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
能把兴趣当成
作为生活的一部分
以此作为生活的核心支撑力
那该是
一件多么充满想象力的事情
在兴业
就有这样一个老人家~
↓↓↓
他出生于一个世代农民家庭,小时候因为喜欢木工制作,自学成了村里的木匠;步入退休年龄后喜欢上绘画,他再次自学成才,成为村里远近有名的画家。
看到50年前他亲手制作的蒸饭木甑,记者相信他是那个火红年代对生活有着热忱的年轻人;再看50年后他的绘画,同样感受到眼前这位老人对生活热忱的爱。
他叫何际广,今年已是71岁。住在兴业县石南镇东山村。
何际广拿出五十年前他制作的木甑,回忆以前的艰苦岁月。喜欢美术的村里娃题
记者在兴业县石南镇东山村历史名人何以尚故居旁的一个农家小院里,见到了何际广。讲起了他的学艺经历。
上小学时,何际广就特别喜欢美术课和音乐课,他在美术老师的指导下画花画草画虫子,还学起了吹箫和六笛。
何际广向记者展示作品。小学毕业后,他一边在家务农一边继续画画。20世纪60年代,正值文艺繁荣的年代,意气风发的何际广参加了村里的文艺宣传队,成了乐队的能手,“包揽”了村里的宣传墙报,成了村里年轻人仰慕的骄子。村里的文艺宣传队解散后,他才“老老实实”地做起了农民。
为了生计他在家开了个豆腐作坊,卖过20多年豆腐。20世纪90年代,居民生活好了,他还做过烧鸭,摆过熟食外卖摊。50多岁的时候,曾到工商所做安保人员,直到60多岁才正式退休。
无师自通成木匠题
由于喜欢美术的原因,年轻时的何际广喜欢上了木工活。在农闲之余,他就自个儿琢磨起木工活来了。
“也没正式拜过师,看着别人做就买来工具做了起来。”慢慢的家里有了他制作的水桶、椅子、小凳子等生活用具。结婚时的家具、衣柜、饭桌也全是他自己做的。当然,最得意的是蒸饭的木甑。
“这就是我年轻的时候用木头做的蒸饭的蒸笼,本地人称之为‘木甑’或‘饭甑’。”何际广在老宅里,翻出了一个木制的大桶展示给记者看,
“平时,我们客家人喜欢用温水把粘米煮至半熟,把米捞出来放到木甑里蒸,这样蒸出的米饭松软适宜,口感甚佳。”就为了这可口的米饭,他琢磨了好久才把这木甑制作出来,木甑蒸出来的米饭晶莹剔透,具有原木的清香,更有极具诱惑力的家乡味道,香气浓郁,别有风味。
“这个木甑我们家一直用到我的4个儿女成家立业,才不用。”
何际广的女儿何雪兰告诉记者,近年父母已迁出到新建的房子了,但这些当年生活中的像木甑这样的老物件,一直安放在以前的老宅房里。逢处过节,做喜宴的时候,还会拿出来用一用。
老来挥毫学画画题
在工商所工作后,何际广就重新拿起了画笔。那一年,他已50多岁了。
何际广向朋友讲述他山水作品的创作过程。“反正那时候想画什么就画什么。”从电视上、从画册里、从报纸中,他不断地临摹着能收集到的资料。后来他注意到了绘画颜料和纸质的不同:生萱、熟萱、安徽萱;狼毫、羊毫、兼毫;长锋、中锋、短锋……他又开始不停地钻研。
何际广的作品。渐渐地,朋友家人发现他的画作开始出现在中国书画报等报刊及各种书画大赛、各种书画展上。他的名字不断出现在《全国书画摄影精品大观》、《全国诗联书画作品集》、《中国当代艺术人物名典》、《中国当代文学艺术精品大系》等书刊中。
慢慢地,有人出钱要买他的画了,从两三百,到后来的七八百,他的画在画店里很受欢迎。
“得几多银纸,我都呣理渠咧,我定系想画画啊。”何际广用浓重的兴业话告诉记者,以前多辛苦的日子都过来了,现在儿女长大了,家里也住上了新房子,开起车子,个个都有了追求的事业,生活越来越好过,不用他再操心了。现在的他还是当年追求文艺的青年,他依然是从绘画上获得乐趣的农村娃子,没变,变的只是岁月与容颜。
何雪兰告诉记者,她父亲的很多画、很多书法,都是用来赠送亲朋好友的。有了社会大众的认可,何际广近年更是笔耕不止,记者在他家里看到,他的作品挂满了房间四壁。老人家不管刮风下雨,每天都以绘画自得其乐。
把喜欢的事情当成事业
每一个动作都细腻
每一分每一秒都像是品尝生活
愿各位小伙伴也能如愿以偿~
采写:邱临
责编:张钰斌
主编:宋建州
★重大消息!11月1日起,陆川火车站新站房正式启用!每天有16趟旅客列车停靠~
★房车在玉林正式开售!玉林侬,你向往“移动生活”吗?★偷得浮生半日闲!在玉林闹市中心,有一个玩泥巴的地方,来了就不想走……
★又可以大口吃水果了?玉林这些水果降价幅度大,千万别买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