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诗词当中,孤雁是一个很有意思的意象。因为按照大雁的生活习惯,他们都是成群结队,最少也都是成双配对的,很少有孤独的飞行。最著名的莫过于元好问笔下的“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就是咏叹的大雁。
在那首著名的诗词当中,元好问看到一只大雁被猎人射下来,另外一只大雁则为其殉情。这给当时只有17岁的元好问带来极大的震动,所以在写出那样的诗句。咏叹他们的情真意厚,情意连绵,在今天也被很多人运用到爱情的表达之中。
在元好问之前或者之后,很多诗人词人都注意到了天空中的孤雁。这一意象分别赋予它不同的价值和意义。杜甫的笔下有这样主题的古诗。到了清代纳兰性德的笔下,千古伤心人遇到千古伤心的孤雁,一首诗词更是无限悲苦:
霜冷离鸿惊失伴,有人同病相怜。拟凭尺素寄愁边,愁多书屡易,双泪落灯前。
莫对月明思往事,也知消减年年。无端嘹唳一声传,西风吹只影,刚是早秋天。
这就是纳兰性德的《临江仙·孤雁》,纳兰性德给我们的印象一直是那个柔弱的书生。虽然他是康熙御前侍卫,也曾经多次出入边塞执行任务。但是他诗词中透露出的情绪表达,让我们总感觉这是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一介书生。在这首诗词当中,我们更能够发现他的内心世界是多么的柔弱。
“
霜冷离鸿惊失伴,有人同病相怜”,开篇这三个字用到了“同病相怜”这个词语,这是纳兰性德对这个秋天的孤雁最真切的感触。此时的他正在边塞之地执行任务,形单影只,非常孤独。看到天上的这一只孤雁,更加深了他内心的悲凉之感。没有妻子的陪伴,也没有朋友的把酒言欢,他和天边孤独的大雁是一样的遭遇,所以才会有“同病相怜”这样的词句。
“
拟凭尺素寄愁边,愁多书屡易,双泪落灯前”,孤独的纳兰性德想念故乡,想念妻子,想念温暖的家。想要向家里寄一封书信,但是羁旅之愁思乡之愁太多了,这封书信也是屡屡更改,到最后不知道该怎么样继续写下去,以至于双眼落泪。
“
莫对月明思往事,也知消减年年”,下片就是对这种孤独滋味的感慨了:不要对着明月的时候思量往事。要知道,这种感觉就很像柳永笔下的“为伊消得人憔悴,衣带渐宽终不悔”。在这样的时刻,越是思量往事,内心就越是悲苦。
“
无端嘹唳一声传,西风吹只影,刚是早秋天”,这样在纳兰性德独自神伤,独自发呆的时候,听到天空中传来大雁的一声悲鸣。抬头望去,那孤单的身影已经在天空中消失不见了。原本大雁和她词人同病相怜,而在诗词的最后,却发现就连这个孤独的大雁也已经飞奔远方,只剩下孤独的纳兰性德在这里孤独地思念了。由此,这种孤独更是带给纳兰性德无尽的悲怆之感。
诗词到这里戛然而止,但留给我们的意境却悠悠不绝。我们可以想象那样一个凄冷的环境之中,词人悲苦的望着远方,那孤单的身影,让今天的我们也感觉到几分悲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