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at?香蕉或在2050年完全消失?专家回应了

社区服务
高级搜索
猴岛论坛娱乐时尚星座What?香蕉或在2050年完全消失?专家回应了
发帖 回复
正序阅读 最近浏览的帖子最近浏览的版块
1个回复

[吃喝玩乐]What?香蕉或在2050年完全消失?专家回应了

楼层直达
花开那年丶

ZxID:20774595

等级: 版主
๓ 校园青春欢迎你๓

举报 只看楼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9-09-06 0



今天,微博上一条热搜
引发人们热议
据俄罗斯卫星网报道

日前,《自然气候变化》杂志载文写道
英国埃克塞特大学的研究人员进行了一项研究
称由于全球变暖
到2050年,香蕉或许将完全消失
看到这里,不少网友表示无法接受
未来真的没有香蕉吃了吗?
香蕉或将完全消失?
网友:No!我的拔娜娜!
据报道,专家对27个国家的香蕉产量进行研究后发现,由于全球变暖,自1961年以来香蕉的产量有所增加。但是, 温度持续上升可能会导致相反的结果,即到2050年,香蕉或许将完全消失。
据悉,目前十个国家的香蕉产量每年都在减少,印度和巴西将来可能会出现香蕉严重短缺现象。
研究人员称,现在香蕉面临的一个最严重的威胁是“
巴拿马疾病”。这种疾病是土壤中的真菌镰孢菌引发的,这种菌会侵害整个香蕉种植园,同时又耐化学处理,可能会转而侵害健康植物。
看到这里,网友们纷纷表示震惊。
关于这项研究,@Nature自然科研发布了较为详尽的博文解释。

别担心,气候变暖仍有利于香蕉
对于气候变暖或导致香蕉产量降低这一观点,知名科学科普博主@科学未来人 表示气候变暖暂时仍利于香蕉。虽然个别国家的产量下降, 但全球总产量持续上升,一直到2050年都是上升的。香蕉理想生长温度27°C左右,不同国家有所不同。
@科学未来人 称,媒体热传的是危言耸听的解读,原论文是说过去60年,气候变暖增加了全球香蕉产量,每年增加1.37吨/公顷,目前总产量每公顷10-40吨;但过犹不及, 气候持续变暖将影响“增幅”,预计到2050年每年香蕉产量只能增加0.19-0.59吨/公顷。

云南省农科院热带亚热带经济作物研究所俞艳春研究员表示,气候变暖导致香蕉产量降低是“不可能的”,因为随着温度增加, 温带地区与亚热带地区的过渡地带也可以增加香蕉的种植面积,最终保持产量稳定。
“真香蕉”早没了
我们吃的“替补蕉”
说起香蕉的发源地,除了大家印象中的热带地区,很久以前,我国也是香蕉的起源地之一,只是具体的物种名称未被文献记载。直到2008年,一种起源于云南的野生香蕉被命名为“云南芭蕉”。即使吃起来费力,但古人还是发现了香蕉的潜力,开始人工“驯化”。

如今,世界各地大约有上百种香蕉,但我们接触的大多数都是一种—— 华蕉。不过,华蕉其实是一个替补品种,这也源于半个世纪前的种植危机。
20世纪初,人们最常吃、种植园种得最多的香蕉是“大麦克”。但1950年左右的一次“瘟疫”,让大麦克几近绝种。当时,一种叫“尖孢镰刀菌”的真菌闯入种植园,让香蕉感染了黄叶病,并通过土壤迅速蔓延,全球范围内的香蕉种植受到严重威胁。
因为华蕉对黄叶病有抵抗力,开始被青睐,种植园纷纷种起华蕉。如今,世界上大多数人吃的都是华蕉。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资源研究所香蕉团队研究员郑泗军表示,目前我们常吃的香蕉是三倍体作物,它的子房不经过受精作用而形成不含种子的果实,只能靠无性繁殖来繁衍下一代,也就是新芽繁殖,即在无菌条件下,取母株的吸牙茎尖进行组织培养,使其再生形成完整的植株。
虽然在上一轮“战斗”中,华蕉取胜了,但新的敌人——第4号生理小种热带型,已在亚洲、非洲和其他地区的一些香蕉种植园被发现。
“巴拿马病”要警惕
生态栽培模式可有效增加抗病性
新的敌人不断出现,关于提及香蕉灭绝的新闻也层出不穷,早在今年年初,就有出现过类似说法,而其中提到的“巴拿马病”更是在几年前就引起了重视。
香蕉巴拿马病,学名为香蕉枯萎病,最早于一八七四年在澳大利亚被发现。上世纪六十年代在中国台湾大面积流行。该病曾在广东、海南主产区有不同程度的发生,对香蕉产业造成了较大危害, 但成熟的果实是不带菌的,可放心食用。

云南省农科院热带亚热带经济作物研究所俞艳春研究员表示,TR4也被称为“枯萎病4号小种”,在目前我国香蕉的抗病品种中,“中蕉9号”、“南天黄”等品种可以有效地抗击这种真菌。普通品种的香蕉在3-5年的发病几率在60%,而抗病品种在5-6年的发病几率仅在10%左右。
目前的解决方法中,除了选用抗病品种, 还可以采用生态栽培模式,以增加香蕉植株生长本身的免疫力与抗病性。具体方式:可在香蕉植株之间的土地套种其他的作物、增施有机肥与生物菌肥,结合配套的综合防治措施改善土壤环境等。
看来就算到了2050年,这个美味的水果也不会消失安心食用吧~
香蕉还能吃

但地球留给我们的时间不多了
虽然香蕉还有得吃,但全球生物多样性持续恶化的现状不可忽视。
据中国新闻网消息,2018年10月,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甩出一记重磅警告:

若不把全球升温幅度需控制在1.5℃以内, 2030年之后,地球会迎来毁灭性气候。留给我们的时间,真的不多了。但目前看来,全球变暖仍在加剧,甚至不再受人类的控制。

据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NOAA)地球系统研究实验室称,在所有温室气体造成的全球变暖中,二氧化碳(CO2)起到的作用占到63%。
而就在2019年5月,NOAA监测到一个惊人数据——地球大气中的 CO2浓度已经超过415ppm(ppm为摩尔比浓度10-6,即百万分之一),创下300万年来的最高纪录。
气候变暖所导致的“天灾”正席卷全球。
2019年的北极圈,格陵兰岛单日融冰量高达20亿吨,仅在7月,融水体积就相当于6400万个游泳池(具体内容戳→全球冰山融化加剧);
在欧洲,多国遭受热浪侵袭,比利时、德国、荷兰和英国的最高气温均打破纪录(具体内容戳→欧洲热死7人);

此外,气温升高所带来的热能,会提供给空气和海洋巨大的动能,有利于超大型飓风的形成;高温还会令空气变得更加干燥,加剧火灾发生的频率。
世界气象组织发布的《2018年全球气候状况声明》显示:
2018年,飓风“迈克尔”和“弗洛伦斯”导致超过100人死亡,给美国造成490亿美元的经济损失。
高温和野火在欧洲、日本和美国共造成1600多人死亡。
面对气候危机,很多人不知道具体能做点什么。
鉴于极端天气发生的频率和破坏力,联合国报告预测,在未来,全球粮食供应的稳定性将下降,几百万人的饮用水和食品安全或受到威胁。
另一方面,IPCC的报告显示,目前,全球生产的25%至30%食物遭到浪费。2010年至2016年,遭浪费食物在生产过程中排放的温室气体,占全球排放量的8%至10%。
因此, 减少食品浪费成为重中之重。我们可以做到:
不浪费任何食物——适当减少食物份量,将剩余食物用于下一顿饭或另一道菜。
按需采购—— 理性购物,不要超量购买。
检查冰箱—— 将食物储存在1-5摄氏度之间,最大程度地保鲜和延长保质期。
“低碳”出行——研究显示,与走路、骑自行车或搭乘公共交通工具相比,驾车出行是污染最大的交通方式。而一趟跨大西洋的往返航班通常会排放约1.6吨二氧化碳,几乎等于印度居民的年度人均排放量。
此外,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的“减排”空间也很大。比如:
重视保暖隔热——装修时加装隔热层,以减少空调暖气的使用;
重视节能——使用清洁炉具、选购节能型电器产品;
充分利用自然资源——自然光线充足的时候,尽量不开灯;利用太阳晒干衣物,尽量不使用烘干机等。
节能减排的“绿色”生活方式还有很多,如尽量不用一次性制品、坚持垃圾分类等等。
面对日益严峻的生存环境,人类必须意识到,任何微小的伤害,都可能对未来的我们造成巨大的灾难。
我们保护的不仅是地球,更是我们自己


本帖de评分: 1 条评分 DB +16
DB+16 2019-09-07

(๑·́ ₃ ·̀๑) 『娱乐时尚星座』欢迎你!

辰默。

ZxID:19407189


举报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19-09-07 0
(๑·́ ₃ ·̀๑) 『娱乐时尚星座』欢迎你!
« 返回列表
发帖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