抒发追求自由、理想和开放的情感,以此唤醒人们心中一种敬畏、觉醒或与这个世界的內在关联感。”
三、用斑斓的色彩和深邃的思考描绘生活的真谛

塞莫尔曾经在自己的创作心得中如此描述自己:“我创作的油画作品,喜欢运用斑斓的色彩来讴歌生活,抒发热爱生活的情怀。人是生活在阳光路上的,如何表现呢?暖色调是传递生活正能量的最佳媒介。”没错,翻阅他的油画作品。林林总总,传递的都是温暖,仿佛阴霾从来没有发生过。
色彩,画家心灵的舞蹈。正如艾青《我爱这片土地》所说:“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为什么我眼里常含着眼泪,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
从塞莫尔的作品中,我们总能找到明快的色调、浑厚的色块、鲜明的对比,正如法国大画师马蒂斯说的:“如果我需要的色调关系找到了,就必须从中产生出生动活泼的色彩的合奏,一支和谐的乐曲。”塞莫尔正是把对大自然满腔的热爱,挥洒笔端,捕捉自然活泼的神光。

《自由天地》18X24㎝,2019
暖色的《自由天地》是禁锢后释放的幸福。是一群志趣相投的朋友处于有情世界一个不可忽略的港湾,《发现》则予人更多精神领域的心理体验,是超脱世俗,去除烟火气的高境界追求。人只有在两者中得到平衡才会真正获得幸福,舍弃哪一方面生命都难免暗淡无光。《枯木逢春》是流动着炽烈的希望的绿和阳光,《海天尽染》、《海霞》则是海天神韵的跃动。一边是金色与紫色构建出富丽多姿的世界,使停留于海上的船只有如天使般的存在;一边是海霞映照下粉黄与酡红背景下大海仿佛迷人的新娘,鸥鹭忘机,即便几块坚硬的焦茶色调的礁石,也释放无穷的暖意,这与鸟、大海和沙滩形成有情链条中不可或缺的一环。《礁石与航标》是笔者喜欢的一幅。吸纳天地灵气的赭色礁石置于画面的右方,鼓动勃勃的生命之光,左边是通透晶莹的海水,仿佛是礁石思想的灵光,不远处是蓝色浩渺的大海,无边无际,只有一根红色的小旗帜,醒目地在碧波上飘动,让人从无序中找到目标和方向。赭色的礁石是否寓意鼓胀的生命、岁月淘洗、意志愈坚的决心和毅力,航标则是我们希望的火苗,冲向彼岸的最佳路径。蓝色底下并不风平浪静,有暗礁,有激流,有通向希望的无尽障碍,而先行者需历经惊涛骇浪,集结生死考验的经历和智慧,才成全了无数后来者的瑰丽梦想。

《礁石与航标》45X52㎝,2016 -
油画《觅》则被诗人、书法家蔡炫辉先生点评《觅》曰:“《觅》在创作理念和表现手法上都有新的突破,有中国画气韵生动,意境深邃的特点。”《觅》,既有中国水墨画简约的构图、简炼的笔法,又结合西画元素,勾勒出气韵流畅、意境深邃的水中小景。图中一只小鸟立在残梗之上,似有所待,仿佛来源于宋画的那只素朴的花鸟,仿佛与八大有某种因缘,或者独钓寒江雪的蓑笠翁……虽然《觅》中残荷独鸟,但你并不会感觉到苍凉和忧伤。在塞莫尔笔下,孤独是富有独特的文化气息,是一种充满希望的等待,是内心笃定的一种期待。

《觅》18X24㎝,2019
而即便这种期待,也终将被木板油画《春江水暖鸭先知》中热闹的春之声所覆盖。早春时节,万物复苏,春氷消融,生机勃勃,抒淡绿色的春水融入跳跃的金黄色,汇成跳动的旋律,波光粼粼的动感,让人感染温暖的的气息,无限的希望。明显的抒情因素,给人们带来美的享受,美的遐思。也令人忆起塞尚所言“客观地观察自然色彩,重视色彩視觉的真实性”的真正含义。逼真、生动活泼及色调和谐的《春江水暖鸭先知》正是这种创作理念的有效尝试。

《春江水暖鸭先知》32X42㎝木板油画,2019
塞莫尔丰富的绘画作品来自于他长期以来的执着追求。青年时期,他曾临摹过俄罗斯列宾、希施金、列维坦以及莫奈。观千剑而后识器,除了绘画之外,他更积极探索绘画方面的知识和技巧,并形成文字佐证自己的绘画语言,奠定坚实的绘画理论基础,这是一种“知行合一”的尝试,值得后人学习和赞美。
他也是一个行路者,在光波摇曳中,在波痕清浅中,在层层叠叠的峰峦中,甚至在一朵花中,追寻艺术迟来的生命意义,永恒的真理和信仰。艺术是他人生一处新的桃源,烟雾缭绕中,他被阳光晒黑的脸上就会浮现艺术的灵光。桃花源遥不可及,武陵人得而复失,但他却执着地相信,在自然与理想的交织处,只要持之以恒,就会有异彩纷呈的发现,流水潺潺,落英缤纷。长期执教鞭,给学生传道解惑使他不乏砺志的座右铭,更不乏持之以恒的精神动力。因为桃花源本来就非痴人说梦,在思想上既有中国文化的长期渗透濡染,也有西方艺术的标尺。他所认识的大自然,土壤是大地的肉体,山脉岩石是大地的骨骼,奔流而出的水是大地的血液,血液流动的脉搏,那就是大海的潮涨潮落。
他是自然之子,从自然走出,又回归自然!

际遇之神

奖励

版主上厕所忘带手纸,花开那年丶高价转让手纸,得5DB

本帖de评分: 1 条评分 DB +18
DB+18 2019-05-02

๓活动奖励 ๓ 校园青春、贴图拍客、QQ飞车 •  欢迎您!

亖 

ZxID:4279694

等级: 元老

举报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19-05-02 0
๓活动奖励 ๓ 校园青春、贴图拍客、QQ飞车 •  欢迎您!
« 返回列表
发帖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