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芬兰,会想起哪些画面?
极光?驯鹿?还有那一片冰雪皑皑?
你一定没有想过这片极寒之地的欧洲风情由中国水墨会演绎出怎样的韵味。芬兰与水墨画,将这两个词汇联系在一起的正是国画大师齐白石的外孙——熊之纯。
熊之纯
在熊之纯的画作里,白雪覆盖之下,一切如同一个清透的梦境。欧式的小屋在柔软的雪花里相拥在一起,安静祥和,像是一幅童话里出现的画面。让人很难联想到这片水墨氤氲而成的梦,它的渊源竟来自于齐白石的齐派墨道。
雪梦——熊之纯
熊之纯,字然一,号于青,一九五零年生于北京,外公是齐白石先生。母亲齐良芷是齐白石的小女儿。外公不必多说,其母齐良芷绘画造诣也颇高,是齐派第二代传人中的代表人物。在这样有着浓厚艺术氛围家庭里长大的熊之纯,自幼时起便酷爱绘画,在笔墨丹青中安然度过了他的童年与少年时期。
齐白石与齐良芷
九十年代初,熊之纯正式进入爱沙尼亚国家艺术学院,开启了旅欧深造之行。在欧洲的四年制西画研习中,熊之纯系统学习了西方水彩画中对于色彩的运用和技巧,并思考如何将这种艺术风格和中国传统的水墨画的写意风格相糅合。
白桦林(蓝)——熊之纯
他认为,中国画是写意的,强调画背后所引申的内涵,而西方画则是写实的,通过极其科学的绘画技法,还原真实。然而共同点是,一幅好画并非只有视觉上的好,好的作品应能让人感受到作者寄予的情感。如果说绘画技巧是画的骨,那么情感则是画的魂,没有情感的作品,就失去了生命力。
雪梦——熊之纯
齐白石的笔墨色泽滋润,色彩浓烈。造型简易,但极其灵动,所画的虾蟹鱼蛙更是妙趣横生。浓厚的乡土气息,纯朴的农民意识和天真浪漫的童心是齐白石艺术的内在生命。
柳牛图——齐白石
熊之纯的画,依然有着那股天真浪漫。写意的墨色灵动飘逸,但西式绘画的技巧让他的画与他的外公相比,更多了份现代性。北欧的极简主义与水墨写意的创作观念恰巧吻合。他的画作简洁清新又有着自然天成的灵性。而在构图和绘画效果的实验上,熊之纯有着自己的特色。这特色所融合的是他的生命经验,是在扎实的国画基础和多年的西方求学中得来的。而齐派水墨的精髓正是在于对生活的体验。
水墨荷花——熊之纯
同齐白石一样,熊之纯对生活有一种诗意的眷恋和爱。平凡质朴的日子里,如果有一颗热爱生活的心,一景一物便皆可入画。在描绘花草,鸟兽,甚至是水果蔬菜中都能得到乐趣。再由爱人邬景亮女士用娟秀的书法为他的画题词写诗,一幅幅画作就这样融入了他们对生活的感怀。
与君共吟——熊之纯
离开学院后熊之纯来到芬兰,加入赫尔辛基的一个艺术团体,继续交流与研习着绘画。2007年1月迄今,熊之纯夫妇执教于赫尔辛基国际文化中心,讲授中国写意绘画及中国书法艺术,致力于将中国的书画艺术在西方进行推广和普及。如今的他已过花甲之年,在芬兰安享晚年的同时依然用笔墨描绘着中华古老水墨的情韵。
蕉叶蛙趣——熊之纯
文中熊之纯作品均可
写生:换个角度看世界
2019-07-11 17:16
作者 :梁腾希腊小镇俯瞰 纸本设色69×48厘米 2018年 梁腾从小学画就听过不少画家的故事,而这些故事中绝大多数又是画家写生的趣事,比如齐白石为了画好虾,在案头的水盂里养长臂青虾的故事;徐悲鸿为了画好奔跑的马,常常跟在马后面,观察马跑之姿。抑或国外,维罗乔教达·芬奇的第一课便是日复一日地写生鸡蛋,维罗乔跟达·芬奇说:“在1000个鸡蛋里面,从来没有两个形状完全相同的。即使是同一个蛋,只要观察的角度不同、照射的光线不同,它的形状也不一样。我叫你多画蛋,就是为了训练你观察和把握事物形象的能力,使你能够随心所欲地表现一切事物,这样才能把画画好。”
侗寨之夜 纸本设色48×69厘米 2018年 梁腾且不说这些故事的真实性如何,我们从事绘画艺术,通过写生来训练自己的技术和观察力总是不可或缺的一课。比如岭南画派的黎雄才先生,他在留学期间,将“博物学”运用到对标本的写生训练中,通过草虫花卉的写生,练就了扎实的写实能力,而这些能力在其“新国画”形成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传素侗寨即景 纸本设色48×69厘米 2019年 梁腾写生又不仅仅是训练技术和观察力,搜集素材也是写生的目的之一。特别是没有相机以前,“搜尽奇峰打草稿”成了一种手段。对于山水画来说,唐代画家张璪虽然已经提出了“外师造化”,但大多古代画家常常只是饱览名山大川后,回到画室通过记忆描绘。当然,其中一个原因也可能是中国画绘画工具不易携带。在一次拜访梁世雄先生时,他回忆与黎雄才写生时所使用的工具,一支秃笔,一个装有墨汁的小墨盒。纸张大多是在室外不易被风吹破的册页或是已托裱好的画纸。所以我们看到,不少黎先生的写生画稿都是以速写的形式呈现,回到画室后再重画一张进行再创作——包括位置的再经营、笔墨的再锤炼以及色彩的再布局、意境的再营造。可以想见,写生对于黎先生来说即是创作。那么,今天交通的便捷和中国画写生工具的改进,让我们能做到在现场完成一张不用依赖于回画室才能完成的作品。或者说,真正做到写生即是创作。
春山云影人家 纸本设色69×48厘米 2018年 梁腾写生对于中国画来说也是一种普及。不止一次遇到在山岳中写生时,有游客问手执毛笔的你是不是在画素描。当你告诉他这是中国画时,他便会驻足观看,叹道:“原来这就是国画。”其中不乏羡慕画家写生的惬意,殊不知作画之人并没有那么闲适,反倒是会纠结,为如何让眼前景色既是他们能看到,又能通过画家笔下的画表现出他们所不能看到的新角度而百爪挠心。
虹倪飞瀑 纸本设色48×69厘米 2019年 梁腾在写生中,所谓要寻找不同的位置,就是要寻找不同角度去看待问题,因为在一般情况下,你接受了一种既定的看法,就会深陷其中,成为既定的视觉审美。因此写生要做的,就是不断跟大家说:“来,我们换一个角度看看。”
米芾公园 纸本设色69×48厘米 2018年 梁腾能换个角度看看的又何止是风景,生活不也是如此么。写生也应能成为一套观察生活的方式。在写生时,不仅是如何让自己通过写生呈现生活,更是通过写生让自己更好地去认识生活,从而更好地热爱生活。
临天界 纸本设色69×48厘米 2019年 梁腾每个人都会询问这个问题:“生活的意义是什么?”卢梭告诉我们:“生活得最有意义的人,并不就是年岁活得最长的人,而是对生活最有感受的人。”这又让人想起禅宗里那个有名的公案:“未参禅时,见山是山,见水是水。及即至后来,亲见知识,有个入处,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而今得个休歇处,依前见山只是山,见水只是水。”写生不就是这样一个道理么,在尝尽登山之苦,以及为表现一个景象而不可得之苦后,能够让作品既不浅显苍白,也不矫揉造作,也算是修行的一点印证。
艺术简介苏维贤,1952年生,广东潮州人,国画家。先后在广东画院、汕头画院、台湾、香港、泰国、澳大利亚等地举办个人画展。人物、仕女、文士、佛像,无不探求之;表现手法不拘一格,水墨、重彩、白描,皆有研究。现已陆续出版《苏维贤古代仕女画集》(海潮摄影出版社,2002年)、《苏维贤古代美人画集》(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03年),《苏维贤水墨仕女画法》(天津杨柳青出版社,2004年),《当代写意实力派画家:苏维贤人物画新作选》(大连出版社,2006年), 《中国画精品丛书·人物画作品选:苏维贤》(天津杨柳青出版社,2008年) 、《秋月千山静——杜应强 苏维贤合作中国画集》(岭南美术出版社,2014年)等。1974年至1979年,版画《穿透万重山》、《心意》,国画《路向云天外》等作品三次参加全国全军美术展览。《人民画报》1975年,1991年两次刊登其画作。《今日中国》汉文版1993年第6期专辑介绍苏维贤艺术创作。国画画作在《广东画报》、《画廊》、《国画家》等刊发表。
1980年至1987年创作多本连环画,由人民美术出版社、中国连环画出版社、长江文艺出版社、湖北美术出版社、朝花美术出版社、宁夏人民出版社、岭南美术出版社出版发行。
作品欣赏△念奴娇 226x198cm 1997年
△铜雀台 124x129cm 2003年
意兼真思 气质精神——苏维贤人物画皆自清妙文 / 魏祥奇(中国绘画史博士、中国美术馆副研究馆员)
广东潮州人苏维贤,在1980年代时曾富有热情地参与全国美术展览会,以抽象、拼贴水墨的形式语言制作“前卫”风格的中国画,亦发表于《画廊》等先锋美术刊物。那是一个不知疲倦和懈怠的年纪,更由于大量中外美术画刊的出版,苏维贤如饥似渴地尽可能实验多种创作观念、方法,然而很快就冷静下来,在1980年代中期一反,摈弃了追逐画坛流风的做法。但也正是这些实验性的探索,使后来苏维贤的人物画表现出多样的画面感。这是一个非常艰难的过程,苏维贤决定从锤炼笔、墨之基本技艺入手,探寻自己的绘画面貌和风格特点,这是一种强烈的自我意识。技艺对于艺术而言,尤其是中国书画,自文人意趣成为主导审美标准以来,便鲜有论者将其作为品评的第一要素。中国文人士夫自古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人,游于艺”,绘画为小技,所谓“玩物丧志”,终极精神乃“道”法也——追求高逸情怀的审美观念在元、明清时期推崇备至。绘画已不单纯是画的问题,可贵在于“技近乎道”,终而阐释人与宇宙和自然的关系,这是中国哲学文化观对于绘画的最高命题,但是绘画亦有自己最为原始的审美根据,那就是笔精墨微。
△佳人回眸一千年 136x136cm 2001年
△春水图 100x68cm 1998年
苏维贤在1980年代末遁隐画坛之后,每天均以苦行僧的毅力研习笔、墨功夫,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并非一般人所想象的简单,其中艰辛、冷暖自知;这也是一个心忘乎手,手忘乎心的过程,一切皆能师法自然,当神气闲暇之时,便没有任何痛苦而言——这本身就是超凡入圣的状态。苏维贤似乎没有理会传统画学价值观的要求,这与他自己钻研绘画的路数是相关的,因此便没有人告诉他你这样画是对的,这样画是不对的。没有一个学院系统培养的画家没有这样的经历,那就是不能犯错,要朝对的方向走,因为“老师”总会告诉你应该如何如何。
△巫山 138x68cm 2014年
△朔风胡月冷昭君 97x180cm 2003年对于苏维贤直率的性格不为体系所接纳略有微词之外,我也庆幸他能够随心所欲,画自己想画的东西,表现自己想要的效果。苏维贤算不上读很多书,基本上属于随性一路,因此在他身上我们看不到太多沉思者的气质,他言词表达时“干净”的有些空白,甚至毫无“耐人寻味”的话题可谈。这使他的画杜绝了“尘酸”、“扭捏”的怪味,即使表现仕女之艳媚,也能大大方方而毫无顾忌。苏维贤称著中国人物画坛,擅写仕女先贤、道释罗汉种种,而出版尤以仕女画为多。一提到“美女画”,不少有成见的理论家毫不客气地站出来指责其缺乏“学术意味”,以至于“俗”、“不入品”的批评声纷至沓来,沸沸扬扬,这无不表露理论家所谓正确、可取的学术信仰和道德底线,我奉劝这些人不要太急于评判,因为你大有可能犯错。
△暮春吟 160x100cm 1998年
△虞美人词意 160x100cm 1998年
唐代张萱和周昉是仕女画大家,亦给予仕女一科独立发展的机会;五代两宋时期,由于山水和花鸟画的兴盛,仕女略淡出画史;直至明代唐寅和仇英,此题材重新进入我们的视野;而后清代改琦、费丹旭表现“凄”“冷”“愁”情绪的仕女;民国时期张大千、傅抱石、林风眠等人亦擅作仕女。仕女画也并非我们想象中“俗”,随着历史时间将火色褪尽,她同样能够引起我们对于“雅致”的想象。苏维贤在相当长的时间里研究仕女画,不单出自他对“美”的细致感受,也是因为人物画中仕女题材很难处理,所谓逸笔草草,画花鸟竹石、文士罗汉比较容易,画仕女却并非合适。放置于更为广阔的历史文化背景而言,苏维贤表露的是大胆的美,习惯于隐藏个人情感的“文革”语境在他的仕女画创作中显得毫无意义,这充满了某种浪漫主义的表征,苏维贤孜孜追求甚至于顽固地认为“美”就是艺术的一切。也许没有人再愿意谈美的问题,美已经不再是真实,也不属于我们所生存的世界,当代艺术倾向于表现人被物质所异化、反思人的可怕欲望,无疑映衬着苏维贤极端保守的形象。
△天香 136x68cm 2006年
△绣裙斜立正销魂 138x68cm 2009年的确,苏维贤所呈现的美也是一种无可触及的幻景,用线柔静、清润,使墨明净、华兹,正是他汲取了西方绘画中光的意识,已经形成自己的风格特点。譬如《铜雀台》、《天香》、《春水图》、《侍夜》、《虞美人词意》、《玉洁图》等,西方的色彩和光线、笔墨与中国传统壁画,皆融为一体,相得益彰。林墉先生1989年撰文称苏维贤“真有悟性”,无论是笔墨、构图、造型、气势、意境,无不呈现灵性的透悟。悟性,是为才情,天生的,不可学,这正是支撑苏维贤艺术创作的最为重要因素,除此之外,乃为学力。
△春色怜发馆娃宫 138x68cm 2006年
△出浴华清艳贵妃 180x97cm 2003年
苏维贤勤于治画,从不敢懈怠,遂成就如此。而人品,自不可言,一个不怎么喜欢说大话的人,几近单纯而不自知之人,何以参照?总是比那些说红道白之人有品。人读书少不敢说话,读书多也不敢说话,自以为有所得者才会大声说话。苏维贤唯美主义的理念使他笔下的仕女不怪,潇洒悦情、卓绝风神,以至于上宫春色,四时在目。这种风格的作品占据很大部分,也是他竭尽心力所意欲达到的目标:至真至善的意趣。唯美,不免会涉及到形式主义的概念,在我看来,绘画从不曾离开形式美的框架,花鸟画尤其如此,山水形式感的变化亦带来审美观念的差异,落实于画面的,只能是形式,所有的理论都是围绕作品外在生成的。张萱、周昉,唐寅、仇英,改琦、费丹旭,林风眠、张大千、傅抱石,均描述一种时代和情感的美意,得形似意韵乃成大家。
△钟馗 138x68cm 2004年
△天竺行 138x68cm 2010年苏维贤颇显“洋气”的仕女画或清丽秀雅、或仪态端庄、或婀娜多姿、或怡然自得,均得生机,静而不死、柔而不软,可谓佳构。其另外一种风格的作品可称为“浪漫主义”,亦即宏幅巨制,宛若天开。譬如《洞仙歌》、《唐风图》六条屏、《舞似花浪鹤唱寿》、《十八罗汉》四屏、《天风飘来曼妙音》、《钟馗嫁妹》等,皆施以重彩,用色沉着,行笔磊落挥霍,一点一拂,“动觉”新奇。之中的道释天相,千变万化,诡状殊形,使人瞻之仰之,精神完备而意志凸显,筋力遒劲则气势恢弘。没有人知道他的这种精力从何而来,惊心动魄,近乎夸张和冒犯的表现使人无不望而生畏,我们也足以感知到艺术家鲜活的生命力。
所谓“上善若水”,苏维贤这个“野生动物”活得潇洒,“他的话,是真话,他的画,是真画”。正是没有打搅也不被打搅,苏维贤的艺术显得自然而然,无关错对也就无关紧要。他是幸福的,没有“大名家”的大富大贵,却也徜徉自得,除去偶有的失落感之外,一切都能顺从天意。几近花甲年的苏维贤身体还不错,中气十足,相信他能够实现理想中的“衰年变法”,其实无法亦为至法,笑之。
△东坡携妓戏大通 136x68cm 2003年
△钟馗嫁妹 138x68cm 200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