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七十周年之际,银幕上上映了很多年代大戏,老戏骨上线,精彩程度五颗星。这些老戏骨们历经岁月沉淀,对于年代剧的理解更加深刻,《老酒馆》就是这样的典型,前二十集播出之后,网上口碑是一致的好,豆瓣评分更是高达8.2分。随着剧情的发展,陈怀海的孩子小棉袄和桦子上线了,这两委位年轻演员一上线,却在戏里戏外都遭受了大家的群嘲。
现在的评价机制太迅速也太随意,这种年代剧讲述的故事跨度大,如果没有完整的看完,所做的评价难免有失偏颇,很多网友都说因为小棉袄的出场,看了二十集之后都准备弃剧了,没礼貌倒是其次,整天为非作歹连她老爸都不放过,抓谁作贱谁就过分了。不过在我看来,小棉袄的确是作了点,不过却是合情合理的,有三点为证。
一:亲爹有钱,在孩子眼里,有钱人就不是好人,就是剥削老百姓的
很多观众都感觉小棉袄的戏有些过,其实这是因为对隐藏剧情不够理解,陈怀海本来不是大连人,却从关外来到大连的好汉街开酒馆,不仅是为了讨生活,也是为了来寻找被骗走的妻子和一双儿女。在那个兵荒马乱的年代,普通人家生活都捉襟见肘,更何况两个无依无靠的孩子。为了养活弟弟,小棉袄不知道吃了多少亏,受了多少苦。从开头时两人一露面就可以看出,褴褛的衣衫,脏兮兮的脸和手,他们的状态只能说是生存,只能说是勉强活了下来。
在他们眼里,绝大部分人都比他们过得好,因为但凡有得一点能力,就不会像他们这样饥一顿饱一顿,这么大了还只能姐弟睡一起,睡着了都拿着刀子,害怕被杀被害。现在又发现亲爹能开得起大酒楼,肯定是有钱人,巨大的反差令他们一时间还回不过神,被有钱人欺负得多了,他们自然也会认为只要是有钱人就都不是好人,即使是亲爹,没有抚养他们而使得他们流落街头,肯定是和欺负他们的有钱人是一个德行。当迫于生计不得不低头去找亲爹时,又怎么能不对亲爹恨之入骨呢?
所以小棉袄一到老酒馆,就用了砸窗户的方式叫门,见到父亲也不叫爸爸,而是非常没教养的直呼其名,一上桌就喊陈怀海叫女人来喝酒,对老酒馆里的长辈也毫无敬意,逮住谁就和谁怼,这些伙计里没有一个能镇住这两小孩的,就是陈怀海都把他们称作“活兽”,硬是把自己的父亲和伙计们,都当做了那些地痞流氓一样的人了。
二:姐弟俩相依为命、食不果腹10多年,心里有阴影,突然变成有钱的孩子,就想任性一把
在流浪的这十多年中,两人年纪小,又没有生存技能,在那样的时世里,又没有人举荐,正经营生肯定是指望不上。所以虽然小棉袄尽管二十岁了,想都想得出,想吃饱饭的话他们不是坑蒙拐骗,差不多就是讨饭为生了,这中间肯定少不了被人欺负被人欺骗,受伤多了,心理阴影面积无限大,这突然一下翻了身,衣食无忧了,怎么能不由着性子宽松一回呢?
所以他们到了店里到处挑刺,陷害厨子说菜里有头发,连老掌柜都不放在眼里,对老白也是颐气指使,贺义堂来开导他们两,一句话不和,他们就把贺义堂追打到了房顶上,连这时候还和陈怀海毫无瓜葛的谷三妹都被他们设置成了假想敌,并且根本容不得人家解释说明,一切都是自以为是。这一切都是那种极端处境之后自我保护的一种表现,也是在为小棉袄之后的反转在做铺垫。
三:这些年没人管/没人问,那个年代要生存,还要养着自己的弟弟,自然不能太老实,可能学会社会一些不良风气
俗话说,养不教父之过,在孩子这十几年的成长学习时,身边没有父母的教导,教他们的都是三教九流乞丐骗子,社会上不成器的这些混混们,想要生存,还要养活弟弟,老老实实按规矩肯定是没饭吃的。一来二去,小棉袄自然会学很多坏样子,很多社会上流氓地痞的为人方式。久而久之,人自然就变得这样偏激、易怒,凡事不是凭道理论输赢,而是按谁闹谁有理来衡量了。
而老酒馆中的人都知道他是陈怀海的孩子,而且已经二十岁了。陈怀海为人厚道,相当有涵养,虽然是个粗人,但为人处世有礼有节,大伙儿都是以陈怀海的模子去揣测两个孩子的,这样一对比下来,悬殊巨大,自然就凸显了小棉袄和所有人都格格不入,使得小棉袄做不成二掌柜,而成为群嘲的对象了。
接下来在老酒馆中感受着这些人情温暖,体会着这些烟火气息,学习着陈怀海和谷三妹的胸怀,小棉袄和桦子即将逐渐洗白,先抑后扬成为剧情下半段的精彩爆点,就让我们期待后半段他们的精彩表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