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放弃央美教师工作,选择“不务正业”,却四次刷新吉尼斯纪录,成为中国3D绘画第一人!

社区服务
高级搜索
猴岛论坛贴图&拍客他放弃央美教师工作,选择“不务正业”,却四次刷新吉尼斯纪录,成为中国3D绘画第一人!
发帖 回复
正序阅读 最近浏览的帖子最近浏览的版块
4个回复

[文字美图]他放弃央美教师工作,选择“不务正业”,却四次刷新吉尼斯纪录,成为中国3D绘画第一人!

楼层直达
花开那年丶

ZxID:20774595

等级: 版主
๓ 校园青春欢迎你๓

举报 只看楼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9-05-09 0


当代的艺术呈现方式多种多样
但在国内最不为视作正统艺术范畴的
大概就有 街头艺术

大多数人眼中的街头艺术
无非就是 不务正业的小混混
在墙上涂个鸦罢了
但有这么一位艺术家
他放弃了安稳的央美教师工作
以城市的破旧角落为画布 整日躲避城管
看着自己熬夜喂蚊子创作的作品 一夜被毁

但就是这样 他把街头艺术玩到了极致
多次受邀参加国外艺术节
用画笔告诉世界: I'm from China
他将中国3D绘画艺术带出国门走向国际
四次刷新吉尼斯世界记录
参展奥运会世博会
多次受邀国内外重要艺术展览
他开创了中国3D立体地画的先河
是中国首位3D地画艺术家 齐兴华

尽管他拥有这么多头衔与荣誉
但他却说自己只是一个 坐在路边
端着免费试喝奶茶 时间到了去接小朋友
灵感来了就去画画的普通人
这让人不禁好奇 他究竟
有着一个怎样的经历?


2001年齐兴华考入中央美术学院壁画系
大三时 他通过网络第一次接触到
国外艺术家的3D绘画作品 只一眼
他就爱上了这种具强烈冲击力的艺术形式
但在国内这还属于无人知晓的新兴事物
尽管如此 他依然决定 他的毕业作品
要以3D绘画的形式展现


但这一决定在当时并不被认可
人们认为这并不是正统的艺术
就像从专业的音乐学院毕业
而毕业演出却唱了一首rap?


但齐兴华坚持自己的选择 潜心研究
由于3D绘画讲究的光学和人眼成像原理
他连高中的数学物理课本都翻出来了
终于在2005年的央美毕业展上
出现了中国第一幅3D绘画作品《漩涡》

《漩涡》
该作品最终还获得了毕业展的铜奖
齐兴华迅速收获了名气与关注
也获得了在央美留校任教的机会
在此期间 他受北京奥运会的邀请
创作了名为《古龙今韵》的 3D 画作

《古龙今韵》
以及为上海世博会创作的《杨浦往事》

还有陈列于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的《战马归来》

在央美任教的时间里 日常繁琐的行政工作
让齐兴华越发感到与自己的初心产生偏离
他只想单纯地做一个画画的人而已
2010年他做了一个让人
大跌眼镜的决定 放弃了这份工作
变成了一个职(无)业(业)艺(游)术(民)家

辞职后他将所有努力和专注投入画画中
从这年开始 他的艺术道路开始愈加蓬勃
先是完成了这幅创造吉尼斯世界纪录
535.3平米的巨幅3D地画《唐吉可德》

同年又受万达公司的邀请
又以892平方米的《狮门峡谷》
打破了自己的吉尼斯纪录

齐兴华在每次画大型作品之前
都要先做大量的资料查阅
他希望自己的作品不仅是
让主办方感到满意 除了观赏性他更渴望
通过自己的绘画真正给时代留下一些东西

在这短短两年时间
他刷新了四次吉尼斯纪录
要知道此前的3D画的吉尼斯纪录
最大也只有36平米 他却超出了百倍不止
成为了中国当之无愧的3D画第一人

他的作品名扬海外 连迪拜王子都邀请他
为迪拜国际艺术大展进行创作
他也是唯一来到迪拜大展的中国艺术家

在这里 齐兴华遇见了各国知名的街头艺术家
了解后发现他们的许多作品更多是
以城市为画布 感受当下生活
国外艺术家的这种绘画状态
让他受到了很大的冲击与启发


迪拜国际街头艺术节现场3D绘画作品《迪拜秋千》
他觉得自己过去的想法太务实了
一定要有邀请 有人买 才去画
好像只是拿画画当个职业而已
但 既然喜欢就应该抛开一切 去画就是了
于是回国后他开始将自己的艺术版图
拓延到了街头艺术的领域


虽然国内涂鸦的人也大有人在
却鲜少有职业艺术家在街头作画
齐兴华发现城市有许多破败的角落
他开始刻意寻找这些断壁残垣
赋予这些残破的形状新的形象和生命
有掉落了的墙皮

也有被涂上白色不太好看的墙面

可他这一做法却引发了许多争议
有许多人不予理解 甚至还得躲避警察驱赶
但他说"我希望城市除了钢筋水泥
还有一些艺术趣味
即使明天被抓 我今天依然要画画
和世界各国的街头艺术家一样
游走在街头自费创作
做一个美化城市伤疤的街画侠"

但是齐兴华辛苦创作的这些作品
还是免不了遭到破坏
栩栩如生的大鳄鱼如今只剩下敲碎的残骸

原本让墙上的"膏药"摇身一变成萌萌的鲸鱼
却没曾想变成了一块更大的"膏药"

小伙落寞地坐在逝去的鳄鱼
和鲸鱼前的画面不禁让人有些心疼
但这一切都没让齐兴华停下"街画侠"的脚步
在路过一片残败的建筑工地时
他用丙烯一番涂刷之后
调皮的小熊猫出现在了墙上

但在几天后 熊猫上便被贴满了小广告
还有媒体评论批评说"不知道什么人
竟然在墙上画出袭击路人的熊猫..."
齐兴华感到有点郁闷 自己只是画了个小画呀
有这么严重嘛 可郁闷归郁闷
当他看见小区附近的一处回收垃圾的地方
经常有一些工业垃圾 玻璃钉子什么的
他又画了这样一个暖心的作品

但是这面贴满了小广告的废旧墙面
七年没人管 却在齐兴华
画完后的七天就被刷成了一堵白墙

他虽有不甘 但在看到一面残破的旧墙时
他又忍不住了 根据脱落的形状
他画下了这幅《即将做妈妈的美人鱼》

带着防毒面具 顶着烈日
蚊虫叮咬汗流浃背

可画完的笔还没放下
糟糕 警察蜀黍来了..

齐兴华将这一时期的作品
命名为"后3D立体画"
他说"以前总是追求画面的立体
现在更多是追求超越视觉的 精神立体
人们能感受到来自艺术家的个人表达"

如今的齐兴华对作品被毁已不那么介意了
尽管困难重重 但他依然会坚持追寻
内心的想法继续这一形态的艺术创作
他说:当我的画改变了一个环境的气场
收获的是一张张笑脸
这一刻我觉得是值得的

当然也有许多人喜欢齐兴华的画
并主动邀请他去美化社区
于是便出现了这条南海蛟龙

还为北京的青龙胡同里献上了
一条栩栩如生的青龙

齐兴华喜欢画龙 不仅因为他的女儿属龙
他认为龙是最能代表中华文化的图形符号


为了更好的传播属于中国的绘画语言
他开始研究中式3D绘画
更多的运用泼墨 水墨画的方式

北京的天仪研究院CEO杨峰找到齐兴华
说"我很喜欢你的作品 知道你的作品
在北京很多地方都被毁了 非常可惜
我们正在研制一个卫星
想将你的作品激光雕刻在卫星面板上
发射到太空 这样没人会砸毁你的作品了!

已经满载荣誉的齐兴华现在依然
穿梭于大街小巷进行街画创作
他将街画艺术视作一种
高度自由的艺术表达

个人的理念和城市的环境相互结合
高度的互动性和开放性 让街画艺术
与大众建立最直接紧密的联系
在艺术家看来 街画艺术应当是一种
在中国得到真正重视的公共艺术形式
对于街头艺术 你们是怎么看的呢?
本帖de评分: 1 条评分 DB +20
DB+20 2019-05-10

๓活动奖励 ๓ 校园青春、贴图拍客、QQ飞车、微信 •  欢迎您!

亖 

ZxID:4279694

等级: 元老

举报 只看该作者 4楼  发表于: 2019-05-10 0
๓活动奖励 ๓ 校园青春、贴图拍客、QQ飞车、微信 •  欢迎您!
花开那年丶

ZxID:20774595

等级: 版主
๓ 校园青春欢迎你๓

举报 只看该作者 地板   发表于: 2019-05-09 0

艺术简介

高政 男 1988.02.22 汉族 ,山东省枣庄市人 ,中共党员 ,从小热爱绘画在家里画小人书临摹各种人物、花鸟、风景小的时候经常在书本画满了各种画 。油画师从陈涛(油画老师)、王明远(油画老师)、 李伟 (油画老师)现从事油画行业, 山东枣庄美术书法协会会员、 现供职枣庄宇旭艺术教育有限公司 书画行业、 中国书画协会理事、 中国硬笔书法协会会员、 中国华夏万里行书画家协会会员。 多次学习绘画知识,2009年毕业于枣庄学院,于2012年至2013年天津美院进修班,2015年毕业中国油画院。作品被国内外多个集团企业、商会、书协收藏。画风清新自然明亮,大胆尝试画风。对绘画有自己独特见解,独到艺术表现手法。
作品欣赏













花开那年丶

ZxID:20774595

等级: 版主
๓ 校园青春欢迎你๓

举报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2019-05-09 0


画家 何实
何实 独立学者,画家。幼年体弱多病,以习武强身;家境贫寒,以画养画;学历浅薄,自学不辍。于绘画、书法、诗词、棋艺、占卜等多有涉猎。个性耿逸,未加入任何官方艺术团体。作品深受群众喜爱,千幅作品被全国各地藏家收藏。艺术论文散见于权威报纸。
《拒绝“画照片”体现了绘画本体论》
文/何实
(发表于《中国书画报》)
现在有许多美术展览明确提出拒绝“画照片“的作品入选,这无疑是正确的。然而只有找出画照片现象的原因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画“画照片”的问题。其实画照片的泛滥绝不是无端出现的,自从西学东渐之后,中国的美术教育便错把素描作为一切绘画的基础了,进而逐渐重视起写生、写实,甚至把写生作为重中之重。君不见,老一辈画家们虽然也提倡写生、借鉴、创新,但他们自己却是在事先练就了我国传统绘画的基础功底之上才这样做的,所以他们自己的作品既能遵循传统,又有很强的时代感,并没有画照片的问题存在。然而后辈画家大多是以素描为基础的,同时又对绘画艺术存在的本体价值认识模糊,故而出现画照片的现象,而且越演越烈。
如今国画界已经认识到“画照片”的弊端。为了与照片拉开距离,很多人去搞外在形式、样式的翻新,只要看起来不是“画照片”就自以为成功了,认为这样搞出来的作品就具有了绘画性。其实不然,因为这个路线从一开始就已经错了,错在它是被动地被照片赶着走而产生的。这种做法也许会在短时间内得到观众的认可,但经不起时间的考验。绞尽脑汁好不容易找到了那些表面上看似具备绘画性的画法,甚至还有人画得比照相机还要细腻、清晰,可是那又能怎样呢?很可能在不久的将来又会被再度发展的科学技术取而代之,再度出现画家群体尴尬的局面,于是再去寻找另一个与机器拉开距离的画法。这种现象会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不断地重复,也就等于画家们在不断地被科学技术赶着走,现在的电脑绘画就可见一斑。根本原因是这些做法都不是从内心本真意识里出发的,缺失了对绘画艺术的本体认识,这就必然导致那些绘画技法不能表达出画家的本真自性,而是在心向外求,漫无目的的追寻身外客观物象,即使不画照片也只能像裁缝一样把前人的东西搬来挪去或者生拉硬造,这些失去了本真自性的画法、画理都关照不到画家“内时空”的修养,而是仅仅停留在“外时空”的花样翻新上。
西方的绘画以及哲学的研究都是对象化的研究方式,即研究者与被研究的对象之间不能合二为一,把“形而中之人”(画家自我)骑驴找驴般的忘记了。反应在绘画上必然呈现客体(绘画对象)、主体(画)、本体(绘画的终极意义)三者不能与人相中和,而习惯于科学(分科之学)的思维。西方科学思维正是对客观对象的研究,它要求主体必须服从于客体,画家的主观意识也就必须服从于客观形象。后来由于照相机的出现,西方画家们为了回避重复客体的无意义,便有了“抽象”艺术,抽象艺术完全舍弃了客观形象,非此即彼的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再之后,西方美术涌现出各种流派,说是加进去了主观意识的客观再现的画种、画法等等,其实际上只是在变着法的刻意去追求某种自定义的依然是外在的绘画形式,这些画派本质上还是由对象化思维向外横向扩展而产生的“外时空”产物,所以几百年来依然没有解决画家的生命主体安顿的问题,也就不会触及到绘画存在的本体意义之所在。任何一种艺术形式如果不是法自本真自性,就不能起到安顿艺术家自己生命的作用,那么它对艺术家本身而言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根本价值,或可打动观众,但因其作品产生之初的本质是假的,必然导致不持久。
当下绘画界正陷入在这样一个怪圈中。画家在这个圈子当中,无论其技术水平达到了如何高超的境地,只要他一旦真正的深入思考绘画的终极意义时,就必然会陷入无限的痛苦和迷茫当中,因为这时的他永远不会满足于当下创作的状态,随着自己思想要求的提高,在他的心里面,画画存在的意义必然渐渐只剩下是为他人服务的打工者们的那种低等的劳动价值了。于是有学者提出取消架上绘画的论调,因为他们发现了绘画作为艺术的局限性——所有的绘画作品只不过是个东西而已,既然绘画作品与其他东西都只不过是个东西(物质)而已,那么,何必辛苦的用画笔在二维平面上来绘制三维图像呢?做事、做东西就可以取代了么。然后又发现,做事(如行为艺术等)、做东西(制作)虽然回避了绘画这种形式作为艺术表达的局限性,却落入了另一个局限性更大的艺术创作当中,因为凡是艺术创作都必须要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作为艺术创作者丢舍弃了与自身最紧密接触的画笔之后,无论采用其他任何道具、工具都注定与作者的思想之间的距离变得更远、更间接了!也就是说创作者身外所有的东西都不及毛笔更能够完整而真实的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都不如毛笔更能解决生命安顿的终极问题。倘若接下去再继续穷究艺术的存在形式与价值,会发觉任何艺术形式的终极价值与艺术家真实的思想情感表达之间都存在着必然的、永远的不协调,于是衡量侧重,为了解决生命安顿的大问题,导致抛弃任何艺术形式,等于不要艺术了,只是去搞打坐、冥想、思考、哲学研究等等远离艺术的行为。其不知这样做虽然解决了各种艺术局限于外在形式的虚假表达,却同时也失去了作为一个人存在于社会的普适价值,正如西医解决病患的思路一样,它确实把病患去掉了但同时也必然伤害到了患者。如此,似乎艺术家只有在这一个一个的怪圈中循环往复的轮回运动,于是西方美术思潮各领风骚三五年的现象也就成为了正常的、无奈的、必然的事情了。可是,当我们澄怀味象,回到本真,我们却又真真切切地无数次的发现我们一直都怀有拿起画笔进行绘画的冲动,而且这个冲动从未失去过!这就使我们又回到了绘画发生的那个起点了,这说明了绘画之于人类必然有它不可取代的价值和意义,只是因为忽略了对绘画本体论的探究造成了混乱而不自知。那么,到底有没有一劳永逸的绘画画法,不会被其它取代、能够心手合一、能够解决生命安顿的问题呢?当然有,这个问题在我国早就被解决了。
北宋时期的苏轼就曾说:“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作诗必此诗,定知非诗人”;清康熙时期宫廷画院院长邹一桂品评意大利画家郎世宁的画:“工则工矣,不入品评”。可见中国画家作画以及品评作品时,都是把作品与作者统一起来对待的,如果作者创作作品的目的仅仅只是为了取悦于人,那么,其技艺越是精湛,观赏者就越是无法通过作品窥见到作者的思想修养,这样的作品是不能够品评的,因为它真的只不过是个“东西”而已。而我国绘画的理论和技法解决了绘画不仅仅是个“东西”的问题,这个解决的路径是怎样来的呢?追根寻源,我们找到了《周易》。我们知道“抽象”的现代哲学定义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是自然知识、社会知识、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它是社会意识的具体存在和表现形式,是以追求世界的本源、本质、共性或绝对、终极的形而上者为形式,以确立哲学世界观和方法。早在两千五百年前孔子在《周易·系辞上》中提出:“书不尽言,言不尽意”同时也提出了面对这种困惑的迷茫:“然则圣人之意,其不可见之乎?”以及面对这个矛盾的解决办法“子曰:‘圣人立象以尽意,设卦以尽情伪,系辞焉以尽其言,变而通之以尽利,鼓之舞之以尽神’。”王微在《叙画》中首先就提出“以图画非止艺行,成当与易象同体”。可知,此立之象乃周易之卦象,这卦象正是抽象之象,而且比西方的抽象概念早出现了几千年。王微在《叙画》中首先就提出“以图画非止艺行成当与易象同体。”
中国哲人几千年前便认识到书不尽言、言不尽意的现象,庄子还说出了“得意忘言”的名句;《老子》:“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金刚经》“佛说一切法,实无一法可说”。先民语言产生之初始,本着切身事物,借有实指,后世假借、转注虽然亦有所发展,可以表示抽象事物,然亦必有所局限。《易》之义大矣,言诸大道之流行变化,必由仰观俯察、反观内省,方可得之。故非言所能尽者对其理解,亦应不作单纯文字表面观。《通书》云:“圣人之精,画卦以示。圣人之蕴,因卦以发。卦不画,圣人之精不可得而见”再看我国方法论的最高境界,子思的《中庸》里开篇说:“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然后用很大篇幅说明中和之道与至诚之道,从中可以得到中国绘画所用的毛笔等工具与作者思想修为之间的存在着正确的方法论。
可以断言正常人都不会讨厌绘画,也可以说人类意欲画画的冲动实为天命之性也,天命既然不可违,画画就不可能被取消。那么到底怎样去率性、修道、画画呢?当画家“内时空”充盈之时自然会外化而出,从而产生绘画的冲动,然后就是选用什么样的工具的问题了。《老子》:“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当人在虚静自然的状态中很容易产生智慧,而最能表达出画家思想感情的工具莫过于一管柔毫,因其发之毫毛故而精微至极且具有柔中寓刚的特点,使得画家在使用它的时候,会被这看似柔弱的毛笔把画家的思想感情像心电图一样忠实的反映在画纸之上,这绝不是硬邦邦的油画工具所能做到的,所以国画艺术一直强调用线造型、反对制作、反对涂改、笔墨是国画的底线等要求,有这样的目的和要求当然也就必然反对“画照片”也不必“画照片”了。
孔子一生为什么崇尚和倡导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呢?子曰:“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因为“下学而上达”,它们是能够使我们与圣人神交、与天地合一的具体可行的操作路径。子夏说:“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致远恐泥,是以君子不为也。”这句话我们可以理解为,研习书画艺术不要失去圣人立象以尽义的宗旨,如果失去本义离开大道而行,那么走得太远必会误入“泥犁之地”。西方在对象化思维形式的指导下而产生出种种西洋艺术低水平重复的现象正是“致远而泥”的表现。易经的卦象形式不仅同时展现了客体、主体、本体,而且把自我本体和自然本体合而为一,我们把这种形式转化为对人类行为的要求,即可以在研习六艺的过程中看到它是无处不在的,尤其在历代书画理论上体现得更为明显而且极具可操作性,如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夫画者,成教化,助人伦,穷神变,测幽微,与六籍同功,四时并运,发于天然,非由述作”;“凡人各殊气血,异筋骨。心有疏密,手有巧拙,书之好丑,在于心手。”唐.张彦远《法书要录》;“玄妙之意,出于物类之表;幽深之理,伏于杳冥之间;岂常情之所能言,世智之所能测”(唐张怀灌)。中国古代诸如此论俯拾皆是。
天人合一、万物一体的世界观是我国文化艺术思想的主旨,所以书画作品与作者的性情修养相表里,从而必然导致画如其人、字如其人,至于我们在现实中似乎常常看到字画水平虽高可是作者的人品并不高尚的现象,那实际上是我们透过字画看懂作者人品的能力有限以及对作者的生平不甚了解所致,不可以因为自己的无知而说是字画与作者的人品无关。无论是画照片还是画写生、临摹等任何其它绘画形式,如果不能运用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作为理论指导,势必会使客体、主体、本体三者各自独立而作品也就无法表达出作者真实的性情修养,最终只能“下学”而不能“上达”,作品无论如何新颖、精致,依然会给人以“假”的感觉,其技无法达到天人合一、心手相应“近乎于道”的气韵生动状态。
近现代以来由于西学东渐,我国对《易经》思想的研究倍加冷落,必然导致书画艺术的理论研究迷失正确方向,从而出现中国画穷途末路以及取消绘画等等奇谈怪论。在当今言论相对自由的时期,应该把尘封已久的号称中华文化源头活水的《易经》发扬光大,把卦象里蕴含的思想找出来,使其作为书画艺术本体论的有力依据是势在必行的,我们拥有如此高屋建瓴的绘画理论作为创作的指导思想,画照片问题的泛滥现象自会土崩瓦解。在优秀的传统文化思想的指导之下,必然会产生优秀的国画艺术笔墨观,它上千年以来并没有太大的变化,正是因为这种笔墨观是不需要改变的,以至于千年以后它依然有着存在的重要意义,因为这种绘画的理论来源是依“道”而行的,是“发于中而形于外”的,“有诸形于内,必形于外”,是内外统一的。它不刻意求新,自有新在;不刻意展现自我,自有我在。它站在以人为本的角度,可以解决画家生命安顿的大问题,这对于画家自身而言,没有比这再重要的事情了。
作品赏析










花开那年丶

ZxID:20774595

等级: 版主
๓ 校园青春欢迎你๓

举报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19-05-09 0


艺术是发扬生命的,死神所在的地方就没有艺术。
——罗曼·罗兰

初见庄宇星的作品,总是会有无法扼制的诧异。
他的作品有一种撕裂感。
庄宇星擅长结合写实与抽象,重构的抽象画面将现实进行破碎。
写实的图像区别于照片回归到绘画语言中时,夹带的双重意味很难不发人深思。
也很难不让人体会到这其中的艺术价值。
//

庄宇星 《野草》 60×50cm 综合材料 2018
庄宇星作品的魅力在于,它还有一种特殊的神秘感。
他出色的艺术表达,将观赏之人带进一个从未触及的半现实领域。
而又让人不由得怀疑,这样的领域是真的存在。
更有人评价道,他的作品带有操控人心的侵略性。
//

庄宇星 《黑色口红》84×74cm 综合材料 2018

庄宇星 《休息》 48×40cm 综合材料 2018
庄宇星的许多作品,相较于消费时代的作品有许多不同。
甚至说,近乎不符合消费时代的视觉感受。
这在某些人看来,或许仅仅只是初生牛犊不怕虎。
但实际上,庄宇星早已清楚自己所需求的东西。
//

庄宇星 《凝视》 89×79cm 油画综合材料 2018
庄宇星的作品中的撕裂感,早已经是他本人内心的撕裂感。
他太清晰地认识着这个世界,他明白人的渺小和存在时间的短暂。
他迫切地想要在短暂的时间里,创作出他所能看到所能想象到的另一面。
创作出所能留下更有价值的艺术品。
于他而言,人的一生是短暂的,但艺术永生。
他早将自己完全地撕裂到艺术中去,又如何去在乎这点滴的消费时代视觉感受。
//

庄宇星 《光-2》 80×100cm 油画综合材料 2018
庄宇星未提及符合消费时代青睐的视觉审美的艺术品有任何的不足之处。
但我们不得不承认,作为一个青年艺术家,在作品中抽离消费时代审美。
此举总是需要有螳臂当车的魄力。
而庄宇星也早在某个时间点,举重若轻地,扛起了这一切。
敢于直面飓风的人,最终都会获得如飓风般的内心力量。
而我们也可以相信庄宇星会利用好这股内心力量,创造出更多有价值的艺术品。
//

庄宇星 《并置的审美符号》 70×80cm 综合材料 2019
« 返回列表
发帖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