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篇:菱花空对雪澌澌
上一篇解读到甄士隐抱着女儿遇见了一僧一道,僧人却说士隐的女儿是“有命无运,累及爹娘”,但甄士隐却认为僧人是在说疯话,但僧人还有话要说,请看原文:
——那僧还说:“舍我罢,舍我罢!”士隐不耐烦,便抱女儿撤身要进去,那僧乃指着他大笑,口内念了四句言词道:
惯养娇生笑你痴,
菱花空对雪澌澌。
好防佳节元宵后,
便是烟消火灭时。——
请看僧人要化甄士隐的女儿出家,这就是暗写曹家在被抄之前先得到密信,于是就把郡主送到庙中当尼姑隐藏起来。
但书的表面上说甄士隐并没有把英莲交给僧道,这是因为:真正的郡主不是三岁的小女孩,已经是有十四左右岁的姑娘了。而眼前的“甄士隐抱着女儿”是在影射一下曹家抱了太子胤礽的女儿,但甄家父女在书中的表面是亲生的父女,这又是在影射曹家父女和李家的父女,但此时作者是利用曹李小姐的幼身来暗写郡主的故事。
后来僧人见士隐不理他,而且要抱着女儿回房,僧人便大笑,口内念了四句言词道:
惯养娇生笑你痴,菱花空对雪澌澌。
好防佳节元宵后,便是烟消火灭时。
请看第一句“惯养娇生笑你痴”,说的都是大实话,因为曹家确实在精心抚养郡主。也放松了教育后辈学习生存的责任,以为有了郡主、而且这个郡主以后会变成公主,就不用去苦学什么本领了。因此对晚辈“惯养娇生”。
再看第二句“菱花空对雪澌澌”的意义比较深。请看“菱花”就是作者引用戏剧《对菱花》的故事:
《对菱花》又名《丁郎认父》,故事中说丁郎出生时,他父亲远离不归,后来丁郎长大就带着父亲当年留下的半片菱花去千里寻父。而郡主的情况就跟丁郎相似。曹家就指望郡主长大成人后,会跟接替康熙皇位的太子对菱花(父女相认),那时曹家就是驸马府了。可太子却被彻底废了!后来是雍正即位,而雍正又把曹家当成废太子的亲属打倒了!因为曹家是在腊月被查封和抄家,因此作者就用“雪灾”来比喻曹家。而废太子也早在雍正二年去世,因此英莲的菱花就是“菱花空对雪澌澌”。
在看第三句“好防佳节元宵后”中的“元宵后”就是暗指曹家在雍正六年的元宵节后被抄。而“好防佳节元宵后”的全句之意就是暗示曹家要记住“元宵后”的教训,防止“元宵后”事件再次发生。
第四句“便是烟消火灭时”,这是指最后醒悟的曹家有了平静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