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红楼:贾府众姊妹在大观园选住处时,探春为何选择了秋爽斋?

社区服务
高级搜索
猴岛论坛奇闻&笑话浅谈红楼:贾府众姊妹在大观园选住处时,探春为何选择了秋爽斋?
发帖 回复
倒序阅读 最近浏览的帖子最近浏览的版块
2个回复

[经典转帖]浅谈红楼:贾府众姊妹在大观园选住处时,探春为何选择了秋爽斋?

楼层直达
花开那年丶

ZxID:20774595

等级: 版主
๓ 校园青春欢迎你๓

举报 只看楼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9-11-03 0




引言:《红楼梦》中,贾探春的重要性虽然不及林黛玉、薛宝钗、贾宝玉等人,但她却是贾府“四春”之中着墨最多的女子,秋爽斋作为探春的住处,作者曹雪芹自然也让它承担起了刻画探春人物形象以及暗示探春未来命运的载体, 不仅如此,秋爽斋因为内部空间阔朗,也多次成为书中举办活动的主场地,如第三十七回,大观园众姊妹举办海棠诗社,就是从秋爽斋开始的,再如第四十回“史太君两宴大观园”,贾母也是因为看中秋爽斋宽阔的室内格局是,所以才将宴会地点设置在秋爽斋内,足见秋爽斋在串联书中情节方面也起到了作用。
因此,分析秋爽斋的建筑风格,必定会跟贾探春的形象塑造联系起来,今天我们不妨就通过分析秋爽斋,来探究贾探春这个典型的人物形象。
秋爽斋其名为“斋”,内部空间却阔朗无比,暗喻探春性情
探春所居的秋爽斋,跟林黛玉的“潇湘馆”、薛宝钗的“蘅芜苑”不同,“斋”字本义乃是书房,多为读书之人静修之地,《园治》有记载:“斋较堂,惟气藏而收敛,盖藏修秘处之地,故式不宜敞显。”
因此秋爽斋的“斋”字,已经注定了这处住所的内敛性,“斋”本就是读书人修身养性之地,更多了些独善其身的意味,这暗喻了探春颇具理性精神,探春不同于懦弱的迎春、乖癖的惜春,她善于理性思考,导致她有着相对成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一点在贾探春协助李纨管家之时,体现得淋漓尽致。

第五十五回“辱亲女愚妾争闲气”中,王熙凤重病,王夫人的精力又不济,于是就将管家之权下放给李纨、探春、宝钗三人,而就在治家过程中,探春频频以理性思维来管理贾府,甚至对自己的亲生母亲赵姨娘也不徇私情,彼时赵姨娘的兄弟赵国基去世了,论理家里的奴隶去世只应给二十两银子,可李纨一时糊涂,让吴新登家的给赵姨娘四十两,却被探春给拦下了,随后赵姨娘前来闹事,探春也是有理有据地进行反驳:
探春笑道:“原来为这个。我说我并不敢犯法违理。”一面便坐了,拿账番与赵姨娘看,又念与她听。又说道:“这是祖宗手里旧规矩,人人都依着,偏我改了不成?也不但袭人,将来环儿收了外头的,自然也是同袭人一样。”——第五十五回

探春之言,有理有据,赵姨娘也不好闹什么。可以试想一下,除了探春和“女强人”王熙凤,整个大观园还有谁能做到这一点,换做其他人,恐怕根本不会有主见维持原则,甚至会将这四十两银子当作顺路人情给赵姨娘了,探春之理性由此可见一斑!

再看第四十六回“鸳鸯女誓绝鸳鸯偶”中,贾赦要强娶鸳鸯,鸳鸯誓死不从,并当着众人的面向贾母告状,贾母得知后大怒,彼时贾赦、邢夫人都不在身边,贾母一时糊涂,便将气全部撒在了王夫人身上,大骂王夫人:“你们外头孝敬,暗地里盘算我。”在场所有人都噤若寒蝉,不敢多说一句话,唯独探春一人挺身而出,指出贾母的错误,还了王夫人一个公道:
探春是个有心的人,想王夫人虽有委屈,如何敢辩......因此窗外听了一听,便走进来,陪笑向贾母道:“这事与太太什么相干!老太太想一想,也有大伯子要收屋里的人 ,小婶儿如何知道?便知道也推不知道。”——第四十六回

这些种种都暗示了探春与其他姊妹的不同之处——理性处事!
再看秋爽斋内部的空间结构,用一个字来形容就是“阔”。探春性情爽利,喜欢宽阔的住所,所以她的秋爽斋将三间房全部打通,连成一间,扩大室内空间,这恰恰符合探春的坦率性情。
也正是因为秋爽斋的阔朗,大观园众姊妹建立诗社的时候,第一场诗社比拼就是在秋爽斋进行的,因为这里空间够大,容得下众人,反观林黛玉的潇湘馆,纵然清净优雅,却均是小室,安能在此处筹建诗社?
再看探春兴建诗社时所发出的信笺邀请函,内有豪放之句:“孰谓连社之雄才,独许须眉;直以东山之雅会,让余脂粉”,此言更是豪爽率真,秋爽斋如此,探春更是如此。
秋爽斋内部陈设浑厚高雅,无一丝庸俗之气
秋爽斋室内的陈设也继承了探春的“豪气”,第四十回“史太君两宴大观园”中,贾母携刘姥姥等众人一起前往秋爽斋举办宴会,就是看中了秋爽斋的内部空间阔朗,借此机会,曹雪芹通过众人之眼,让读者看到了秋爽斋的室内陈设,第四十回如是记载:
探春素喜阔朗,这三间屋子并不曾隔断。当地放着一张花梨大理石大案,案上磊着各种名人法帖,并数十方宝砚,各色笔筒,笔海内插的笔如同树林一般。那一边设着斗大的一个汝窑花囊,插着满满的一囊水晶球儿的白菊,西墙上当中挂着一大幅米襄阳的《烟雨图》......——第四十回

由此可见,秋爽斋的屋内陈设,除了大,就是雅,这也是探春性情中最重要的一个特点。

纵观《红楼梦》全书,曹雪芹是花费了不少笔墨来刻画探春之雅的,第三回“荣国府收养林黛玉”中,林黛玉从姑苏来至贾府,见到了贾府三春,曹公是如此描述探春的外貌的:长挑身材,鸭蛋脸面,俊眼修眉,顾盼神飞,文彩精华,见之忘俗!
曹公用“见之忘俗”四字,就将探春不落俗套的外表和性情展现在读者面前,而到了第三十七回“秋爽斋偶结海棠社”,探春意欲创建诗社,就给众人发了邀请函,期间不少细节值得深思:
这日正无聊之际,只见翠墨进来,手里拿着一付花笺送与他......宝玉看了,不觉喜的拍手笑道:“倒是三妹妹的高雅,我如今就去商议。”一面说,一面走。刚到沁芳亭,只见园中后门上值日的婆子,手里拿着一个字帖走来,乃是贾芸叫人送来的。——第三十七回

曹公此处的笔法可谓是构思精巧,先有探春送来“花笺”,后有贾芸送来字帖,若是没有贾芸的“字帖”来衬托,我们读者恐怕很难发现探春的“雅”,由此也可以看出,仅仅是一张字帖,探春也要花费大心思,将其精心制作成“花笺”给众人送来,可见探春之雅!

另外,探春虽然高雅,但她的亲生母亲赵姨娘却卑鄙猥琐,无一丝雅气,曹公极力描写探春的雅,恐怕还有意于制造一场“雅”与“俗”的冲突,并将这个任务交给了探春和赵姨娘来完成。
在《红楼梦》中,探春和赵姨娘的矛盾冲突可谓不少,其中就有上面我们提到的“二十两丧银”之事,探春坚守原则,但是赵姨娘却为自己的利益,要求探春为她开“后门”,丝毫不顾探春可能会因此丧失管家之威望;再如第二十七回“滴翠亭杨妃戏彩蝶”中,探春自己做了一双鞋送给宝玉,结果却被赵姨娘说闲话,探春听完怒怼赵姨娘:“我爱给哪个哥哥、兄弟,随我的心,谁还敢管我不成?这也是她气的?”

所以,当探春的“雅”跟赵姨娘的“俗”发生冲突之时,探春只能寻找一个心灵的港湾来逃避赵姨娘,于是她将希望寄托在封建时期的嫡母制度上,探春借此跟赵姨娘撇清关系,她认为王夫人才是自己的母亲,王子腾是自己的舅舅,至于赵姨娘和赵国基,只不过一个是姨娘,一个是下人而已,这也正应了第五十五回,探春大怒之下所说的那句“谁是我舅舅,我舅舅年下才升了九省检点,哪里又跑出一个舅舅来。”
但不得不说,探春此举是欺骗自己,就算有嫡母制度,赵姨娘到底也是她的亲生母亲,这是永远无法改变的,探春如此厌恶赵姨娘,恰恰证明她的内心深处很在意自己“庶出”这个身份。由此可见,当“雅”遇见“俗”,探春遇见赵姨娘,就像秀才遇见兵一般,光凭一个“理”字是断然无法解决的!
秋爽斋种梧桐,探春喜芭蕉,暗示了探春的未来命运
《红楼梦》中对秋爽斋的屋外之景并没有过多描述,唯一提到的就是秋爽斋的植物景观,仍是第四十回,贾母两宴大观园之时,曾有这般记述:
贾母因隔着纱窗往后院内看了一回,说道:“后廊檐下的梧桐也好了,就只细些。”——第四十回

梧桐在我国文学现象中,一直被当作高风亮节之象征,清代《花镜》中记载:梧桐,又叫青桐,皮青如翠,叶缺如花,妍雅华净。
结合秋爽斋匾额有“桐剪秋风”四字,如此清朗干练的匾额,暗合探春干净利落的性格特征,探春不落俗套,遍读群书,有着属于自己的一番志向,并用一双清醒的眼看到了贾府内部的诸多弊端,王熙凤病重后,探春作为三人管理小组的干将,兴利除弊,将大观园整治得井井有条,赵姨娘因为二十两丧银前来找探春麻烦时,探春大发感叹:“我但凡是个男人,我必早走了,立一番事业,那时自有我一番道理。”可见探春的确如判词所言——才自精明志自高!

但梧桐更代表了悲凉之意象,比如大家比较熟悉的李清照,她在《声声慢》中就曾借梧桐来表述自己的忧愁: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读《红楼梦》之人,只知道寒风微雨,林黛玉在潇湘馆的窗边,望着千竿翠竹独自流泪的感叹,又有谁想过秋爽斋中的探春呢?
除了梧桐,探春尤喜芭蕉,第三十七回秋爽斋创建诗社,每个人都为自己起了别号,李纨自称“稻香老农”,林黛玉被称“潇湘妃子”,到了探春,因为她最喜芭蕉,于是自称“蕉下客”,结果被林黛玉用“蕉下覆鹿”的典故着实打趣了一番:
探春笑道:“有了!我最喜芭蕉,就称蕉下客罢。”众人都道:“别致有趣。”黛玉笑道:“你们快牵了她去,炖了脯子下酒。”众人不解。黛玉笑道:“古人曾云:‘蕉叶覆鹿’,她自称‘蕉下客’,可不是一只鹿了?快做了鹿脯来。”众人听了,都笑起来。——第三十七回

探春与众人玩笑着说出“蕉下客”之时,可曾想到“芭蕉”二字,已将她的未来命运盖棺定论。芭蕉在传统文学中,一直被当作传达孤独寂寞与思乡愁绪的意象,比较有名的就是南唐后主李煜的《长相思》,当中有“秋风多,雨相和,窗外芭蕉三两窠,夜长人奈何”等悲凉之句,再有吴文英《唐多令》: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纵芭蕉,不雨也飕飕......

很难想象,像探春这样爽利的姑娘,却会喜欢芭蕉这等悲凉之物,也许这就是曹雪芹在冥冥之中为她安排好的结局,按照探春判词所书“清明涕送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一句,再加上红楼梦曲《分骨肉》中有“从今分两地,各地保平安”之句,可见探春最终远嫁他乡,虽有须眉不及之才,却困于女儿身,最终只能落得这么一个悲凉的结局。
芭蕉的悲凉意象,到底还是在探春身上应验了......


本帖de评分: 1 条评分 DB +19
DB+19 2019-11-03

   ˆˆ韶华包包﹤﹤﹤﹤

倾觞不记韶华

ZxID:20720787

等级: 元老
配偶: 冷秋。

举报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19-11-03 0
   ˆˆ韶华包包﹤﹤﹤﹤
亦柏。

ZxID:10853934

等级: 大将
在黑白里温柔地爱彩色,在彩色里朝圣黑白。

举报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2019-11-06 0
精彩,感谢分享
« 返回列表
发帖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