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惯对方就把他写进诗里,诗歌流传多久,诗人的讽刺就有多深

社区服务
高级搜索
猴岛论坛校园青春看不惯对方就把他写进诗里,诗歌流传多久,诗人的讽刺就有多深
发帖 回复
正序阅读 最近浏览的帖子最近浏览的版块
1个回复

[转载美文]看不惯对方就把他写进诗里,诗歌流传多久,诗人的讽刺就有多深

楼层直达
花开那年丶

ZxID:20774595

等级: 版主
๓ 校园青春欢迎你๓

举报 只看楼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9-08-03 0

古典诗词当中有很多诗篇表达出的是诗人讽刺的韵味,借助诗歌表达对社会现实的讽刺,在古代文学当中,有一个专业的名词叫做讽喻诗。
这一类诗歌有得非常丰富的内容。而且强烈地表达出了诗人关注现实的精神。讽刺的意味通常有着深刻的进步意义,思想价值普遍比较高。《诗经》当中就有这样的诗句,到了盛唐文学史上,这样的诗歌文学传统更是得到了进一步的发扬。

今天我们所谈到的这首唐诗就是如此:看不惯对方就把他写进诗里,诗歌流传多久,诗人的讽刺就有多深。
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
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这就是唐诗就是杜甫的《赠花卿》,题目当中的“花卿”是一个人,是当时成都尹崔光远的部将花敬定。这个人在安史之乱当中这是立过大功,居功自傲,目无朝廷。这让杜甫看来非常不舒服,所以就写下了这样的一首唐诗来讽刺对方。
诗歌的一开始就是一幅非常热闹的场面。“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锦官城到处丝竹之声、管乐之声杂乱纷纷,纵情享乐几乎每天都在上演。这样美丽的音乐之声,一半随着江风飘去,另外一半则是飘入了云端。

因为这丝竹之声太多了。而且这样的场景也实在是太热闹了。由此也能够看得出这个“花卿”对于生活的追求可谓到了极致。每日每夜纵情享乐,哪怕是自己享受不尽也要极力的渲染气氛,让这美丽的音乐散入到天地之间。
后面的诗句则明显带有了讽刺的意味。“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要知道这样美丽的乐曲只应该在天上存在人世间,芸芸众生能够听的上几次呢?

看上去是杜甫在极力的夸赞这里音乐之声的美好,但实际上他的讽刺意味也非常明显。这样享受、如此热闹的丝竹管弦,唯一合理存在的地方就应该是在长安城的皇宫之内。作为一个普通的臣子,你有什么资格来享受这样的音乐呢?
由此我们可以看得出杜甫心中忠君爱国的正统思想的影响。杜甫正是因为看不惯花敬定如此纵情享乐,才写出这样的诗句来讽刺他。诗歌流传多久,他的讽刺就有多深。

这一首唐诗看上去是夸赞之语,实际上字字讽刺,杜甫原来也这么“坏”
本帖de评分: 1 条评分 DB +15
DB+15 2019-08-04

๓活动奖励 ๓ 咖啡聊天、纪念馆、校园青春、QQ飞车、微信 •  欢迎您!

亖 

ZxID:4279694

等级: 元老

举报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19-08-04 0
๓活动奖励 ๓ 咖啡聊天、纪念馆、校园青春、QQ飞车、微信 •  欢迎您!
« 返回列表
发帖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