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乃“红楼不红”第634篇文章,文章约4000字,阅读完需7分钟左右。《红楼梦》中四大家族之一的贾家最终败落,这个结果令人叹息的同时,我们不由也会思索,究竟是什么原因让这么一座百年国公府毁于一旦,贾府内部经济腐败、家风奢靡等原因都仅仅是客观因素,若是认真探究下去,最终还是要归结到人的身上,所以贾府凋零的根源,在于贾家再无青年才俊可继承家业,只剩下一群不肖子孙坐吃山空,耗尽了贾家的老底。
这一点贯穿了《红楼梦》的始终,从第二回“冷子兴演说荣国府”开始,曹雪芹就开始下重墨为贾家的败落做铺垫:
冷子兴笑道:“如今生齿日繁,事务日盛,主仆上下,运筹谋画者无一;其日用排场费用又不能将就省俭,如今外面的架子虽未甚倒,内囊却尽上来了,这还是小事,更有一件大事。谁知这样钟鸣鼎食之家,翰墨诗书之族,如今的儿孙竟一代不如一代了。”——第二回
到了第五回“开生面曲演红楼梦”,贾宝玉进入太虚幻境,曹雪芹又描绘了宁荣二公恳求警幻仙子帮助贾宝玉,规引其入正,因为偌大的贾府,有潜力撑起贾府未来的子孙,只有贾宝玉一人,贾家第四代其他子孙,像贾珍、贾琏、贾蓉等辈,皆是酒囊饭袋,所以宁荣二公将贾府振兴的希望寄托在贾宝玉身上:
警幻忙携住宝玉的手向众姊妹笑道:“你等不知原委,今日原欲往贾府去接绛珠,适从宁府所过,偶遇宁、荣二公之灵,嘱吾云:吾家自国朝定鼎以来,功名奕世,富贵传流,虽历百年,奈运终数尽,不可挽回者,故近之于子孙虽多,竟无一可以继业,其中唯嫡孙宝玉一人,秉性乖张,生情诡谲,虽聪明灵慧,略可望成,无奈吾家运数合终,恐无人规引入正......”——第五回
这些种种都说明贾府的败落,经济因素还是其次,人才的缺乏才是关键,那么历经百载,繁荣不衰的贾府,为何却会出现不肖子孙居多的现状?笔者对《红楼梦》文本进行详细探究之后,认为贾府的“不肖子孙”是从贾府第三代开始的,即从贾政、贾赦、贾敬一辈人开始,贾府的子孙素质已经开始走下坡路了,而到了贾宝玉、贾珍、贾琏这一代,情况更为严重,用宁荣二公之言来说就是“竟无一人可以继业”,贾宝玉虽然聪慧异常,可却因为不恰当的家庭教育——贾母的溺爱,导致宝玉不思正业,整日沉溺于女儿堆中,由此也吹灭了贾府振兴的最后一根残烛。
那么为何从贾府第三代开始,贾家的子孙素质就开始下滑?贾家错误的家庭教育是最直接的原因!
仿佛是为了告诉读者这个问题的答案,曹雪芹在第四十五回“金兰契互剖金兰语”中,借着赖嬷嬷之口,将贾家的家教手段详述出来:
赖嬷嬷因又指着宝玉道:“不怕你嫌我,如今老爷不过这么管你一管,老太太护在头里。当日老爷小时挨你爷爷的打,谁没看见的?老爷小时,何曾像你这么天不怕、地不怕的了?还有那大老爷,虽然淘气,也没像你这扎窝子的样儿,也是天天打。还有东府里你珍哥儿的爷爷,那才是火上浇油的性子,说声恼了,什么儿子,竟是审贼!如今我眼里看着,耳朵里听着,那珍大爷管儿子,倒也像当年老祖宗的规矩,只是管得到三不着两的”——第四十五回
赖嬷嬷此番话揭示了贾府三代人的教育方式,分别是贾代善对贾政、贾赦的教育;贾代化对贾敬的教育(第二代对第三代)、贾政对贾宝玉的教育(第三代对第四代)、贾珍对贾蓉的教育(第四代对第五代),而这三种教育方式虽然跨越三代,本质却是一脉相承的,用一句话概括那就是——棍棒底下出孝子!
赖嬷嬷声称贾珍对贾蓉的家庭教育,颇有当年老祖宗的规矩,那么贾珍是如何教育贾蓉的呢?第二十九回“享福人福深还祈福”中,贾母带领众人前往清虚观打醮,期间贾蓉躲去钟楼乘凉,恰好被贾珍看到,于是便发生了这么一幕:
一声未了,只见贾蓉从钟楼里跑了出来。贾珍道:“你瞧瞧他,我这里也还没敢说热,他倒乘凉去了。”喝命家人啐他。那小厮们都知道贾珍素日的性子,违拗不得,有个小厮便上来向贾蓉的脸上啐了一口......贾蓉垂着手,一声不敢说。——第二十九回
贾珍对贾蓉教育如此严厉,颇得当年贾府第二代贾代善、贾代化真传,从赖嬷嬷的话中,我们知道,贾代善当年教育贾政、贾赦,不是用言语教导,而是用棍棒殴打,直把一个“当年也是个风流妙人”的贾政,打成了“假正经”的贾政,而从书中情节来看,贾政、贾赦教育自己的孩子贾宝玉、贾琏也用的是同样的手段。
第三十三回“不肖种种大承笞挞”中,记载了贾政通过棒打的体罚手段来教育贾宝玉:
王夫人一进房来,贾政更如火上浇油一般,那板子越发下去的又狠又快。按宝玉的两个小厮忙松了手走开,宝玉早已动弹不得了。贾政还欲打时,早被王夫人抱住板子。——第三十三回
无独有偶,第四十八回“滥情人情误思游艺”中,因贾琏未能从石呆子手中买回扇子,倒是贪官贾雨村算计石呆子,硬是找借口将石呆子的扇子给抄了,然后献给贾赦,由此引发了贾赦对贾琏的一顿打:
老爷拿着扇子,问着二爷说:“人家怎么弄了来?”二爷只说了一句:“为这点子小事,弄得人家坑家败业,也不算什么能为?”老爷听了,就生了气,说二爷拿话堵老爷......也没拉倒用板子、棍子,就站着,不知拿什么混打一顿,脸上打破了两处。——第四十八回
细数下来,贾府的爷们教训儿子皆是采取“打骂”的方式,这简直堪称一脉相承的贾氏教育,可这种家庭教育方式却并没有培养出优秀子孙,反而出现了贾府不肖子孙居多的情形,这个问题值得反思,“棍棒底下出孝子”的教育方式是否正确?
宁国府的贾敬的一生命运堪称是一个经典的例子,可以用来回答这个问题。
第四十五回赖嬷嬷的那段话中,曾提到这么一句:“
还有东府里你珍哥儿的爷爷,那才是火上浇油的性子,说声恼了,什么儿子,竟是审贼”,贾珍的父亲乃是贾敬,爷爷乃是贾代化,赖嬷嬷此处自然是指贾代化对儿子贾敬的教育方式,她直言贾代化教育儿子贾敬更是严厉至极,直接拿贾敬当贼审问,可见其家教严厉到何种程度。
贾代化的教育方式前期确实取得了暂时的效果,贾敬用功读书,考中乙卯科进士,并袭了宁国府的爵位,可其后便生了出尘之意,一味好道,只爱烧丹炼汞,余者一概不放在心上,这恐怕是贾代化当年“棍棒教育”所产生的副作用,更为严重的是,贾敬对宁国府撒手不管,导致贾珍骄奢淫逸,肆意妄为,加速了宁国府的灭亡之路,书中有如是记载:
如今敬老爹一概不管,这珍爷那肯读书,只是一味高乐不已,把宁国府竟翻了过来,也没有人敢来管他。——第二回
红楼梦曲《好事终》中提到:
箕裘颓堕皆从敬,家事消亡首罪宁。曹雪芹将宁国府败落的起点归结在贾敬身上,此语固然正确,但若是继续深究下去,贾敬如何会从一个科举进士,变成一个不愿沾染红尘的老道,从这层意义上来说,贾敬也只是贾代化“棍棒教育”的牺牲品而已,宁国府的衰落是不是应该从贾家这种近乎严苛的“棍棒教育”上找原因呢?
更为可怕的是,贾府这种“棍棒式”的家庭教育,产生的副作用远远超过众人的想象,贾母深恶贾代善、贾政等人的棍棒教育,这一点从第三十三回,贾母对贾政棒打宝玉的态度上可以明显看出来,而且从贾母的话中也可以得知,贾代善当年也曾笞挞贾政,但被贾母阻拦:
贾母听说,便啐了一口,说道:“我说一句话,你就禁不起,你那样下死手的板子,难道宝玉就禁得起了?你说教训儿子是光宗耀祖,当初你父亲怎么教训你来?”说着,不觉滚下泪来。——第三十三回
由此可看出,贾母强烈反对这种“棍棒底下出孝子”的教育模式,当年她阻拦丈夫贾代善打贾政,如今她又阻拦儿子贾政打宝玉,并用当年的事例来警示贾政。
贾母反对棍棒式的家庭教育,这种思维模式当然是好的,可她并没有汲取教训,而是背道而驰,走向了跟“棍棒教育”完全相反的另一个极端——溺爱贾宝玉!
贾政、王夫人都对贾宝玉寄予厚望,时常教诲,可在贾母的庇佑下,贾宝玉完全放开了自己的天性,他声称“女儿是水作的骨肉,男人是泥作的骨肉”,每日厮混在女儿堆中,时不时偷吃女孩嘴上的胭脂,他厌恶读书,将仕途经济之人称为是“禄蠹”,并拒绝与此类人交往,终究成了一个百无一用之人,而这一切都是贾母溺爱的结果。
第三十四回“情中情因情感妹妹”中,王夫人曾直言不敢拘束宝玉,其实是投鼠忌器,害怕贾母不开心,书中如是记载:
王夫人道:“难道我如今倒不知道管儿子了?只是有个原故......况且老太太宝贝似的,若管紧了他,倘或再有个好歹,或是老太太气坏了,那时上下不安,岂不到不好了,所以就纵坏了他。”——第三十四回
再看第三十六回“绣鸳鸯梦兆绛芸轩”中,贾母为了让贾政少见宝玉,甚至主动替宝玉扯谎:
贾母因怕将来贾政又叫宝玉,遂命人将贾政的亲随小厮头儿唤来,吩咐他:“以后倘有会人待客诸样的事,你老爷要叫宝玉,你不用上来传话,就回他说我说了:一则打重了,得着实将养几个月才走得;二则他的星宿不利,祭了星,不见外人,过了八月才许出二门呢。”——第三十六回
由此观之,贾母对宝玉的宠爱已经达到了溺爱的地步,而这种“溺爱式”教育的产生,正是在“棍棒式”教育的基础下产生的,试想一下,若是当年贾代善能以正常心态对待贾政,而不是随意打骂,或许长大后的贾政仍是个“风流妙人”;贾政若对贾宝玉能循循善诱,而不是动辄怒骂、笞挞,贾宝玉或许也能步入正途,从此好好读书,立足经济之道,委身孔孟之间......
若前期真能如此,贾母又何必溺爱宝玉,说到底,贾宝玉溺爱宝玉,其实只是帮助宝玉在“棍棒式”教育下求生存而已,若是没了这个前提,溺爱自然也会消失。
可贾府二、三、四代却一直盛行棍棒式教育,贾母深恶这种教育方式,为了保护宝玉,由此采取了极端的“溺爱式”教育,从而进一步摧毁了贾宝玉的上进心,让他有恃无恐地成为一个“富贵闲人”,贾府最后一个有能力振兴贾府的萌芽,就这么被掐断了,而贾府大厦将倾的结局,也随之而来......
真正的教育方式应是如何?爱意与严格相结合方为正途,脂批有云:
父母之于子女者,莫失教训说前缘。防微之处休弛纵,严厉才能真爱怜。
此二十八字,天下父母应当谨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