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中国齐白石书画艺术研究院江苏分院院长扈庆鸿

社区服务
高级搜索
猴岛论坛贴图&拍客专访中国齐白石书画艺术研究院江苏分院院长扈庆鸿
发帖 回复
倒序阅读 最近浏览的帖子最近浏览的版块
1个回复

[图文分享]专访中国齐白石书画艺术研究院江苏分院院长扈庆鸿

楼层直达
花开那年丶

ZxID:20774595

等级: 版主
๓ 校园青春欢迎你๓

举报 只看楼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9-05-29 0

2019年4月25日,中国齐白石书画艺术研究院江苏分院院长扈庆鸿先生接受“党建网”专访。
扈庆鸿,江苏沛县人,1966年3月生,号“山水郡主”。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始酷爱书画,早年出家终南山,后拜齐白石嫡传弟子刘永泰先生为师,摄取恩师长技,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
《花开富贵》是他具有代表性的一幅作品,正峰极其静心,笔酣墨饱,康健有峰。
作品《江山多娇》,从运笔、用墨、布局、敷色等,都显示了他深厚的艺术功力。画意高远,墨点交融,虚实相生,律动张扬,恣意奔放。

在谈到书画艺术成就时,他说“早年自己出家修行,遍访大山名川,对风水堪舆颇有感悟与心得,由此也让自己在绘画作品的布局上有了独特的视角。”
一笔“海天佛国”四尺彩幅,莲幻成佛,运笔自如,法眼传神。彩墨间凸显了艺术家应有的宽广的艺术精神,瞬间实现了道法自然的统一,同时赋予了作品的内涵和思想的碰撞,深得东南亚、日本、韩国等地逐爱收藏”。
关于《龙行天下》这幅作品,他说“龙的开隐,吞云吐雾,隐介藏行,飞腾宇宙,乘时变化,如日月经天,刚健有力,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也是艺术自由精神的承载。
修行人借境炼心,奉行谦敬,不起骄。虔诚相待,除业灭障,水月无形,万发皆空,云水禅心的境界都体现在他《海天佛国》作品里。
时境推移,他平正见奇的墨迹与浑朴雅道、恣意汪洋的笔法,是他艺术生命的喷薄外放。以龙吟,佛诵,相者脉存,正通点悟人生。以生活中的点滴开悟、创作,扎根乡土,贴近生活,书画达意,用自己的笔语点赞新时代,讴歌新时代。
至2009年获得“中国当代书画名家精品邀请展”的优秀奖后,再到2019年担任“中国齐白石书画艺术研究院江苏分院院长”一职,他秉持天道酬勤,在书法绘画的艺术道路上自证因缘,艺术境界日渐高远辽阔,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
他在雕刻艺术上循借章法、跳出窠臼,寻道方圆,书、画、印三艺融融,在情景生命与自然幻化融汇后,觅得一方自己独特的艺术境界。
画品如人品,从扈庆鸿先生的书画印作品中,我们真切地感受到扈先生善良谦卑的心性,恬淡闲适的心态,更感佩他坚韧不拔的秉持和在艺术道路上的负重坚守。
衷心祝愿扈庆鸿先生在书画印艺术路上走的更高,走的更好,走的更远。


春水浩淼 2013年作
挟烟云而秀媚 照溪谷而光辉
——观沈福馨画作有感
黄 斌
我有两个名为惊涛的朋友,一个是北京的贺惊涛——北代子,画得一手好人物;一位就是安顺蜡染大师洪福远的大公子洪惊涛。两位惊涛之为人,皆率直本真,相识交往使人舒服自在。为此,作为朋友,一直想为北代子写篇画评,为惊涛兄的《文化安顺》写点小文。北代子的暂且不说;而今恰逢惊涛兄邀约写篇关于沈福馨老师的文章,——几次听安顺绘画界的朋友将沈老当传奇一样讲起,虽没亲见作品,也算早有耳闻,遂忐忑应命。

天高风飘去 水滃云飞来 2014年作
我让惊涛兄发点关于沈老的作品来看,好做点功课。不久邮件即发来。打开邮件,但见几幅山水作品,水流一泻千里而气势逼人、山体苍茫凝重而排山倒海、墨气雄强厚重而元气淋漓。贵州画界竟还有这等人物,令我一惊。我马上从惊涛处要来沈老师的电话,在电话中与沈老师简单地交流之后,沈老师第二天就将自己从艺以来有代表性的画集打包邮来。这批画集中的作品,从1988年到2014年,可以清晰地看出沈老画水景的脉络变化。

家乡水系列之二 春潮 2013年作
沈老的作品主要可以分为三大类:首先是以水体尤其是家乡水体景观为主体的水墨画;其次是以实体地貌、人文景观为主体的青绿山水创作;最后是一些兼有速写性质的小品画。作为贵州成名已久的前辈画家,许多人称沈老为“沈水”。中国山川风景不叫风景而称为山水,其实已经概括了起主要描绘内容的山川河岳为主角。名为山水,但名留画史的经典名作主角多为名山大川,少见以河流水景为主体的作品,一部山水画史,水景绘画名气响亮的只有南宋马远的水图。究其原委,无外乎是水的难以描绘与不易表现。郭熙在《林泉高致》中说尽了水的变化与多姿:“水,活物也。其形欲深静,欲柔滑,欲汪洋,欲回环,欲肥腻,欲喷薄,欲激射,欲多泉,欲远流,欲瀑布插天,欲溅扑入地,欲渔钓怡怡,欲草木欣欣,欲挟烟云而秀媚,欲照溪谷而光辉。此水之活体也。”而水无色无性,却依据山川地貌变化无穷,用中国画表现有很大的局限性。

且听春潮 1988年作
观沈老师的早期作品,虽然水体景观已经出现,但是表现技法较为单薄,类似于西洋速写的手法。至2009年的画集,陡然一变,有了质的飞跃,从画面的构图、墨色的浑然、层次的丰富,尽得孟光涛、杨长槐山水之精髓而又有发展和变化,取宋画格物致知穷事物之奇妙精微,而又扬长避短;用皴法的变化、肌理的丰富、墨色的强劲、画面的繁复、景观的幽密,弥补了线条质感不足的短板。同时从顾汶光《临水则情溢于水》中,可知沈老师对宋画也是下过一番大功夫的。我很赞同戴明贤老师对沈老师2008年、2009年水景作品的评价,《银涛》《春涧时鸣》《响水河系列》确实是这一时段的精品,“水景的形、质、态、势已然得心应手”(《戴明贤沈福馨的山与水》)。

银涛 2008年作
自展子虔在《游春图》中使用“网巾水法”表现水波微漾,到武元直《赤壁赋》、马和之《后赤壁赋》起伏鼓动,试图表现水的动感与气势,但是如苏轼所言“古今画水,多作平远细皱,其善者不过能为波头起伏”,不过是书斋小品而已,五代以后出现的“留白”表现手法更是如此。马远的水图中虽有图标为“长江万顷”“黄河逆流”,但其实还是层叠排序“网巾水法”的延续,沉静内敛有余,而“崩滩碎石,鼓怒炫奇”之势不足,当然这也与当时的文化背景的影响、迎合赞助人杨皇后的审美趣味有着必然的联系。

银浪涌雪 1988年作
自明朝画家开始在中国画中借鉴使用西方的光影表现技法至始于清末而盛于民国时期的国画改良运动,一批又一批的画家在或精研传统或留学西洋、东洋的基础上寻求国画的发展之路。走出书斋亲近自然,以写生促创作,笔墨当随时代的老生常谈本应成为共识,但逸笔草草的文人画仍被视为艺术正宗。事实上,文人画作为士大夫业余生活中的墨戏之作,在唐五代时期是边缘性的;宋画的主流也是以写实、法度见长的院体画,而不是文人画。所以刘成纪在《中国美学史四十年研究“成果”》中激愤地说:“但是,就新时期以来关于中国绘画美学研究的成果看,这种起于董其昌、呼应于现代启蒙和消费主义潮流的对中国中古画史的捏造,至今并没有任何改观。”这种观点和宫廷、士大夫、民众的审美阶层性有着微妙的千丝万缕的联系,限于本文的篇幅和主旨就不再展开论述。

昨夜春风 1989年作
沈福馨老师的写实性、严谨性以及清刚的变化了的小斧劈皴沿袭了宋代院体、明代浙派的风格,而又身体力行发展着黄君壁以来的根植于传统,而又不拘泥于一家一派画法,兼收并蓄、中西结合、真力弥满的画风。较之前辈画家,沈福馨的水体景观绘画更具自家面貌,更为繁复幽深,气势更为雄强有力。林纾在《春觉斋论画》中说:“西人写瀑布,是真瀑布,能从平顶之石上泻倾而下,上广而下锐,水流极有力,何者?水积岩顶,狂奔而下趣,水之落处,力猛渐下,则水力亦渐杀,故水痕上广而下锐。吾山水中写瀑则上狭而下舒,以两边山石,参差错落,瀑布从石隙中出,至于大壑,支流始漫,此其不同于西画处。虽然为地不同,山水态亦略别,西人写山水极无意味,惟写瀑布,则万非华人所及。”而沈老师表现瀑布水体的中西结合技法极好地弥补了传统画法的不足。

热泉 1991年作

家乡水系列之三 雄风 2013年作
我个人最为欣赏的水体景观画作是其作于2006年的《汇聚》和作于2008年的《银涛》。《汇聚》一画从右而入的水流从高处和缓流淌,随着地形的落差水流渐急,和左下方奔涌而来的水流在画面中部汇聚碰撞,水势凶猛而湍急,水量暴涨而几乎以直角转而向左下方喷薄而下。沈福馨巧妙地运用了水流的直线流淌、落差下降、汇聚交叉、直角转向的多种水体流动,制造出水体激荡宛如《清明上河图》中桅杆危及虹桥的高潮部分。用喷水罩染的技法制造出因水流汇聚而升腾的氤氲水气,左方迷茫混沌的缭绕水气与中央用传统笔法密集勾勒的湍急浪花形成一部水流汇聚的华丽交响乐。水流上方远端的茂密丛林用不同于传统国画的肌理效果来表现,与近景的皴擦而成浓重苍茫的岩石形成质感强烈的反差。动与静、急与缓、淡与浓、轻与重、传统与现代、光与影、色与墨完美地碰撞汇聚于一体,浑然天成,观者和绘者的立于岸边,俯瞰逝者如斯、奔涌不回,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 的豪迈情怀油然而生。

汇聚 2006年作

家乡水系列之一 汇聚 2013年作
实景山水是沈老师的另一个具有代表性的类型,也就是自然环境中的成组景点。高居翰以一位西方的中国美术史学家的视角,较为客观而理性地在《气势撼人》一书中说道:“一般的理念认为中国山水只描写理想山水,而不表现特定实景。实际上,山水画可说是根源于对特定地方实景的描绘的,而且是在经过了几世纪以后,才在五代和宋代的大师手中,一变而为体现宇宙宏观的主题。然而,即便是这些大师所作的画,也不全然偏离山水的地理特性,相反地,他们是根据自己所在地域的特有地形,经营出各成一家的表现形式……”

珍珠岩 2006年作
中国传统的山水画虽许多作品也标有地名或号称描绘某一地域,但较起真来,又和实际景点不太对得上号。明清兴起了坐实景点的实景山水纪游图,可以说是旅游景点的风光片,画的尽量往实景靠,而又不失笔墨意味的实景纪游图不好画,要么是又陷入文人画的怪圈,景色流于荒疏,要么虽景色相近,而笔墨意趣全无,个人面貌模糊。郭熙在《林泉高致》中说:“近世画工,画山则峰不过三五峰,画水则波不过三五波,此不淳熟之病也。盖画山,高者、下者、大者、小者,盎碎向背,颠顶朝揖,其体浑然相应,则山之美意足矣。画水,齐者、汩者、卷而飞激者、引而舒长者,其状宛然自足,则水态富赡也。”观沈老师的实景山水绘画,震撼于其个体精力、意志力的充沛与强悍。其最为满意的《鲁阁幽峡》《世纪三峡》长卷动辄几十米,甚或上百米,将实际景点的标志性景色纳入画面,全景式高密度地还原,使人一见如临胜景,也难怪当年刘国松一见其画而激动地直接写信称其为“新写实绘画”;而茂密的植被、坚硬的山石肌理的技法,又带着沈老师的深刻烙印。这就是沈老师能力所在、气魄所在。

螺丝滩组画之一 2009年作
沈老师的小品如《夏日》《夏凉》系列,说是小品,却有大气象,较之大尺幅作品,笔墨更为洗练概括。其中的小瀑布、小山涧与其大山大水一样,一波三折,巧妙地运用了水流的方向、落差的变化,在方寸间营造出结构紧密、动感强烈的态势,这种态势蕴含着丰沛的力量感,这种力量感来自于变化方向的动感线条。干笔淡墨擦出的线条多变而扭动,极具力量,与墨气淋漓的山石、层层墨点叠加的树林、远方S形的淡墨色块形成强烈的丰富对比,空间感加强的同时也使得画面有一种跃动感。

春潮 2011年作

吉水东来 2012作
年轻的画家喜做加法,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即为一例,不厌其烦、细致入微地描绘丘壑、林泉,将空间填满。老画家喜做减法,讲究的画外之意、人书俱老。沈老师是资深老画家,却元气充沛地调度、安排大的场景,气势撼人而不乏令人玩味的笔墨细节与个人技法的灵活尝试。传统中国画追求的“静美”和“柔美”的意趣在董其昌已到高峰。陈传席在其《中国山水画史》一书中说“静的过火就是死,柔的过火就是软。凡事盛极则亦衰之始。” 其实每个画家有自己的个人格局气度,在绘画上不自觉的就会流露出来。散淡冲虚的文人画格调不见得适合于每个人,也不见得是品评绘画的唯一标准。在这个柔靡文化大行其道的时代,坚朗阳刚的阔达气象弥足珍贵。

交融 2013年作
编者注:以上作品均表现了黄果树瀑布群的自然景色
沈福馨艺术简历
沈福馨,1948年2月生于贵州安顺。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民俗学会会员、中国傩戏学研究会首届理事、贵州省文史馆特聘研究员、贵州民族大学美术学院特聘教授、贵州省政协书画院特聘画师、贵州省美协第四、五届理事、国家一级美术师。
作品曾入选第八届全国美展,第一、三届中国美协会员精品展及中国美协多次提名展。2001年6月,作品《青城幽径》获首届中国美术金彩奖提名奖。2003年12月,作品《盘江路》获“第二届中国西部大地情全国山水风景画作品展”优秀奖。2008年8月,作品《水滃云飞》获第六届中国山水画展金奖。同年,获《中国书画报》年度人物称号。曾经在福建、广东、山东、浙江以及香港、台北、巴黎、槟城、吉隆坡、洛杉矶等地举办个人画展数次。主要作品有百米长卷《世纪三峡》长卷《鲁阁幽峡》《汇聚》《银涛》《青城幽径》《四大佛山》《中华五岳》《黔南画稿》等。作品发表于《美术》《美术观察》《中国书画报》《美术报》等专业报刊。出版有《沈福馨山水画选》《中国当代名家画集·沈福馨》(天津人美大红袍)、《沈福馨三峡写生集》(马来西亚)、《鲁阁幽峡山水长卷》(台湾)、《荣宝斋画谱-山水部分沈福馨绘》《中国高等艺术院校教学范本-沈福馨山水作品》(中央美术学院出版社)、《当代国画名家精品典藏·沈福馨》(外文出版社)和《沈福馨2008-2014绘画作品集》等画集。
01

这是前年秋日的事:弘一法师云游经过上海,不知因了甚么缘,他愿意到我的江湾的寓中来小住了。我在北火车站遇见他,从他手中接取了拐杖和扁担,陪他上车,来到江湾的缘缘堂,请他住在前楼,我自己和两个孩子住在楼下。
每天晚快天色将暮的时候,我规定到楼上来同他谈话。他是过午不食的,我的夜饭吃得很迟。我们谈话的时间,正是别人的晚餐的时间。他晚上睡得很早,差不多同太阳的光一同睡着,一向不用电灯。所以我同他谈话,总在苍茫的暮色中。他坐在靠窗口的藤床上,我坐在里面椅子上,一直谈到窗外的灰色的天空衬出他的全黑的胸像的时候我方才告辞,他也就歇息。这样的生活,继续了一个月。现在已变成丰富的回想的源泉了。
02
内中有一次,我上楼来见他的时候,看他脸上充满着欢喜之色,顺手向我的书架上抽一册书,指著书面上的字对我说道:
“谢颂羔居士,你认识他否?”

我一看他手中的书,是谢颂羔君所著的理想中人。这书他早已送我,我本来平放在书架的下层。我的小孩子欢喜火车游戏,前几天把这一堆平放的书拿出来,铺在床上,当作铁路。后来火车开毕了,我的大女儿来整理,把它们直放在书架的中层的外口,最容易拿着的地方。现在被弘一法师抽着了。
我就回答他说:
“谢颂羔君是我的朋友,一位基督教徒……”“他这书很好!很有益的书!这位谢居士住在上海么?”“他在北四川路底的广学会中当编辑。我是常常同他见面的。”


说起广学会,似乎又使他感到非常的好意。他告诉我,广学会创办很早,他幼时,住在上海的时候,广学会就已成立。又说其中有许多热心而真挚的宗教徒,有一个外国教士李提摩太曾经关心于佛法,翻译过大乘起信论。说话归根于对理想中人及其著者谢颂羔居士的赞美。他说这种书何等有益,这著者何等可敬。又说他一向不看我书架上的书,今天偶然在最近便的地方随手抽着了这一册。读了很感激,以为我的书架上大概富有这类的书。检点一下,岂知别的都是关于绘画,音乐的日本文的书籍。他郑重地对我说:
“这是很奇妙的“缘”!”

我想用人工来造成他们的相见的缘,就乘机说道:
“几时我邀谢君来这里谈谈,如何?”

他说,请他来很对人不起。但他,脸上明明表示着很盼望的神色。
03
过了几天,他写了一张横额,“慈良清直”四字,卷好,放在书架上。我晚快上去同他谈话的时候,他就拿出来命我便中送给谢居士。
次日,我就怀了这横额来到广学会,访问谢君,把这回事告诉他,又把这横额转送他。他听了,看了,也很感激,就对我说:
“下星期日我来访他。”


这一天,邻人陶戴良君备了素斋,请弘一法师到他寓中午餐。谢君和我也被邀了去。我在席上看见一个虔敬的佛徒和一个虔敬的基督徒相对而坐着,谈笑着。我心中不暇听他们的谈话,只是对着了目前的光景而瞑想世间的“缘”的奇妙:目前的良会的缘,是我所完成的。但倘使谢君不着这册理想中人,或着而不送我,又倘使弘一法师不来我的寓中,或来而不看我书架上的书,今天的良会我也无从完成。再进一步想,这书原来久已埋在书架的下层,倘使我的小孩子不拿出来铺铁路,或我的大女儿整理的时候不把它放在可使弘一法师随手抽着的地方,今天这良会也决不会在世间出现。仔细想来,无论何事都是大大小小,千千万万的“缘”所凑合而成,缺了一点就不行。世间的因缘何等奇妙不可思议

中国花鸟画历史悠久,品位高雅,是以花卉、花鸟、鱼虫为题材的绘画。花鸟画按技法常分为:工笔、写意、大写意、小写意,兼工带写这几种表现形式。花鸟画以托物言志的手法来表达书画家对“一花一世界”的看法。下面让我们跟随仁美大学堂教授徐湛先生一起走进写意花鸟画艺术的世界吧!名师简介
徐湛,字澄华,1945年出生。中国花鸟画研修院院长,仁美大学堂教授。毕业于首都师范大学,专攻写意花鸟画和书法。师从李苦禅、郭味蕖和欧阳中石,在中国写意花鸟画、书法、诗词及美学理论方面都有很深的造诣。他的书画作品题材丰富,形式多样,风格清新,格调高雅且充满诗情画意。其作品既有深厚的传统功力与写实功夫,又有独特的个人风格和生活基础,具有强烈的时代气息,为当今中国画坛广泛瞩目。
中国花鸟画浅识中国画根据绘画题材、内容不同,可分为人物画、山水画和花鸟画三大科。写意花鸟画是花鸟画的一种,花鸟画中的画法中有"工笔"、"写意"、"兼工带写"三种。花鸟画是以动植物为主要描绘对象的中国画传统画科。又可细分为花卉、翎毛、蔬果、草虫、畜兽、鳞介等支科。
写意花鸟画的特点就是用简练概括的手法描绘对象。中国花鸟画历史的长河中,形成了以写生为基础,以寓兴、写意为归依的传统。就是强调以意写之,具有较强的抒情性,它往往通过抒写作者的思想感情,体现时代精神,间接反映社会生活,不因为对物像的具象描画而束缚思想感情的表达。
为此,中国花鸟画的立意往往与人有关,它不是为了描花绘鸟而描花绘鸟,不是照抄自然,而是紧紧抓住动植物与人们生活境遇、思想情感的某种联系而继续强化的表现。主张通过花鸟画的创作与欣赏影响人们的志趣、情操与精神生活,表达作者的内在思想与追求。
造型上,中国花鸟画重视形似而不拘泥于形似,甚至追求"似与不似之间",借以实现被描绘对象的神采与作者的情意。在构图上,它突出主体,讲求布局中的虚实对比与顾盼呼应。
课程介绍目前徐湛先生在仁美大学堂的系列在线课程分为概论课程、专题进阶课程、创作课程。
分集详细讲解绘画概论知识、绘画技法、作品创作过程等。教学内容涉猎甚广,有牵牛花、麻雀、小鸡、金鱼、白菜、枇杷、芋头、荔枝、粽子、小鸡、茶壶、 菊花、草莓、荸荠等动植物画法。边讲边画,随堂作业,对于不同阶段的学习者提供系统化的课程内容。
作品欣赏




Franz Xaver Winterhalter(1805-1873)
弗朗兹·克萨韦尔·温特哈尔特弗朗兹·克萨韦尔·温特哈尔特(Franz Xaver Winterhalter 1805.4.20-1873.7.8),19世纪中期德国学院艺术派的古典主义绘画大师,擅长人物肖像画,他也是一位版画家。
Portrait of Leonilla, Princess of Sayn Wittgenstein (1843)
弗朗兹・温特哈尔特Franz Xavier Winterhalter 1805年4月20日出生于德国的黑森林地区的Menzenschwand(为St.Blasien的一部分),他是农夫兼树脂生产商菲德尔·温特哈尔特Fidel Winterhalter (1773-1863) 和他的妻子伊娃・迈尔Eva Meyer (1765-1838)的第六个孩子。 他的父亲对他的生活影响很大。家庭中八个兄弟和姐妹,仅四个生存了下来。 在他的生活中,弗朗兹・温特哈尔特受他也是画家的兄弟Hermann (1808-1891)影响很大。
Count Jenison Walworth (1837)弗朗兹・温特哈尔特在St.Blasien的本尼迪克特修道院Benedictine monastery的学校学习后离开了Menzenschwand,1818年,十三岁的温特哈尔特开始研究学习绘画和版画。后到摩纳哥学院学习绘画。
Empress Elisabeth of Austria in dancing dress (1865)
在1823年,十八岁的温特哈尔特到慕尼黑寻求发展。在1828年他成为了卡尔斯鲁厄(Karlsruh,德国西南部一城市,在莱茵河上,位于斯图加特西北偏西)的公爵夫人Sophie Margravine of Baden(Princess Sophie Wilhelmine of Sweden)的绘画大师。
Helene-Louise de Mecklembourg-Schwerin, Duchess of Orleans with his son Count of Paris他在德国之外获得成功的机会始于1832年,1833-1834年他到意大利旅行,这是受Grand Duke Leopold of Baden大公的支持,他从卡尔斯鲁厄回来时,他的利奥波德大公爵及其夫人的画像“The portraits of the Grand Duke Leopold ofBaden and his wife”使他很快成为大公国的专职画师。
Karl Josef Berkmuller (1830)
温特哈尔特之后又成为欧洲许多大国的宫廷专职画家,服务于法国国王路易·菲利普Louis-Philippe,还有英国的维多利亚女王Queen Victoria,奥匈帝国和比利时等皇室的宫廷,为国王和皇后画像而著名。
l dolce Farniente (1836)1835年后,温特哈尔特成为受各国宫廷欢迎的肖像画家,拥有广泛的知名度,他同时又兼营平版印刷事业,并通过这项技术将自己的作品推广出去。1852年他的求婚被拒绝,这之后弗朗兹·克萨韦尔·温特哈尔特 Franz Xaver Winterhalter效忠于自己的绘画工作,一辈子单身。
Leopold I (1840)
温特哈尔特 Franz Xaver Winterhalter后来在卡尔斯鲁厄Karlsruhe定居。 在他生命的最后两年他的绘画作品变得很少。
Louis Philippe I, King of the French (1840)1873年的夏天,在参观法兰克福的期间,温特哈尔特不幸患上斑疹伤寒症,于1873年7月8日去世,享年六十八岁。
Louis-Charles-Philippe of Orleans Duke of Nemours (1843)
温特哈尔特 Franz Xaver Winterhalter 能敏锐地察觉到不同宫廷中的政治风向及道德倾向,并能及时调整自己的绘画方式。
Ludwig, Graf Von Langenstein (1834)温特哈尔特的作品展示了严谨精道的德国风格,绘画表现手法接近现代人的审美标准,画中贵族姿态优雅,衣着极其华丽,在肖像画中出类拔萃。通过他的绘画,人们可以更进一步了解欧洲19世纪皇室贵族的肖像面貌和奢华生活。
Markgräfin Sophie von Baden (1830)
一个困难的问题是,很难把弗朗兹·克萨韦尔·温特哈尔特 Franz Xaver Winterhalter归为是什么绘画派的画家。 他的早期绘画风格是新古典主义的,但是他的风格又可以被描述作为新洛可可式。 在他去世以后,他的绘画被认为是浪漫派的。关于他的个人和绘画情况资料也较少,致使他的绘画作品长期以来未被认真研究。
Portrait of Count Alexei Bobrinsky (1844)然而,就在1987年,在伦敦国家肖像画画廊National Portrait Gallery和巴黎的Petit Palais博物馆,弗朗兹·克萨韦尔·温特哈尔特Franz Xaver Winterhalter的绘画作品被做了一个主要的陈列。这使他的优秀画作重新成为众人注意的焦点,温特哈尔特又回到被人们认可的杰出的绘画大师的地位上来。今天,他的绘画作品在欧洲和美国的主要博物馆展出。
Portrait of Francisca Caroline de Braganca (1844)
Portrait of Leopold I of Belgium (1846)
Portrait of Louises von Orléans (1841)
Portrait of Madame Ackerman, the wife of the Chief Finance Minister of King Louis Philippe
Portrait of Madame Rimsky-Korsakov, Varvara Dmitrievna Mergassov (1864)
Portrait of Prince Albert (1843)
Portrait of Prince Henri, Duke of Aumale (1843)
Portrait of the Prince de Wagram and his daughter Malcy Louise Caroline Frederique Napoléon Alexandre Berthier (1837)
Portrait of Victoria of the United Kingdom (1843)
Portrait of Victoria of the United Kingdom (1844-1845)
Prince Albert (1842)
Queen Victoria (1842)
Queen Victoria (1843)
Queen Victoria and Prince Albert with the Family of King Louis Philippe at the Chateau (1845)
Roman Genre Scene (1833)
Self-Portrait of the Artist with his Brother, Hermann (1840)
Sophie Guillemette, Grand Duchess of Baden (1831)
The Decameron (1837)
The Royal Family in 1846 (1846)

<DIV main?>
孟小为新作欣赏藝術簡歷1962年出⽣於甘肅, 82年天⽔師範學院美術專業畢業,88年深造於中央工藝美院,2002年上海成立工作室,一直從事繪畫與紀錄片拍攝,現主要往來與北京、上海,生活在甘肅省隴南。2019年:天水師范學院校慶孟小為個展 (籌備中)學校藝術館 天水;2019年:青新2019實驗藝術展 蘭州雁兒灣美術館 蘭州;2019年:日常画记--绘画展 ,官舍会空间 北京;2018年:回聲獨立放映 孟小為導演的《張素英的城堡》大連市回聲藝術空間;2018年: 行走日記-孟小為紙上作品展,大門藝術空間 甘肅;2018年:參加清唱-當代小幅繪畫展並擔任總策展人,雁兒灣當代美術館 蘭州;2018年:參加物境五人聯展,不同藝見空間 北京;2017年 : 798藝術區藝典空間舉辦,《孟⼩為繪畫作品展》 北京;2015年 : 參加韓國巜各人一⾊》藝術展 ,韓國首爾;2014年 : 中國第十屆獨立影像展,《似是而非》獲年度十佳紀錄片獎,南京;2013年 : 中國-東盟藝術雙年展 南寧;2013年 :《匈牙利照相機》第十屆北京獨立影像展 北京;2012年 : 藝術隴上——2012北京宋莊藝術家隴南採⻛油畫作品 展 擔任藝術總監 甘肅隴南;2012年 : 《孟⼩為 視像的軌跡個⼈藝術作品展》 德惠軒畫廊,隴南師專主;2012年 : 紀錄片《GO》第九屆北京獨立影像展 北京;2011年 : 紀錄片《望喜》雲之南紀錄影像展 雲南;2011年 : 紀錄片《飛地上的草房》 日本山形國際紀錄電影節 日本;2001年 : CIBO DA TIGRS」老虎菜」 蘭州穀倉當代藝術館;2009年 : 三十年蘭州當代藝術大展 蘭州文化創意園;2007年 : 在環鐵藝術區舉辦《沈淪與超越--孟⼩為油畫作 品展》 北京;2006年 : 完成記錄片《紅線》;2006年 : 記錄片《⿇紙》獲甘肅省電視《⾦鷹獎》紀錄片單元二等 獎,最佳攝像獎 ;2002年 : 在上海成立工作室,參加《外灘藝術開放展》 外灘藝術館·上海;1989年 : 入選《中國現代藝術展》 北京;1986年 : 《老農》參加甘肅大學⽣美術作品展併發表 ;1982年:獲天水師範學院美術系速寫竟賽一等獎;
本帖de评分: 1 条评分 DB +20
DB+20 2019-06-01

๓活动奖励 ๓ 校园青春、贴图拍客、QQ飞车、微信 •  欢迎您!

亖 

ZxID:4279694

等级: 元老

举报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19-06-01 0
๓活动奖励 ๓ 校园青春、贴图拍客、QQ飞车、微信 •  欢迎您!
« 返回列表
发帖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