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走太快,等一等你的灵魂

社区服务
高级搜索
猴岛论坛校园青春别走太快,等一等你的灵魂
发帖 回复
正序阅读 最近浏览的帖子最近浏览的版块
1个回复

[转载美文]别走太快,等一等你的灵魂

楼层直达
花开那年丶

ZxID:20774595

等级: 版主
๓ 校园青春欢迎你๓

举报 只看楼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9-10-20 0

在每个人好像都很忙,
做什么事都很着急。
可是,你多久没有停下来,
看看自己的心了。
你还知道它到底需要什么吗?
01
翻阅与梁漱溟先生有关的一本书《这个世界会好吗》,翻到后记,梁先生的一段话,突然让我心动。
梁老认为:人类面临有三大问题,顺序错不得。
先要解决人和物之间的问题;接下来要解决人和人之间的问题;最后一定要解决人和自己内心之间的问题。
是啊,从小求学到三十而立,不就是在解决让自己有立身之本的人与物之间的问题吗?
没有学历、知识、工作、钱、房子、车这些物的东西,怎敢三十而立呢?
而之后为人父为人母为人子女、为人夫妻、为人上级为人下级、为人友为人敌、人与人之间的问题,你又怎能不认真并辛苦地面对?
随着人生脚步的前行,走着走着,便依稀看见生命终点的那一条线,什么都可以改变,生命是条单行道的局面无法改变。
于是,不安、焦虑、怀疑、悲观……接踵而来,人该如何面对自己的内心,还是那一个老问题——
我从何而来,又因何而去?去哪儿呢?
时代纷繁复杂,忙碌的人们,终要面对自己的内心。而这种面对,在今天,变得更难,却也更急迫。我们都需要答案。

02
如果更深地去想,又何止是人生要面对这三个问题的挑战?
中国改革最初的二十多年,目标很物化,小康、温饱、翻两番,解决人与物之间的问题,是生存的需求。
而每一个个体,也把幸福寄托到物化的未来身上。这些物化的目标陆续实现,但中国人也逐渐发现,幸福并没有伴随着物质如约而来。
这个时候,和谐社会的目标提了出来。其实,这是想解决人与人之间的问题,力图让人们更靠近幸福的举动。
不过,就在为此而努力的同时,一个更大的挑战随之而来。
我们该如何解决——
与自己内心之间的问题?
我们人群中的核心价值观到底是什么?
精神家园在哪里?
我们的信仰是什么?
我们的痛苦与焦虑,社会上这些乱象:道德沦丧与功利主义,是不是都与此有关?而我们除了幸福似乎什么都有,是不是也与此有关?
幸福,成了人们心中最迷茫的字眼。

03
古人聪明,把很多的提醒早变成文字,放在那儿等你,甚至怕你不看,就更简单地把提醒放在汉字本身。
拆开“盲”这个字,是“目”和“亡”,是眼睛死了,所以看不见。这样一想,拆开“忙”这个字,莫非是心死了?
可是,大家都忙,为利、为名。所以,我已不太敢说“忙”,因为,心一旦死了,奔波又有何意义?
然而大家还是都忙,都不知为何显得格外着急,于是,都在抢。
在街上,红绿灯前,时常见到红灯时太多的人抢着穿过去,可到了对面,又停下来,等同伴。
原来他也没什么急事,就是一定要抢,这已成为我们太多人的一种习惯。
在这样的氛围中,中国人似乎已失去了耐性,别说让生活慢下来,能完整看完一本书的人还剩多少?
过去人们有空写信、写日记,后来变成短信、博客,到现在已是微博,140个字内要完成表达,沟通与交流都变得一短再短。
甚至140个字都嫌长,很多人只看标题,就有了“标题党”。那么,下一步呢?
对此,一位老人说得好:
“人生的终点都一样,谁都躲不开。慢,都觉得快,可中国人怎么显得那么着急地往终点跑?”

04
在墨西哥,有一个这样的寓言:
一群人都在往一个方向,急匆匆地赶路。突然,其中一个人停了下来。旁边的人很奇怪:为什么不走了?
停下的人一笑,说:“我走得太快,灵魂落在了后面,我要等等它。”
亲爱的朋友,我们都走得太快了。然而,谁又打算停下来等一等自己的灵魂呢?
别让欲望、忙碌和物质,蒙住了你的心,别让你的世界里,只剩下匮乏和失控的自己。偶尔停下来,想想自己当初为什么而出发,为什么而辛劳?
比“忙碌”和“欲望”更重要的,是真正的幸福,和一颗安顿的心。

多读一点
前不久,一项针对1993名18~35周岁青年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76.5%的受访青年称自己过着“倍速生活”,其中一线城市青年比例最高,达78.9%。
在北京从事传媒行业的孙了感叹,她感觉每天从睁眼那一秒钟开始,时间就不是自己的了。“一天里,我很少有时间放空自己,有时连续几个月都是夜里12点下班,地铁都已经停止运营了”。
华东师范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应用心理学系教授徐光兴介绍,“倍速生活”现象在国内外都很常见,这种生活在日本被称为“跑步人生”。
调查中,83.1%的受访青年坦言自己每天忙忙碌碌,但收获不及预期。
“我的一名同事,出差、加班都要发朋友圈,看着确实挺忙,但几年过去,工作上没有任何起色。”章碚说,他身边有些看起来忙到“飞起”的人,只是“瞎忙”而已。
为何“倍速生活”现象在年轻人中如此普遍?59.7%的受访青年认为是信息化时代,生活节奏自然加快。49.2%的受访青年归因于当代年轻人自我要求高。
上海社会科学院青少年研究所所长杨雄分析,年轻人过上“倍速生活”主要有两方面原因:首先,我国正处于高速发展、快速变化的社会转型阶段,竞争激烈,年轻人必须去适应,“不前行就会出局”的观念更促使许多青年加快生活节奏。其次,智能手机、互联网的普及,为“倍速生活”提供了可能性。
调查中,49.1%的受访青年认为“倍速生活”现象普遍反映出年轻人心态浮躁,急功近利,40.7%的受访青年认为这反映了年轻人内心的焦虑和不安。
徐光兴认为,“倍速生活”反映出年轻人对成功的渴求,反映出他们对于实现自我超越、自身潜能激发的期待,同时也反映出年轻人的一种功利心理,过于看重结果而不注重过程。
调查中,63.2%的受访青年认为应先找准目标,不盲目追求所谓的“高效”,56.0%的受访青年认为年轻人应适时给生活“做减法”,学会有选择地放弃。
徐光兴认为,年轻人首先应制定适合自己的目标和计划,“每个人精力集中的时间不同,比如,有人属于‘百灵鸟’型,早上精神更集中;有人属于‘猫头鹰’型,晚上效率更高。每个人能保持精神集中的时间长短也不同”。其次,“倍速生活”应注意“动静结合”。在忙碌奋斗的同时,也应该找时间自我沉淀。最后,要找准目标,调控节奏和心态,避免好高骛远。
万事有度,过犹不及。拖延症们尽可以加快点速度,但若是已经到了不知为何而忙、忙过之后更空虚的程度,就该停下来想一想了。
古人云,欲速则不达,骤进祇取亡。
一心追逐时光反倒会荒废生命,别走太快,等一等你的灵魂
本帖de评分: 1 条评分 DB +15
DB+15 2019-10-21

๓活动奖励 ๓ 咖啡聊天、纪念馆、校园青春、微信 •  欢迎您!

亖 

ZxID:4279694

等级: 元老

举报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19-10-21 0
๓活动奖励 ๓ 咖啡聊天、纪念馆、校园青春、微信 •  欢迎您!
« 返回列表
发帖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