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作为古代诗词史上最著名的词人之一,给我们留下了非常精彩的作品。我们在之前求学的时候,教材当中也出现了不少他的作品。其中最精彩的、最为脍炙人口的莫过于《念奴娇·赤壁怀古》,以及《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这两首宋词基本上代表了苏轼创作的整体风格,一方面表达出他旷达无比的胸怀,另外一方面也写出了他对于故乡和亲人的思念。前一首诗词代表是内心的豪迈,是豪放词的经典之作;后面一首词侧重于思念情感的表达,更偏重于婉约。
今天我们谈到的这首诗词,就诗词风格来说更倾向于后者。这首诗词之前我们在教材当中并没有读过。但是,这首词对于苏轼内心情感的表达却非常真切,也是他婉约词的经典代表之作。其中写出了对故乡最真切的思念。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寒食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这首宋词就是著名的《望江南·超然台作》,写于公元1074年,当时的苏轼正好40岁。
从内容来看,这首诗词主要描绘的是春天的景色,“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就已经说明了这首诗词的写作季节,正是这一年的暮春时候。在这样一个春夏之交的季节,苏轼登上了超然台,“
试上超然台上看”,看到了此地美丽的景色。
“
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护城河那半满的春水微微荡漾,满城的花朵在春风的滋润下竞相开放,带给这个小城勃勃生机,满眼绿色。而且此时春雨忽然到访,满城都在蒙蒙的春雨当中。虽然登高望远能够看到这美丽的景色,但是对于烟雾中的千家万户,看得并不是十分清楚。
这是春天独有的景色,或许当时还带有丝丝寒意,但是挡不住春天的蓬勃生命力,然而在词人的心中,这样烟雨迷蒙的场景,却让他的内心充满惆怅。此所谓伤春之情,而伤春之情的原因只有两个字,那就是思乡。
“
寒食后,酒醒却咨嗟”,寒食节已经过去了,苏轼内心对于故乡的思念,更加引得他内心叹息不已。他来到密州任职,距离故乡、距离京城都非常遥远。在这个烟雨蒙蒙的世界当中,他想念远方的故乡。
乡愁总是挥之不尽的,无论对谁而言都是如此。这也是中国古代诗词当中的重要母题。无论这个词人内心多么豪爽,多么豁达,只要他离开故乡,多年以后无论是看到春天的花朵盛开,还是看到秋风起叶子的片片掉落,还是看到大雁南飞、雪花纷飞,都会不自觉地在他的内心深处生出几分思乡之苦。
苏轼也不例外。但苏轼终究是那个最为豁达的词人之一。思乡的愁绪还没有完全弥漫开来,他就用理智将这种愁绪推到脑后。“
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不必再谈起思念故乡的事情,姑且来烹饪一杯刚采的新茶。
对于故乡的思念,那种愁绪是挥之不尽的。所以就把他放在脑后,在美酒和茶香之中寻求另外一个诗意的世界。这是此时的苏轼最想做的,而最后五个字更是这种人生态度的完美注解。
“
诗酒趁年华”,不管是写诗还是饮酒,都要称的年华尚在的时候啊。如果被那种低落的情绪一直控制。无论如何也享受不到此时人生的美好。
苏轼一首词写的是春天,其中也有无尽的悲凉,但是最后还是,从这种悲凉的情绪中挣脱。今天的我们对于这五个字“
诗酒趁年华”也应该有更多的感触。人生已经足够劳累,足够疲惫。不如珍惜当下,用最好的物品纪念当下自己最好的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