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2日为冬至节气,这天是一年中白天时间最短的一天。冬至既是节气,也是传统节日,曾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肾病科主任医师王琳表示,在这阴极阳至的时日里,正是养生的大好时机,冬至养生,以调护阳气为重中之重。
澎湃新闻记者 汪锡卿 图阳气渐强,养生好时机
冬至当天,昼短夜长,时差达到极致。虽天寒地冻,却潜藏生机。至此之后,白天会一日长过一日。
古人对冬至极为重视,据记载,周秦时代以冬十一月为正月,以冬至为岁首过新年。冬至开始,天地阳气开始兴作渐强,代表下一个循环开始,为大吉之日。此时气候寒冷,人们活动由盛转衰,由动转静,更利于蕴藏阳气,此时科学养生有助延年益寿。
王琳医生表示,冬至养生,以调护阳气为重中之重,建议可行艾灸神阙穴。 建议于冬至前后四天,加冬至日共九天,每天艾灸神阙穴,每天一次,每次十五到二十分钟即可。具有提升阳气、温通经络,缓旧疾、祛病邪之功。
早睡晚起,御寒防感冒
冬至在养生学上是一个最重要的节气,所谓“冬至一阳生”。冬至是“数九”的开始,养生首要任务就是防寒保暖。老人在早晚气温较低时少出门,适量运动。冬至后,阳气伏藏,养生当注重于“藏”,早睡晚起,勿过度操劳,避免急躁发怒,以免扰动闭藏在内的阳气。
“寒从足下生”,冬天腿脚的保暖尤为重要。
对于血寒的人,可以每天坚持用热水泡脚。如果头部微微出汗,是最好的。此外,怕冷的朋友早上起来的时候,也可以喝杯姜糖水,能温脉养血。
冬至到小寒、大寒,是最冷的季节,患心脏和高血压病的人往往会病情加重,患“中风”者增多,要提高警惕,注意保暖,谨防发作。
阖家团圆,冬至大如年
冬至时家家团聚,举国同庆,古有“冬至大如年”的俗语,留传至今。每到冬至,我国北方会吃饺子,迎冬至,相传这种习俗始于东汉,当时被后人尊称为“医圣”的张仲景,为百姓熬制“娇耳汤”驱寒除病,后人仿制“娇耳”的形状制做食物,就成了现在的饺子。
民间俗语也常说“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户户吃水饺”;在南方则吃汤圆,又叫“冬至团”,寓义团圆美满;而在山东滕州,认为冬至是数九寒冬的第一天,有吃羊肉、喝羊汤的习俗,以驱除寒冷、滋补强身。
饮食补钙,少食多餐
冬至这一天,阴极阳生,人体内阳气蓬勃,最易吸收外来的营养。俗话说,药补不如食补。进补时,饮食宜多样化,适当选用高钙食品,饮食清淡少吃肥腻和过咸食品。冬天阳气日衰,脾喜温恶冷,宜吃温热的食物以保护脾肾。吃饭宜少量多餐。
冬至时节饮食宜多样,谷、果、肉、蔬合理搭配,适当选用高钙食品。
中医认为,女属阴,为凉性。女性如果不注意保暖就会出现月经不调、痛经等不适症状。女性冬至吃些肉类可中和寒气,加快内分泌,增强机体的抵抗力,来应对严寒。
吃肉御寒,进补有禁忌
不过,尽管冬至吃羊肉有滋补功效,
但吃完羊肉火锅后不宜马上喝茶,否则会使茶叶中的鞣酸与肉中的蛋白质结合,诱发便秘。羊肉也不宜与醋同食,因为酸味具有收敛作用,会使温补作用大打折扣。
羊肉也不宜与南瓜同食。因为南瓜属于温热食物,两者放在一起吃极易“上火”。同理,
在烹调羊肉时也应少放辣椒、胡椒、生姜、丁香、茴香等辛温燥热的调味品。另外,
鸡汤虽然也是大补,但并非人人都能喝。鸡汤里的鸡油大都属于饱和脂肪酸,胆道疾病患者、胆囊炎和胆结石症经常发作者不宜多喝鸡汤,否则易引起胆囊炎发作。
鸡汤有刺激胃酸分泌的作用,有胃溃疡、胃酸过多或胃出血的病人,一般不宜喝鸡汤。鸡汤内含有一些小分子蛋白质,患有急性肾炎、急慢性肾功能不全或尿毒症的患者,喝多了鸡汤会引起氮质血症,加重病情。
推荐食疗方:羊肉炖萝卜
白萝卜、羊肉洗净切块,锅内加水将羊肉入锅,开锅后5分钟捞出羊肉,水倒掉,重新换水烧开后放入羊肉、姜、料酒、盐,炖至六成熟,将白萝卜入锅至熟。此方益气补虚,温中暖下,对腰膝酸软、困倦乏力、肾虚阳痿、脾胃虚寒者更适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