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信这世上有鬼吗?如果有人跟你说他能看见鬼,还画下来了,你觉得这是真的吗?
中元节临近,民间俗称这一天“鬼门关开”,所以今天小编来给大家应应景,介绍一位专门画“鬼”出名的画家和他的作品——罗聘和他的《鬼趣图》
罗聘
罗聘(1733—1799),字遯夫,号两峰、花之寺僧,师从金农,是“扬州八怪”最为年轻的“代表选手”,人称“五分人才,五分鬼才”。
作为扬州画派的殿军人物,罗聘在秉承“八怪”的艺术风格外,又有自己的独到之处。是他将“八怪”的绘画艺术往后延续了30年,直到他去世,才真正标志着“扬州八怪”画派的衰退。
然而,罗聘的作品“怪”在哪呢?
在于他的题材,他最为出名的还是那一系列的《鬼趣图》,作品共计八幅,每幅图上的“鬼”都形态各异,画风可谓十分清奇。
罗聘 鬼趣图
下面我们来细说说每幅画中的“鬼”
第一幅:两只小鬼笼罩在一片黑气下,窃窃私语。
鬼趣图 局部
第二幅:一胖一瘦二鬼畏缩前行,也不知道哪个是主,哪个是仆。
第三幅:一只男鬼貌似正在追求一只女鬼,白无常一脸认真是在偷听?
第四幅:大鬼手持拐杖,胳膊上架着一只小鬼,小鬼手里拿着一个钵。
第五幅:一只身材瘦长的鬼在黑气里拼命奔跑,左胳膊好像脱臼了的样子。
第六幅:大头鬼好像在追赶两只小鬼,其中一只回过头来眼睛都要吓掉了。
第七幅:四只鬼都是地中海,打了把伞,可能是在与“脱发”抗争吧。
第八幅:黄泉路上,两只骷髅结伴而行,特殊的是背后有了实景。
传说,罗聘天生双眼碧色,能见鬼神,所以画中的那些“妖魔鬼怪”全是他亲眼所见。
说真的,小编是不信他真能看见鬼,有史料证明,明末时期有关人体解刨的书籍,就已经传入我国了,他说他能看见鬼,也算是自抬身价的一种“炒作”行为吧。
不过从专业角度讲,罗聘的画法也是很巧妙的,据道光年间的学者吴修(思亭)的记载:“先以纸素晕湿,后乃行墨设色,随笔所至,辄成幽怪之相,自饶别趣。”意思就是,在作画之前,先用水将画纸打湿。在湿纸上作画是十分考验画家功力的,而罗聘的鬼趣图就体现了他笔法运用的恰到好处,画面虽然鬼气森森,但是莫名可爱。
但是,这些在现代人看来几乎难登大雅之堂的小漫画,在清朝时期却大受欢迎,先后有150多位名人学者为画作题跋,题跋的面积比画作还要大,罗聘的“鬼”为何这么受推崇呢?
鬼趣图 题跋
这与清代的文字狱有关。
罗聘作画的这段时期,正好是文字狱最厉害的时候,现实的不能讲,人们只能将自己的思想都交给“鬼怪”那个世界。
天津博物馆藏的另一幅鬼趣图上有罗聘的题跋:“点鬼日多,啖鬼日少,鬼竟难无,判官又老”,大致意思为:有劣迹的恶鬼越来越多,而能够吞食这种恶鬼的却越来越少,执法的判官也已经衰老了。罗聘就是通过《鬼趣图》批判乾隆盛世后期鬼魅横行的黑暗社会。
鬼趣图
《鬼趣图》即讽刺了现实世界的荒诞灰暗,也体现了当时人们对于宗教、死亡等这些神秘事物的追求与探索。
不过,不论是出于哪种思想,罗聘的《鬼趣图》也成了他的代表作流传至今,为后人所瞻仰。
说实在的,有时候鬼其实不可怕,可怕的是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