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目:寄法名官哥穿道服,散生日敬济拜冤家
上回末说,李瓶儿见潘金莲脸酸,主动将西门庆撺掇到金莲房里过夜。这一回紧接上面情节,叙述金莲当夜千般贴恋温顺,恨不钻入西门庆腹中,就指望着买住汉子心。我读此,虽觉作者笔尖稍显刻薄,于心有所不忍,细思一过,却又不得不认同作者的感情,潘金莲作恶太多,遭人唾弃也算是应得的下场。其实,通观人类所有的不同形式的战争,全胜的赢家少之又少,即使是胜了一时,也莫不是遍体鳞伤,争宠战争亦然。两性之爱,乃至家国之爱,从来不是一厢情愿就能圆满,如不信,现成的活例就在眼前。西门庆就又新刮刺上了王六儿,最近还用一百二十两银子,替王六儿一家在县城中心地段狮子街(书中旁批:必于狮子街,明为金、瓶之续)石桥东边,购买了一套四层带两个门面的房屋,比之当下许多大小贪官送给情妇的房子还要阔绰一些。同时,与现在颇为风光的情妇一样,王六儿一家自从搬进新居,西门庆每来家,男主人必到铺子里上宿,让老婆陪他自在顽耍,如此朝来暮往,一个月也要来三四次,街坊们终于都知道了,原来别有实情,只是惧怕西门庆有钱有势,谁都不敢惹他。作者常在关键情节来临前,用街坊邻里来伏笔,明显是说人民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不是不报,只是时候未到,以此警告权势者的胡作非为。
日子就此到了腊月。西门庆也懒得上提刑所,天天在家忙着送东京并府县、军卫、本卫衙门中的节礼。这天,玉皇庙的吴道官使徒弟送了四盒礼物,并天地疏、新春符、谢灶诰来,月娘由此提醒西门庆,曾为官哥许下的愿醮该做了。西门庆方想起来,月娘嘲讽道:“原来你是个大诌答子货!谁家愿心是忘记的?你便有口无心许下,神明都记着。嗔道孩儿成日恁啾啾唧唧的,想就是这愿心未还压的他。”官哥有了惊吓症,西门庆又不诚敬,两厢对照,作者已经为官哥儿未来命运早早做了铺垫。西门庆走来对送礼的徒弟说过,决定就在正月初九,为官哥儿寄名在吴道官庙里,修斋建醮。说毕,左右为道徒待茶,先封十五两经钱,另一两酬答节礼,“喜欢的道士屁滚尿流,临出门谢了又谢,磕了头儿又磕。”这番描写颇有反讽喜感,亦与月娘偏信佛门信徒王姑子之流对应。
提前一天,西门庆先使玳安儿送了诸多食物和十两银子到道观,作官哥寄名之礼,并请下吴大舅、花大舅、应伯爵、谢希大四位相陪。书中列有食物礼品清单,算不得是送给道观的礼物,实为参礼人众的食用之物,可作明末社会民俗资料参考。到初九日,西门庆自然无法到衙门划押,一早就穿戴齐整,骑了大白马,前呼后拥,径奔东门往玉皇庙来。这玉皇庙在第一回热结十兄弟中,即已经有所描绘,这次似乎更显雄阔,卜键在其著作《摇落的风情:第一奇书〈金瓶梅〉绎解》中,将它与当时的嘉靖皇帝朱厚熜好道联系起来,“那是一个佛教退隐、道士们极度风光的时代。”客观看,上有所好,下必逐之。自古儒道佛三家不无竞争,如今皇帝老儿朱厚聪崇尚道教,所以民间道观就热闹起来,而佛教信徒如王姑子之辈,只能退守在妇道人家的茶余饭后,无聊地讲讲报应轮回的恐怖故事了。
西门庆进入道庙,步至坛中香案,小童捧盆盥手后,再跪拜上香。进门盥水上香是必经之礼,即是西门庆整个醮名活动的首秀。礼毕,吴道官早等在旁边,稽首互致礼节性问候,也就是互相谦虚一番,迎进方丈室待茶。西门庆刚坐下,见应伯爵还没到,即令棋童赶紧拿马去接,玳安主张用姐夫(敬济)骑的驴子,棋童应诺去了。为什么玳安提议用驴子去接,主要反映玳安处事机警,心里认为应伯爵还不够级别。吴道官诵经一阵,来递茶,向西门庆汇报承办准备工作,给官哥儿寄名叫吴应元,永保富贵遐昌。不一时,法鼓响起,西门庆换大红五彩狮补吉服,腰系蒙金犀角带,到坛听吴道官宣念斋文。吴自觉行文只题同妻吴氏不妥,问西门庆:“还有宝眷,小道未曾添上。”西门庆说只需加上李氏。吴道官继续念完,随后又有道士擂动法鼓,响声有若春雷,合堂道众奏起音乐。前念斋文只是序幕,此时才是重头大戏,由吴道官率领众道士做法事。这一场寄名醮愿活动热闹而繁琐,我没耐心细讲,有兴趣的读者可以参读原著。当然,并非我歧视信仰道佛人士,实际上,人之无信仰与其它动物何别?我非常尊重和欣赏有信仰的人,这是中国当下最缺乏的精神,所以整个民族显得肤浅而慌乱,没有定力抵挡社会的堕落。
西门庆观看法事下来,被左右请到松鹤轩里坐。不一时,应伯爵、谢希大到,唱喏毕,每人封了一星折茶银。西门庆也不接,说只是请你们来陪我坐坐,哪要你们送礼,我一总都准备好了。应伯爵自觉送的寒酸,望着谢希大怪道:“都是你干这营生!我说哥不受,拿出来,倒惹他讪两句好的。”书中每写应伯爵的机灵善对,虽然颇含嘲讽,在我读来,倒觉愈发可爱,也愈加喜欢了。良久,吴大舅、花子由又都到了,一同吃了斋饭,听了一段评话《鸿门会》。吴道官忙过文书,进来陪坐,因问官哥儿来不来,西门庆道:因路远,怕吓着官哥儿,就没来,只拿来穿的衣服,在仪式上摄受过就是一般,“别的倒也罢了,他只是有些小胆儿。家里三四个丫鬟连养娘轮流看视,只是害怕。猫狗都不敢到他跟前。”此话不经意,却再次照应后来情节发展,官哥小命愈发让读者担忧,却也无可耐何,多少人的命运就是这样眼睁睁地走向归宿。不觉间,就到了为官哥儿寄名醮愿,吴道官用哥儿衣裳等物,用黄线索,再用黄绫符扎了,一一照仪式开载节次做了法事,收入盒担内,共约八抬,送还到西门府,西门庆甚是欢喜,不表。
这一天恰是潘金莲生日,西门庆偏偏选在这天为官哥醮愿寄名,而两位当事人对此安排也扮傻装哑,背后的角力不难猜测。男人们在道观为官哥醮愿,女人们在家里为潘金莲庆生,想来宴席上没有什么新奇事,作者直接省略过去,只写女人们在月娘上房坐时,见庙里送斋来,四张桌子都没摆下,都出来观看。这又是一番热闹,充满市井风情,充满女人堆里才有的八卦萌点,与道观庄严的热烈形成鲜明对比。自然先是金莲耍宝的声音:“李大姐,你还不快出来看哩!你家儿子师父庙里送礼来了,又有他的小道冠髻,道衣儿。噫,你看,又是小履鞋儿!”孟玉楼走向前,拿起来手中看,说道:“大姐姐,你看道士家也恁精细,这小履鞋,白绫底儿,都是倒扣针儿,方胜儿锁的,这云儿又且是好。我说他敢有老婆!不然,怎的扣捺的恁好针脚儿?”这一唱一合配合得风情万种,读来却难免有点酸味儿。月娘一本正经道:“没的说。他出家人,那里有老婆!想必是雇人做的。”潘金莲还在装疯卖傻,玩笑开得有些过头,将两个姑子也拉进来损:“道士有老婆,相王师父和大师父会挑的好汗巾儿,莫不是也有汉子?”佛教徒王姑子自然要为信仰而战:“道士家,掩上个帽子,那里不去了!似俺这僧家,行动就认出来了。”金莲又道:“我听得说,你住的观音寺背后就是玄明观。常言道:‘男僧寺对着女僧寺,没事也有事。’”金莲又看见银脖项符牌儿背上打着官哥寄名吴应元,却不认得应字,继续耍宝:“道士无礼!怎的把孩子改了他的姓?”这一场戏真算演得妙趣横生,痛快淋漓,李瓶儿只是老实听着。
想来潘金莲对西门庆是无可奈何,便借故找李瓶儿出气。金莲虽不认得应字,却也算识字的,随即发现经疏上只题写了吴氏和李氏,也算是有了几分证据,心中气忿不平,拿与众人瞧:“你说贼三等儿九格的强人!你说他偏心不偏心?这上头只写着生孩子的,把俺每都是不在数的,都打到赘字号里去了。”孟玉楼又相当配合:“可有大姐姐没有?”金莲道:“没有大姐姐倒好笑。”月娘道:“也罢了,有了一个,也就是一般。莫不你家有一队伍人,也都写上,惹的道士不笑话么?”田晓菲在《秋水堂论金瓶梅》中分析说:“这几句话,写得各人神情、心事如见:金莲以嫉妒发端,玉楼似好奇、似挑拨……,月娘的嫉妒心被玉楼挑动起来,自然也急切地等待着金莲的回答,听说有,便松了一口气,乐得和稀泥、做好人,替道士解说。”依我之见,田晓菲还是解读得浅显了点。其实,这里有着更深刻地意思,表明潘金莲在这场终极争宠战中,已经彻底输给了吴月娘和李瓶儿。吴月娘因是继配正妻,地位没人能够超越,而李瓶儿随着生产男单官哥儿的得宠,自然超越众妾之上。我们甚至可以大胆设想,如果李瓶儿有潘金莲那般心机——本来应该有的,却自动放弃了——并且敢于亮剑,包括吴月娘这个傀儡以下的全部妻妾,都将只有以泪洗面的下场,而非相反的结局,人生真的就是这样让人嘘唏。细读《金瓶梅》小说,最喜欢阅读的就是这些八卦情节的背后,细腻、生动地展示出了世道人心,给人乐趣、智慧,让人警醒。
西门庆因今天打醮,昨日就戒了荤酒。看看天晚,西门庆还没有回家,金莲不免来大门张望,期待西门庆来给自己递个寿酒,却遇上陈敬济骑了驴子回来,说西门庆被众人拉着吃酒,一时半会回不来。金莲使着性子回到月娘房里道:“‘贾瞎子传操--干起了个五更。’‘隔墙掠肝肠--死心塌地。’‘兜肚断了带子--没得绊了!’”月娘劝道:“他不来罢,咱每自在,晚夕听大师父、王师父说因果、唱佛曲儿。”两人说话生动传神,体现了人物的不同性格。正说着,陈敬济进来,已然半醉的样儿,要给潘金莲磕头递酒,向西门大姐寻酒钟(盅)儿,被老婆所骂。随后,又因称呼花大为花大舅,金莲见瓶儿没在,嘲讽道:“陈姐夫,连你也叫起花大舅来?是那门儿亲,死了的知道罢了。你叫他李大舅才是。”潘金莲的嘴毒,谁听来都觉得酸,敬济调笑道:“五娘,你老人家‘乡里姐姐嫁郑恩(传说是赵匡胤的义弟,貌丑,娶种瓜女陶三春为妻,歇后语比喻得过且过),睁着个眼儿,闭着个眼罢了。’”却不想再遭老婆西门大姐骂道:“贼囚根子,快磕了头,趁早与我外头挺去!又口里恁汗邪胡说了!”敬济被骂得踉踉跄跄磕了四个头,往前边去了。小说每写潘金莲和陈敬济勾情,都被突然的意外打断兴头,是作者独具匠心的延时架构:一是让情节更显滑稽;二是吸引读者的好奇心;三是以增强讽刺效果。这种手法直到今天的小说创作中,也还颇具新意。
这回未尾,与前面道院的盛况形成冷热对应,叙述两个佛教姑子在月娘房里宣讲佛教的修行故事,众人都听得兴味索然,陆续各回房睡去,只月娘听了,越发好信佛法。我是不信佛祖道爷劳什子的,如果这些天灵灵地灵灵真是有灵,天下苍生何必非经此人世艰辛,争强斗狠、拼死拼活,最终又莫不一杯黄土了事。就此打住,且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