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丰 信仰和相信的力量
[b]生命的质量是由能量分布决定[/b]
我们在现实中看到各种各样的人,有高僧、修行地很好的人、能人和各种恶人……[b]你看到的全是你内在认知里有的、建构起来的像;你没有的,你看不见。[/b]
[b]所以我们不需要追随外在的任何所谓的智者、大师,那是你投影出来的。[/b]
[b]在你投影出他的当下,你和他共振相应,他印证了你内在有这么美好的能量。[/b]
[b]只是你能不能让这种美好的能量在你内在放大?[/b]当你在内在放大这种美好的高维能量时,你周围投影出来的高维能量呈现的比例就在增加。
[b]因为每个人内在从下往上所有层次的能量全都有,只是分布的比例不一样。[/b]
[b]我们有兽性、人性、天性、灵性、神性,每个人都有。[/b]
一个兽性多的人,可能一天24小时里:
23个小时呈现兽性,恐惧、贪婪、纠结、愤怒、嗔恨、痴迷等;
只有1个小时良心发现,那1小时Ta可能比较快乐(就是很快地乐一下)。
反过来,如果一个人身上神性、灵性、天性占的比例高,Ta还有某种兽性存在于身上,所以Ta有一个很短的时间爆发一些兽性:
突然有一种愤怒产生,突然有一种恐惧产生,突然有一种纠结产生……
但是因为Ta身上[b]高境界能量的比例多[/b],所以那部分使得它[b]一闪就过去了[/b],[b]很容易觉察[/b]。
我在形容我们每一个人:每个人在现实中这种比例关系不一样,决定我们的生命质量、投影出来的生命状态不一样。
所以,[b]修炼是让我们高境界能量多一些,低境界能量少一些;[/b]
[b]我们在当下被高境界能量统御的时间多一些,被低境界能量统御的时间少一些。[/b]
[b]生命的质量,是能量分布(分配比例)决定的。[/b]
[b]一个人如果纯粹都是神性,Ta不需要呈现在这个现实里。[/b]因为Ta呈现在这个现实里,只要看到的就和自己内在的认知相关,有什么认知就会投影出什么像。
[img]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90801/7b36089316184cc29cca484ffd3ca358.JPG[/img]
[b]这个世界没有别人[/b]
所以,《零极限》说[b]对自己面对的一切承担100%的责任[/b],说得太明白了。
因为修·蓝博士知道[b]所有的呈现都是自己认知的投影[/b],所有的清理一定是在投影源里完成。
佛家有句话叫“烦恼即菩提”,[b]烦恼是你得智慧的因[/b]。
你用知识去解烦恼,是烦恼加烦恼,是能量的平移,你读不懂;
你用智慧去解的前提,是你要知道烦恼的原因,解烦恼的同时你得智慧,智慧提升。
罗汉是把自己的烦恼全都转化成了智慧,所以他不会因为自己(的问题)而烦恼。
菩萨是把别人的烦恼也当自己的烦恼去解,所以别人的烦恼成了Ta得智慧的因。因为Ta明白:[b]这个世界没有别人,都是自己投影的像[/b]。
地藏菩萨“地狱不空,誓不成佛”这句话说得非常科学:因为他只要看到外面有一个鬼,就说明他内在还有一个鬼;只要他内在还有一个鬼,他就不是佛。
[b]不存在好坏,只有你是否自在[/b]
这个世界很简单,[b]外面只反映了内在[/b]。
但有人不服气,说我看到外面的坏蛋那么坏,难道我的心就这么坏吗?我说,那是你的事。[b]你觉得是别人的事,就永远解决不了。[/b]
所以有时候我们不是坏,[b]我们永远不再用好和坏去评价一个东西[/b]。因为蚂蚁的是非和人没有关系,蚂蚁跟蚂蚁打架,和人有什么关系?
[b]不存在好坏,只是你自己是否自在?[/b]
[b]你在这个状态中,你有那么强烈的是非分别,你觉得那个生命需要被结束才能解决问题的时候,那是你自己的纠结,所以你自己要尝试那种被结束生命的痛苦。[/b]
[b]最终是自己的觉受决定的。[/b]是你的认知造成了这种觉受,而不是你看外面的事物多么丑陋多么坏。
[b]你的怨恨是你自己的“分别”造成的,是你很有限的是非决定的[/b],而不是通达地看到自己认知。
[img]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90801/bc6b5dce95d84be8b8373cc4d3fdca5a.JPG[/img]
[b]超越善与恶[/b]
所以我们很多时候看认知,很多人用是非、用善恶去判别,你只要用这个去判别,你根本无法超越你的认知。
[b]因为你执着在善上,那个恶永远存在。它们在同一个水准上,不在一个水平上的人是打不起来的。[/b]
[b]善与恶是在同一能量境界上[/b],当执着善的时候,执着于善念也无法提升。
当我们不知道[b]生命意义是纵向提升[/b]这个概念的时候,我们就有可能执着在所谓的善上。
[b]只要有你执着的善,就一定有跟它同等当量的恶同时存在,这是阴阳平衡的概念。[/b]
你的认知会呈现两种可能:
一种以善的形式出现,一种以恶的形式出现;
一种以是的形式出现,一种以非的形式出现。
[b]只有你放弃和超越你自己执着的善或者是,你只有读懂了这个认知,你才有可能去颠覆它。[/b]
所以这不是一个简单的表象工作,它是以[b]对内在认知的觉察[/b]而呈现的。这个觉察需要一个训练过程,从每天的小事去觉察去做训练。
从小事上去颠覆,你会发现随着认知的颠覆,当下会有喜悦。静坐觉察:[b]觉察+反求诸己+颠覆认知+知行合一[/b]。
所以,[b]一定是和自己相关,但是很多人把自己和外在割裂开来[/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