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在宋词当中写到雨的最著名的有两首作品。
一则是“一蓑烟雨任平生”,出自他的著名的《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路上遇到大雨,还都没有伞,大家都很狼狈,唯独苏轼毫不在意。因为他已经经历了人生的种种磨难,多多坎坷,风雨中这点痛又算得了什么?

另外一则宋词,在他生命的早期。当时的苏轼只有26岁,进入仕途也刚刚六七年的时间。他同样在路上遇到了一场雨,上片都在写雨景,很是精美。下片才是词人真正的感慨,最后的9个字非常的惊艳动人的。
雨暗初疑夜,风回忽报晴。淡云斜照著山明。细草软沙溪路、马蹄轻。卯酒醒还困,仙材梦不成。蓝桥何处觅云英。只有多情流水、伴人行。
这种宋词就是苏轼的《南歌子·寓意》,虽然此时的苏轼刚刚当官没有几年,但是这一段时间的宦海沉浮让他心生感慨。最后九个字“
只有多情流水、伴人行”,已经显露出他豁达的人生态度,面对人生淡淡的哀愁,心静变得疏朗旷达。
宋词在对雨景的描绘当中展开,“
雨暗初疑夜,风回忽报晴”,下雨天色暗以为到了晚上。不成想大雨过后天气却明显放晴。
“
淡云斜照著山明”,天空飘着淡淡的云彩,殷红的夕阳挂在山峰上,显得一片明朗。“
细草软沙溪路、马蹄轻”一丛丛小草、柔软的沙地、溪边的山路,轻捷的马蹄。

这是苏轼全力描绘下雨后的美丽景色,看上去充满诗情画意。但是也只不过是给词人下半段的抒情做好铺垫。
“
卯酒醒还困,仙材梦不成”,一路奔波让当时还非常年轻的苏轼感觉到疲惫,早上从酒中醒来,却还是感觉到非常疲惫,然而现在还是马不停蹄的需要赶路,想要做一个美梦而不可得。
“
蓝桥何处觅云英”是一个文学典故。落第秀才裴航出游后回京途中,遇到仙女樊夫人,从她的赠诗中模糊地了解到另一仙女云英及“神仙窟”蓝桥。后经蓝桥释附近,巧遇云英,几经周折,终于与云英成婚,其后裴航也得道成仙。

显然在其中苏轼已经收到了道家思想的影响。因为面对尘世的种种烦扰,种种的不顺心,仕途的并不太顺利,他也想寻找真正的世外桃源。前一句就是在梦境当中想要进入到这种境界而不可得,后面就是更是在表达自己想要挣脱这个世界的羁绊而无奈。
最后醒来看到的是什么呢?只有多情的流水一直伴随着行人走。这是多情的流水,但也代表着世界心中的愁绪,恰似一江春水向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