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派》中家庭教育问题的温暖本质与“致命”小矛盾,引起了诸多观众的共鸣,收视率稳居第一。然而这部剧和真正的精品良心剧作之间还存在着一定距离,纵使编剧是典型段子手体质、金句频出,
写事件的时候却总爱用“观音兵”金手指,总爱靠“纯属巧合”来推动情节发展。诸多无缘无故、偏偏就是这么巧的巧合当中,最匪夷所思、脱离生活也最“拖后腿”的当属三件事。
第一,偶遇老人过马路的偶然事件,和租房事件串联巧合。《少年派》中张嘉译饰演的孩子爹,因为孩子妈执意要陪读的“圣旨”而灰头土脸四处找房子,却因为价钱过于昂贵等种种原因而未能实现。
于是剧作突然“金手指开挂”,在张嘉译去中介的路上,安排他热心救助一位倒在路边的老人、送老人去医院。
偏偏这么巧,老人家的房子和学区房只隔一条马路,位置合适价钱便宜;更巧的是,老人要去国外投奔儿子,等于“低价”处理、出租房子。
如果天上掉馅饼的事情,每一个环节都是巧合,被遇上的概率有多微乎其微?当剧情的必然性推动力不够时,就启动“巧合又巧合再巧合”的连环偶然模式,无疑是对剧作“真实质感”的一种伤害。第二,如此巧合的事件还有连环“巧合”后续。剧中老人国外的儿子不孝、他黯然回国养病、嘱咐张嘉译卖房并捐钱给需要的孩子们。张嘉译在老人临终时的一番“鲸落”发现,打动了在场的诸多老人,其中一位老武术师父当即要求他帮自己办“生前”追悼会。
如此一来,剧作不但靠“巧合”解决了张嘉译剧中没工作的窘境,还靠“纯属巧合”推动了剧中很重要的一环误会。
预告片中老武术师父的“生前”追悼会现场,张嘉译剧中妻子也慌张跑来了,因为老人是她的师父。
舒心酱忍不住想质问编剧大人:您对人口总量有什么误会吗?满大街那么多人随便拽一个都这么巧合,
将剧作的真实合理性置于何地?第三点,“巧合”立不住脚的偶然性,在青春恋爱的滤镜下会被适度削弱。剧中最大的巧合,在于林妙妙和钱三一突然就因为“巧合”成了楼上楼下的邻居。
我们按照概率来计算,如果市中心的重点中学周围有五个小区,每个小区十栋楼,每栋楼十五层总计一百户,那么算下来
“恰好成为楼上楼下邻居”的概率是五千分之一。如此小概率的事件,但形成的“荒诞”质感却并不严重,不会让人觉得“太巧太假太扯”,因为林妙妙和钱三一之间有“偶像剧”校园剧一般的滤镜。
和情情爱爱有关的剧作中,观众对“巧合”金手指的容忍度普遍比较高,一是因为爱情本身就自带偶然的不可用科学解释的属性;二是种种甜蜜发糖的粉红色彩,会弱化理性逻辑链条不能闭合的观感。
观众心知肚明,分班之后不再是同学的林妙妙和钱三一,总要有“聚在一起”的理由,可以是钱三一“别有用心”的广播站工作,可以是合理性非常充足的学校春游,也可以是“纯靠偶然”的楼上楼下邻居。
偶然性背后的必然性略弱,剧作的合理性就越弱。《少年派》明明可以有更好的品相,却因为“太巧了”,而停留在这个不巧的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