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目:李瓶儿何家托梦 提刑官引奏朝仪
《金瓶梅》这部巨著,既包含着冷静客观,也有深刻的共情;既是愤怒的,也是慈悲的;既轻巧,又充满毁灭性。但它又丝毫不会使人感到不统一或者不完整。
话说西门庆与何千户召呼跟随家人扯马骑上回住处。走到大街,何千户邀请西门庆到家里饮酒吃饭,也不知西门庆啥心思,固辞再三,何千户只得说“学生还有一事与长官商议”,将西门庆硬拉往自己宅里来,贲四同抬盒人等径回崔中书家去。原来何千户早备盛筵,金炉香霭,异果堆盘,是何公公特请西门庆。不一时,何太监出来,身穿绿绒蟒衣,冠帽皂鞋,宝石绦环,西门庆依礼展拜四拜,何太监谦让,仅受了半礼,让西门庆上坐,自己 相陪,何千户旁坐。西门庆坚不让何千户旁坐,说:断然使不得,同僚之间,岂可旁坐,老公公叔侄便罢了,学生使不的。小说中对这些生活细节总是写得很细腻生动,似乎那个时候虽然朝纲崩坏,社会上却礼仪尚陈,只不过这都是兰陵笑笑生的反讽大笔。何太监很欣赏西门庆的精明识体,也就听了西门庆各照位坐下,又令手下:“小的儿们,再烧了炭来,今日天气甚是寒冷。”一句“小的儿们”,绘声绘色活描出太监的特有形象,这就是文学艺术中最讲究的“普遍环境中的特殊性格与命运”。我们绝不能小看了何太监,《金瓶梅》特意浓墨重彩写他,就是因为其身上透露出内宫权力的无限张力。何太监所以能够八面玲珑,一是在宠妃手下当差,深得信任;二是作为朝内匠作监,自然比被冷落外放在清河县的太监更有能力操弄“潜规则”;三是从人情世故与官场套路的精明发挥看,何太监确属人中之杰,所以能够扳倒夏提刑后台,让自己侄儿升迁。何太监又热情地叫西门庆换下官服,披上舒服的氅衣,叫上家中平时就教会的十二名吹打小厮,一时乐声悠悠。何太监亲自把盏,西门庆慌道老公公请尊便,何太监才说到重点:我家做官的初入芦苇,不知深浅,望乞大人凡事扶持一二,就是情了。西门庆道:老公公说那里话,常言“同僚三世亲”,学生亦托赖老公公余光,岂不同力相助!西门庆不忘也回敬了二位一杯。这次吃饭既是何太监的请托,双是双方的一次试探与掂量。官场就是这样,人与人平时都是很有素质的,也可以互相沟通,甚至相互吹捧,而只要一涉及利益之争,那就会立马翻脸,用各种资源和下三烂手段掀翻对方,招招见血见命,前有陈敬济老父的案件,现有西门庆与夏提刑的暗斗,只是这次比较温柔一点。何公公与西门庆的沟通似乎颇亲密无间,实际背后也在试探对方的态度与力度,隐隐有风雷之声,可能大多数读者都没有听到,甚是可惜。总体评价,双方都还进退得体,特别是西门庆经翟管家的指点,加上自己的聪明,可以说已经谨慎得多。
酒过数巡,看看天晚秉上灯来,西门庆便唤玳安拿赏赐与厨役并吹打各色人役,就要起身。何公公那里肯放,提仪何不令人把行李搬这里来住两日,这正中西门庆下怀,口里却道:好是好,怕夏提刑见怪,好象要疏远他一般。何太监又上一课:没的说,如今时年,早辰不做官,晚夕不唱喏,衙门就是你方唱罢我登场的流水衙门,虽然当初你与他是同僚,如今前官已去,后官接管承行,与他就无干,他若这等说,就是不知道理的人了,今日我定要和大人坐一夜。说罢唤左右教放桌儿,去把西门老爹行李都搬了来,将后花园西院打扫干净,预备铺陈,炕中笼下炭下。西门庆说老公公盛情,只是学生得罪夏公了,何太监道: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他管他那銮驾库的事,管不的咱提刑所的事了。何太监打发玳安等人吃了酒饭,差了几名军牢,各拿绳扛,径往崔中书家搬取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