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悰:描绘雨水的过程是一场经历 | 艺术汇 专访

社区服务
高级搜索
猴岛论坛贴图&拍客徐悰:描绘雨水的过程是一场经历 | 艺术汇 专访
发帖 回复
正序阅读 最近浏览的帖子最近浏览的版块
1个回复

[图文分享]徐悰:描绘雨水的过程是一场经历 | 艺术汇 专访

楼层直达
花开那年丶

ZxID:20774595

等级: 版主
๓ 校园青春欢迎你๓

举报 只看楼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9-06-04 0

徐悰:雨水
2019年5月11日-6月11日
指纹画廊 / 北京

徐悰“雨水”指纹画廊展览现场
徐悰在指纹画廊的个展“雨水”昭示了其个人绘画创作的一次显著推进。通过对笔触、形状、形象的模糊化处理,作品进一步脱离对具体形象的塑造,强化了对某种现实印象的捕捉。然而,对具象的削弱并未使其画面进入一种全然抽象的形态,艺术家有意识地在画面中保留着一种具有共同认知经验的、经主观转化的现实感,并在绘制过程中注入来自个体的行动痕迹及感知表达,从而使画面呈现出丰富的语汇及个体生命力。
艺术汇:此次你在指纹画廊的个展名为“雨水”,这也是你这一批新作中的所谓“形象”的一个现实对应,以此作为画面主题是出于怎样的思考?
徐悰:形象是人们通过各种感官在脑中形成的关于某种事物的印象,是知觉的视觉化再现。我们都知道,这种视觉再现和事物本身不同,也因为不同的人的感知而不同。然而,当你观看作品,将画面上的“形象”或与实物,或与自己的已知经验进行对照时,即使他们并不等同,也会体验到一种真实感。
雨水是人们再熟悉不过的事物,即便是没有画面,我们也知道它的形象。这样普遍的形象是可以代替文字语言作为沟通工具的,也就是通过形象来沟通。选择这样的形象一方面是为了建立一种无障碍的沟通基础。另一方面是因为它的形态不固定,能够给我足够的自由度去发挥。

《无题1907》120×200cm 布面丙烯 2019
艺术汇:相较于你之前创作的那些较为“具象”的作品,“雨水”系列的画面语言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呈现出一种既非具象亦非抽象的特征,你似乎有意让画面中的形象处于一个介乎于二者中间的地带?
徐悰:好像总有一些形象是没有“身份”却有细节可见的。我不想依据现实去捏造出一个过分具体的形象,那样的话会纠结于“塑造”技巧,我对“塑造”实体不感兴趣,我想要“捕捉”到一些印象,这样做很容易将画面处理成抽象的,然而对我来说,绝对抽象的画面会使我掉进思辨的漩涡,我会反复确认某一种逻辑,这样的话,对于结果的渴望使得绘画语言被不断的削弱。当理性的控制渐渐抵消掉任性和犯错的勇气,画面似乎失去了人性的温度,这不是我想要的。

徐悰“雨水”指纹画廊展览现场

作品局部
艺术汇:在你的画面中可以看到明显的笔触痕迹,绘制过程中的个体行动轨迹也由此显现。此时,画面呈现的不再仅仅是一个结果,而是同时交代了过程。能否谈谈你的相关思索?
徐悰:描绘雨水的过程是一场经历,我想要留下在绘画过程里为了调整画面关系而做出的“让步”和“迁就”。笔触可以记录用笔的方向、力度和连贯性,笔触的呼应、形状的呼应会引发观看的路径和层次,这些东西是绘画语言本身的特性,是有“体感”的,它使得绘画呈现出某种亲密性,这是我刻意保护的部分。我希望画面是一种描述而不是总结,它应该带着个人的偏见和无法预知的错误,停留在暂时稳定的关系里。

《无题1917》130×140cm 布面丙烯 2019
艺术汇:此外,从这些绘制痕迹中也能够感受到创作过程中的即时性,在创作之初你是否会对画面做出较为明确的预设?
徐悰:我会事先画一些稿子,有的是为了确定颜色,有的只是单个形状,也有大致的构图和观看路径的预设,其实那些不是所谓的“稿子”,因为最后的画面跟事先画的每一张都不是完全相同,先前那些画面都是演练,为了临场发挥先解决掉能够预知的麻烦。

徐悰“雨水”指纹画廊展览现场
艺术汇:在你的每幅画作中常常包含了多个单体形象,它们显示了一种具有生命力的个体性,应当如何看待你画面中这种个体与整体的关系?
徐悰:如果形象的可识别度低到难以确认身份的程度,形状就会在画面中凸显出来,这时候会看到每个形状都是有脾气的、有表情的,不需要故意拟人化就有的。一个不规则多边形和一个圆圈给人的感受肯定是不同的。你会看到我画面里有些形状是有强化边缘的,有些形状是为了调整关系即时截取的,单一笔触同时也是一个形状,我是故意将笔触、形状、形象给模糊化处理了,这三者在我的画面里是变换着身份存在的。所以说,惯常理解中主体物与背景的关系变成了个体与整体的关系。

《无题1914》180×140cm 布面丙烯 2019
艺术汇:你的色彩运用亦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一方面是其所呈现出的丰富性,另一方面是其所具有的主观性。色彩在你的作品中是否更多是一种感性的表达?
徐悰:我觉得主观用色更显真实,因为主观用色是带有情绪的,这确实是最感性的部分,所以也是最难用文字解释的部分。
艺术汇:不难发现,你在创作中对学院体系的有意逃离,同时你也并没有在作品中强调所谓的观念性,而是依旧围绕绘画本身展开探索,你是如何看待这其中的可能性?你是否为自身的创作探索设置了一个明确的方向?
徐悰:绘画一定有传承的部分,学院中一些传统的方式放在今天也很贴切。我只是放弃了与自身不符的那部分。
所谓的观念性,起初是对社会和艺术本体的反思。在作品中强调观念性、表明某种思考的有效性,现在似乎已经成为评判艺术作品的一项标准。这种标准渗透到创作的整个过程里,具体的表现是一种思辨性。它对于创作来说是危险的,既可以促进思考,也可能阻止行动。

《无题1915》120×80cm 布面丙烯 2019
我始终认为创作过程中是可以不讲道理的。有很多时候都是错误打破了感受的僵局,绘画是在重复犯错的过程里达成真实的。在创作过程里不断的自我怀疑是很难继续下去的,所以我不会刻意在作品中强调观念性,它已经渗透到思考的细节里,最终呈现的是画面,不是观念佐之以画面。
绘画是一种血液流通的表达方式,它永远带着强烈的个人意识,它作为一个感知样本对社会共识有一种警醒作用,但同时,过分强调个人意识很容易演变成个人风格的僵化表演。
我没办法建立一个明确的创作方向,也没办法用简单的文字描述我自己的画面,因为我在画的是我说不清楚的东西。
图:指纹画廊



王冰简介
王冰,先后学习于曲阜师范大学、中央美术学院壁画系(研究生课程班)、李可染画院古典油画技法工作室、TIAC古典绘画材料技法班。
2006年,油画人物写生入选中央美术学院写生展。
2007年,油画《阳光》参加中央美院“融睿”作品展。
2009年,油画《休闲紫禁城》入选山东省首届青年作品展。
2012年,油画《飞逝》入选第十二届美展,山东展区。
2016年,法国巴黎中国油画名家写生作品展。
2016年,李可染画院古典绘画作品展。
2018年,油画《惑》入选山东青年作品全国巡展。
此外,另有油画作品发表于《中国油画》、《坦培拉技法》、《西方古典人物画技法》等书籍。
作品欣赏





















本帖de评分: 1 条评分 DB +15
DB+15 2019-06-05

๓活动奖励 ๓ 校园青春、贴图拍客、QQ飞车、微信 •  欢迎您!

亖 

ZxID:4279694

等级: 元老

举报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19-06-05 0
๓活动奖励 ๓ 校园青春、贴图拍客、QQ飞车、微信 •  欢迎您!
« 返回列表
发帖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