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包容、大度能够缩短两颗心之间的距离,而关照可以将两颗心连接起来,互相温暖,互相关爱。选择包容,也就是拥有了关爱和温暖的心灵,同时让人生变得海阔天空。

消除恨的最好方法是让内心充满爱
我们常常会听到有人说这样的话:“我最恨这种人。"为什么要对一个人充满恨意呢?只是因为他犯过错吗?其实,每个人都有犯错误的时候,假如我们只是由于他人犯错误就痛恨他们,那么我们不是要将恨意发泄到所有人的身上吗?这其中还包括我们自己。
有人说时间可以医治一切伤痛。经过一段时间以后,时间确实可以抚平人们的伤痛,气愤也在时光的流逝中渐渐消散。然而,除非我们已经准备好要宽恕所有的人和事,否则伤痛和气愤是难以完全从我们的灵魂深处释放的,它们随时还有可能爆发出来。而消除恨的最好方法就是让内心充满爱、宽容与理解。
儒家理论的核心,除了“恕"字,还有一个字,那就是“仁”。孔子的学生樊迟曾经恭敬地去问老师:“什么才叫仁?”孔子只告诉他两个字:“爱人。”在孔子看来,爱别人就叫“仁”。孔子主张”为仁”,墨子则主张"兼爱”,这里面都含有爱与宽容的意思。
耶稣在传教的时候,也一再地告诫自己的门徒:“你们要彼此相爱,如同我爱你们一样。如果你们彼此相爱,世人因此就可认出你们是我的门徒。从耶稣的教训中,我们可知基督徒的精神里面也含有“爱”的成分。耶稣还说:“你们听说过爱你的朋友,恨你的仇敌,但是我告诉你们,要爱你们的仇敌,并且为那些迫害你们的人祈祷。这样,你们才可以做天父的儿女。因为天父使太阳照好人,也同样照坏人;降雨给行善的,也给作恶的。如果你们只爱那些爱你们的人,天主又何必奖赏你们呢?就连税吏也会这样的。”

由此可见,爱是我们人类的共性。内心充满爱,精神才变得愉悦,世界也才变得丰富。选择爱与宽容就意味着放弃了恨,选择了博大。攻击你的,回避躲让;伤害过你的, 理解大度;过河拆桥的,包容无恨。用爱与宽容来解决人们面对的矛盾冲突,化解的是怨恨,得到的是温暖与幸福。在生活中,爱是一种动力,因为我们不仅爱自己,还要爱他人,所以做出的事情才会有意义。
在人的一生中,“爱"是不可缺少的东西。不过,对仇敌之爱和对朋友之爱,又是完全不同的。“爱朋友"在一 般人看来是很容易做到的,就是在萍水相逢人的中间也能够做到彼此友爱。然而, " 爱仇敌”对普通人来说,却是很难办到的。
1915年10月12日,比利时护士伊笛丝·卡薇尔由于救助英法受伤的士兵,而被德军行刑队木仓毙。她的墓碑上刻着她临终前祈祷时说过的一句话:“我知道光是爱国还不够,我一定不能对任何人有敌意和怨恨。”
可见,一个人的爱心假如能用到仇敌的身上,这人的修养与气度已经是相当的深厚了。伊笛丝卡薇尔只是一 个普通的女人, 但又是一个非同寻常的女人。她的行为以及思想的高尚不逊色于任何英雄人物,足以得到所有人的崇敬。

宽恕曾经伤害过自己的人不是一件易于做到的事,但要把怨气,甚至仇恨从心里彻底驱赶出去,这确实需要人拥有极大的勇气与胸襟。不要吝惜自己的善良,不要隐藏自己的包容,不要将愤恨与痛苦施加给别人,让我们的内心充满爱,用宽厚的胸襟来化解所谓的仇怨,那我们的人生就能一直呈现耀眼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