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说,打包两份兔头再登上离开成都的飞机,已经成为了美食爱好者小圈子里某种心照不宣的默契。
“没办法,双流老妈兔头,双流机场特产,飞回去总要
带点狠货。”他们如是说。
不同于兔子的毛茸茸和呆萌可爱,烧好的兔头的确有点可怕。椭圆形,长长的獠牙,两个凹陷的眼睛可能还粘着卤料或者辣椒粉。如果你从没吃过,一定会抱着这样的心态“为什么要吃那玩意儿?长了一副那种小朋友看了一定会哭的样子。”
但那些兔头爱好者则大多会劝说到,“兔头的乐趣尝试两次你就会懂了。我刚开始吃的时候也吃不惯。但到了现在,无论是一个人在家看电视的时候,还是几个朋友宵夜喝酒侃大山的时候,
一盘兔头总是我的最佳选择。”
好吧,那么就试试看。
当你带着将信将疑的态度,第一次面对一只兔头时,又一个问题出现了:
怎么吃它?你显得慌张无措。这种感觉,就像第一次面对一块滑板一样——你怎么也搞不清怎么站在这玩意儿上面而不会摔倒。吃兔头需要门槛,而这个门槛恰恰是很多人喜欢吃兔头的原因。
首先是将
兔头左右两边的
脸颊肉吸去,所有动物的“头”都是脸颊肉最为细嫩;
然后是
用力掰开上下颚,吃下颚
充满胶质的舌头和
兔肉,这是整个兔头最为丰腴和完整的部分;
接着
折开后脑勺,吃鲜中带绵的
兔脑;
最后,上颌(天堂)、眼睛肉这些部位就不着急了,都是一丝丝的小肉,慢慢吃……
别管手上和脸上的油渍,放开啃上那么三两个,吃到兔头上的肉几乎不剩一丝一毫,再咂摸一下嘴里悠长的
卤香、辣味、鲜味和麻味,你才能真正感受到这种食物的魅力。
“别人不会吃的兔头,我却吃得倍儿溜,这种成就感比当街吃鱼翅捞饭还要棒。”刚刚学会吃兔头的小伟如是说。
除此之外,兔头还有很多显而易见的好处:吃一个就需要一段时间,
快乐的时间就这样被拉长了;一个兔头没有多少肉,
即使是晚上吃,也不会感觉到太罪恶;用手就可以吃、冷着就可以吃、如果不是太在意别人的目光,
走在街上也能啃着吃……在成都,最常见的兔头味道是麻辣和五香。
麻辣通常沾着
辣椒粉,不少店家会再撒些
花生碎在上面。而五香则是辣度不高,一股子
花椒大料的味道。当然,四川人在吃兔头上的想象力早已不止于此,不仅有
鱼香味、
火锅味等新口味,还分出了
先麻后辣、先辣后麻、麻辣并进等独家秘方。
会分清兔头的味道只是初级玩家,能在兔头中品出前中后调加尾韵的才是兔头圈子里的大宗师。
来自成都的朋友小王跟我说:“我觉得我在成都的幸福指数降低了。因为过去几年,
房价和兔头的价格翻倍了。”
这也难怪,据说,
四川人每年要啃三亿只兔头。
这源于一个偶然。
四川地处盆地,并不适合饲养大型牲畜,倒是很适合兔子的繁衍。为了
赚外汇,四川在改革开放前后开始大规模养兔。吃兔子的土壤就此诞生。
四川盆地
最开始只是吃肉,兔头不值钱,一度经常被丢掉。1990年前后,在成都市双流镇,一个叫史桂如的中年妇女白天在轧辊厂上班,晚上在自己在门口摆摊卖麻辣烫。
觉得兔头丢掉可惜,她便将兔头在麻辣烫的锅里煮来卖。并不断研发麻辣烫的底料,最终在家门口开了一家名叫“双流老妈兔头”的餐厅,主打“麻辣兔头”,并从此一炮而红。兔头就这样成为了双流的特产,并且从双流传到了整个四川。
这也不是四川人独有的乐趣。其实,因为对投入和条件要求相对较小,养兔产业遍布全国各地。但说起爱吃兔头的地域,除了状元省四川之外,另外却只有两处:一处是浙江衢州,一处是山西大同。
这三个地方相隔甚远,却又有几个共同点:盆地地貌、有一定养兔产业、口味偏浓厚,而兔头的风味,又因为饮食习惯的原因而略不相同。
衢州的卤鸭头兔头
浙江的衢州,西连“不怕辣”的江西、北靠“臭鳜鱼”之乡安徽,口味重咸重辣。又因为地处盆地,交通不便,曾经经济相对落后。所以在本地兴起了吃“边角料”的习惯。
过去冷冻厂的兔头、鸭头、鸭掌不值钱,买回家卤了给孩子解馋,时间长了就形成了衢州有名的“三头一掌”:
兔头、鸭头、鱼头和鸭掌(鱼头是因为衢州靠近钱江源水库,鱼的品质高)。
衢州的“三头一掌”
走在衢州或者整个浙江的街头,随处可见电饭煲里咕嘟着一锅兔头。叫上几个兔头鸭头鸭掌,配上一个锅仔和白米饭,足够几个兄弟朋友畅聊一个晚上。相对于四川兔头,衢州兔头更为细嫩,基本只需要用嘴吸吮,就能将整个兔头吃得一干二净,与此同时,辣度也更为
绵软悠长。衢州日常
千里之外的山西大同,在历史上则是中原汉民族和北方少数民族的混居之地,风格豪迈。近现代以后,又成为了中国的煤都,汇聚着几十万煤炭工人。
煤炭行业辛苦,菜品味道重些,多吃两口饭,才有力气干活,就逐渐形成了浓厚的口味。再加上大同本地的养兔产业的发展,大同兔头就此诞生。
大同兔头
几乎每家本地饭店都会售卖兔头,
烹饪方式是传统北方style:熏、烤、红焖。红焖兔头是五香麻辣咸卤几道真气在
嘴里爆发的味道,熏的和烤的兔头更多是干香,配上一小杯汾酒,能顷刻间让你感到幸福在敲门。
为什么中国人会开始喜欢吃兔头?
最开始只是一个点:因养兔产业而出现了大量弃之不用的兔头。在食品短缺年代,当廉价的兔头和偏重口的地方风味相遇时,人民群众发挥智慧,一道充满特色而又经济实惠的菜肴出现了。
随着交流的增多,人们口味的丰富,甚至有一些猎奇的原因,越来越多人开始愿意尝试兔头;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到了现在,我们开始逐渐爱上了兔头。
这件事,养兔场没想到、史桂如没想到、大多数兔头爱好者都没有想到。
这是一种风味在中国土地上诞生的故事。
你最爱吃谁的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