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前说“丧”,后来说“佛”,如今道一声“我太难了”。做一件事,吼一声难;做一个人,喊一生难。焦虑、孤独、痛苦,这些暗黑的词汇如灵魂一般注入了现代人的身体,男女通吃,老少咸宜。学生有念书的难,上班族有工作的苦,中年人担心中年危机,老年人担心被社会抛弃——正如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难(lan),在这个难以自处的世界,我们该何去何从?

△ [日]山口路子《虽然没有遇到什么困难,但我就是要逃避》吴迪译 浦睿文化·湖南文艺出版社 2016年1月
很多把“我太难了”挂在嘴边的人,也会把匈牙利谚语“逃避可耻,但是有用”挂在心上,日本作家山口路子也一样。每当路子感到身心不适、痛苦压抑时,就会从书架上拿出三岛由纪夫、契诃夫、草间弥生们的书来思考人生,最终汇成了这本让我们重新定义和思考“逃避”的文集,书名乍一看有点“离经叛道”,但她真实的感悟是:你可以逃避上进、家庭、孤独、社交,但就是没办法逃避人生。

△ [挪威]阿澜·卢《我是个年轻人,我心情不太好》宁蒙译 大鱼读品·四川文艺出版社 2019年9月
一个人的难也许很早就开始了。“我25岁,读着一个硕士,我知道的东西多得难以置信,我知道谁第一个上的珠穆朗玛峰,我知道谁导演了那些美国最蹩脚的肥皂剧,我知道亚里士多德讲的话是啥意思……我知道的实在太多了,我拿他们干嘛呢?” 阿澜·卢看似丧到家的文字,细细品读却也透着恰到好处的天真,毫不做作的幽默和诗意迷漫的人生哲学,心情不太好的他还补充道:“要是我能有一种非常靠谱的感觉,觉得一切都会好起来,那该多好。”

△ [英]大卫·班布里基《中年的意义》周沛郁译 联合低音 2018年7月
青年人难,中年人就不难了吗?很多人都说中年是人生的黄金阶段,却常因内心的忧虑和自我怀疑而蒙上阴影:我变得不爱交新朋友,是我老了吗?工作和家庭的压力这么大,我比以前不快乐吗?在我身边的这个人是谁,我们为什么不像以前那么恩爱了?但这本书可不是一本鸡汤,生物学家班布里基从科学的视角透视被误读的中年,并告诉你:拥抱中年的“油腻”和普通,接受角色的转变,因为正是中年,会将你推向人生巅峰。

△ [日]NHK特别节目录制组《老后破产》王军译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8年8月
中年人难,老年人就不难了吗?日本是世界上最长寿的国家,但也是老龄化问题最严重的国家,《老后破产:所谓“长寿”的噩梦》是NHK制作围绕“金钱问题”制作的特别节目,有存款、有房子、有年金的老人,为什么还会“破产”?长寿本是幸福社会的象征,为何成了压垮老后生活的最后一根稻草?年轻人和中年人啊,如果你们不能认清现状,并寻求解决之道,那么不管你现在几岁,都将成为“老后破产”的预备军。

△ [法]皮埃尔·布尔迪厄《世界的苦难》张祖建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7年1月
你以为只有你难,这个世界的其他人就不难了吗?《世界的苦难》给出一个无比否定的答案,这本书是法国思想大师布尔迪厄晚年与其他22位合作者,耗时三年访谈数百人所写就的田野调查,通过鲜活的个案,展示了当代普通人日常生活中的种种困难与痛苦,并透过社会学的解释,揭示出痛苦背后深刻的社会和政治根源,以及人与社会的复杂关系。在看似平淡的个人生活史的叙述中,蕴含着震撼人心的“哲思”:大家难,才是真的难!

△ 梁漱溟 / [美] 艾恺《这个世界会好吗?》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5年8月
1918年,梁漱溟的父亲梁济曾问他:“这个世界会好吗?” 梁漱溟答:“我相信世界是一天一天往好里去的。” “能好就好啊!”梁济说罢离开了家,三天后投湖自尽。1980年,这个问题再次摆在了87岁的梁漱溟面前——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艾恺前来拜访,并写就这本名为《这个世界会好吗?》的访谈录。世殊事异,这个贯穿梁漱溟一生的问题也是对人类的大拷问,耿介通达、心怀大义的梁老又给出了怎样的答案呢?

△ [法]洛朗·亚历山大/[法]让-米歇尔·贝尼耶《给未来人类的终极12问》张劳译 未读·探索家 2019年8月
人类的难处,恐怕不是哲学单打独斗能解决的,新技术正在打破自然限制,也在不断拓展人类对自身认知的边界。赫胥黎笔下的“美丽新世界”是现代人期许的吗?数字和算法是否会剥夺掉人类身上人性的部分?永生不死会使生命失去意义吗?在这本书中,一位医学家和一位哲学家,围绕着12个关于未来人类的话题展开了辩论。辩论可能没有一个明确的答案,但在思考这些问题的同时,我们也是在反思“人之所以为人”的意义。唉,太难了,脑壳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