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有点愚钝,一直不曾学会如何美化帖子,各位兄弟将就着看个故事吧。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唐代刘希夷的《代悲白头翁》诗中的这句话道出了年岁的凋落无情。我这人心性有些重情,再过些日子就是家乡人称为小年的中秋节了,中秋旧事会一股脑的用上心来。没有古人的那般才情不会“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自斟自酌几杯还是可以的。小酌之后,往事翻涌历历在目。
秋高气爽的节气不只有大力水手的菠菜菠菜成熟了,与我而言更稀罕的是地里的南瓜。南瓜饼、南瓜粥、南瓜干、蒸南瓜糕、炒南瓜菜,总之南瓜在家乡劳动农民的手上是万能的,可以有很多种不同口味的吃法。自小因为父亲工作的关系,一家人迁居到了城里,彼时家庭收入微薄,经济拮据的父母不舍的买时令果蔬,于是老家成了我们一家重要的“蔬菜补给站”,我的外公是一个勤劳的老农民,每逢中秋节前的时候,总会认真的挑选地理品相好、长得嫩的南瓜摘起来大老远骑自行车或者趁别人的摩托车送到我的家里。
其实这个时候的田地里还是有很多蚊子的,入秋的蚊子更厉害,飞的时候没有声音,咬出来的包会持续痒很久。每年外公送南瓜的时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他脸上豆大的汗水还有胳膊和腿上高高耸起的蚊子疙瘩。外公送南瓜是绝对不会只送一两个的,每次都是那种尿素化肥袋子装满扛在肩上楼送到家里。我和姐姐会一个拿毛巾给外公擦擦脸,一个端杯水让他解渴。外公的喉结很突出,喝水时候的咕咚声音很明脆,至今我都记得。
今天是周六不用工作,之前就答应了母亲陪着一块早起去集市上买点蔬菜。很多菜都够买妥当了,母亲说得买点南瓜熬粥,于是开始去找南瓜摊。找了几个没有如意的,不是太老了就是太小了,我看得出母亲眼里的落寞,帮她赶紧挑选了一个相对还比较不错的。回来的路上我就在想真的是今天的南瓜都不合适吗?正开车思量之间,母亲悠悠的说了句往年你外公就该来送南瓜了。
异样的心情就在一瞬间涌现出来,是的,外公离开19年了。外公是千禧之年走的,他走的很突然,前一年还能收到他在钢筋水泥的世界里带来的最美味的南瓜,第二年却再也见不到这个人了。我也觉得很久没有吃到可口的南瓜了,那个满是厚茧的双手亲摘亲送的中秋厚礼。
[ 此帖被花开那年丶在2019-09-07 22:47重新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