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岁那年,突然看懂了三国演义!

社区服务
高级搜索
猴岛论坛奇闻&笑话三十岁那年,突然看懂了三国演义!
发帖 回复
正序阅读 最近浏览的帖子最近浏览的版块
2个回复

[经典转帖]三十岁那年,突然看懂了三国演义!

楼层直达
花开那年丶

ZxID:20774595

等级: 版主
๓ 校园青春欢迎你๓

举报 只看楼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20-03-13 0

编辑

三国时期,英雄辈出,一直是人们热衷的历史研究对象。写三国时期的作品也不在少数,从我们最熟悉的四大名著之一《三国演义》,到去年的《军师联盟》与《三国机密》等。三国的往事,是说不尽也道不明。我们知道诸葛亮神机妙算,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却不明白三国局面出现的因果原由,又为何最终会以司马家终结?是运气还是实力?古往今来,人们从各个角度来探索三国往事,有从历史事件来分析三国,或从家族渊源来探索三国,更甚者从人物关系来解读三国。

三国之事,看似只是一个时代的变迁,实则暗藏玄机。那些看得见的争斗不休,看不见的权谋之争、君臣成败、地区矛盾等,都是导致三国局面出现与结束的重要因素。而我们通常读三国,大多是偏向于读他们的历史故事,很少会去分析这些因果关系。正是我们所忽略的,反而成为至关重要的东西。读三国,不仅要读三国之事,更要了解三国之因果。

桓大司马所著的《宿命三国》,从前朝制度、儒道法家思想的盛行、君臣关系与斗争等各个角度来分析三国局面的因和果。选取三国时期十位具有代表性的人物,从他们的事迹探索三国机密,重新梳理逻辑关系,使得三国之事脉络更加清晰明了。他用通俗易懂的方式诉说三国,以独特的见解解读三国。汉室、世家、诸侯、儒生,他们在这场斗争中各自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而那些历史事件就真的如我们看到的那样吗?它背后隐藏的因素才是真实的一面。三国时期,一群素不相识的人卷入了这场斗争,而等待着他们的是宿命还是他们的不认命?

用大历史的眼光去审视一段历史

问题:研究历史的兴趣是在什么时间产生的呢?对你来说又是什么原因呢?

桓大司马:我虽然从小喜欢历史,但高中开始兴趣转向诗词,所以大学选了中文系,不是历史系科班出身,很长时间内也没有特意去看三国史方面的学术专著。后来是我想写一部跟三国有关的书,发现三国历史我说起来头头是道,要写出来就磕磕绊绊,不顺畅得很,这时候觉得想给人一杯水,自己得有一壶才行,于是就发愤去读学术专著,大概从2009年开始吧,用业余时间可能读了一两百本专著,当然不限于三国,不过涉及三国的也占了一部分,这个过程中看三国的眼光就在不断提升了。

问题:这一两百本专著都是涉及哪些方面的?或者说想要了解一个问题该怎样展开对它的研究呢?

桓大司马:是这样的,我在三国史之外,对两晋十六国和南北朝的历史也很感兴趣,有一些积累。从2010年开始,我就想写一部完备而通俗的读物《魏晋南北朝史》,当然,一个时代的历史要写好,不能不了解其来龙去脉,也就是对其前后朝代的历史也应具有相当的认识,所以对于魏晋南北朝之前的先秦两汉、之后的隋唐五代我也看了不少学术著作,就是为了找出魏晋南北朝的若干脉络和线索,好贯穿在具体事件和人物的写作里面。

为了开拓思路,学术著作方面我也不是专看中国的,欧美和日本关于中国史的专著也看了不少,尤其是日本的,他们既能理解中国文化又具备现代的学术方法,在中国史方面有不少创见,宫崎市定、谷川道雄、川胜义雄等大学者的著作都给了我很大启发。为了对魏晋南北朝的“士族”进行定位和评价,也看了一些欧洲史、内亚史和日本史书籍,对比中国士族跟各国贵族的异同。

另外刚开始看历史的时候,我只对军事史和政治史感兴趣,多数男生应该跟我是一样的。后来发现三国时代很多事情只从军政角度去解释是解释不通的,强行解释出来说服力也不够,我越往后越感觉应该关注当时人的想法和当时社会运行的状态,于是对观念史、学术史、文化史、艺术史、社会史、制度史、生活史分别产生了兴趣,一个一个领域去了解,对三国社会的认识加深以后,发现很多三国事件的迷雾就能够揭开了,之前不能是因为看问题的角度过于单一,以及过于用现代人的思想观念去套古人。

问题:能分享一下这样深挖一个问题的感受吗?在很多人看来或许这个过程会有些痛苦?支持你钻研下去的动力是什么?

桓大司马:这个过程既烦恼又享受,大概每半年整体认识能够更新一次,今日之我已非昨日之我,感觉比以前认知加深,这种醍醐灌顶的快感自然是属于个人的“箪瓢至乐”,但也让我对当下持有的认知抱有充分的警惕和反思,因为我知道迟早有一天认知会再度更新,那时候回过头来看今天又会有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

当然,经过多年的积累,我觉得应该是找到了魏晋南北朝的一些线索,其中可能还有些独到的地方。用大历史的眼光去审视一段历史,用布罗代尔的长时段、中时段理论来分析一段历史,能得到许多不一样的看法。魏晋南北朝的线索实际上就是从汉到唐的演变线索,汉唐这两个帝国为什么如此不同,要到魏晋南北朝去找答案,而三国正是魏晋南北朝近三百年历史的开端,是汉唐演变的一个部分,看三国而联系汉唐,可以得到许多单看三国得不到的东西。比如我们可以发现刘备从幽州老家带出来的核心部曲战斗力颇强,小时候可能认为是因为关羽、张飞厉害,后来对比一下东汉初年汉光武帝依仗渔阳、上谷突骑(多由乌桓族人充任)夺取天下,就可以知道幽州一带受游牧民族影响,出产上佳的骑兵是有传统的。

讲一个怎么甄别历史的小故事

问题:能不能分享一个您甄别历史的故事?

桓大司马:对于袁绍让大将军何进招外兵进京杀宦官,结果招来董卓这事,我的见解就有一个深化的过程。

一般大家容易认为袁绍、何进是因为愚蠢才去招董卓来杀宦官,结果导致董卓占领京都,废立皇帝,搞得天下大乱,而曹操认为杀宦官“一狱吏足矣”,不用这么兴师动众,智商甩他们十几条街。

一开始我当然也是认为的,不过后来读王夫之《读通鉴论》,里面说到袁绍跟董卓顶牛时说了一句话“天下健者,岂唯董公”,从这里“其心可知矣”,也就是说袁绍的野心不在董卓之下,那么他的行为就很好理解了,他劝何进招外兵进京,是想干掉宦官之后,连何进一起干掉,自己掌握朝政。

为什么招董卓呢?联系东汉的社会史和观念史可以知道,因为董卓是袁家的门生故吏,按东汉的伦理,门生故吏需要为举主的家族服务,所以袁绍自信董卓会对自己言听计从,俯首帖耳。那么这么一看,袁绍也是聪明人,只有何进是蠢人。

后来仔细检索史料,发现何进也曾经提拔董卓当东中郎将去打黄巾,也就是说,董卓也是何进的门生故吏,所以何进进京也未必听袁绍的,他也有可能听何进的,这么一看,何进也不蠢了。那么何进、袁绍、董卓这三方搞的到底是什么事,需要有一个重新的认识。

那么再进一步追根溯源,从东汉史找源头,就会发现外戚和宦官的斗争十分惨烈,东汉中期以来死在宦官手上的外戚有窦宪、邓骘、阎显、梁冀、窦武等,当权的外戚基本上没一个能逃脱,何进要杀绝宦官的心就可以理解了,但要杀绝,何进的姐姐何太后不同意。

以前我们会认为何太后手上没有兵,跟何进又是兄妹,容易搞定,后来深入探究了东汉的政治传统以后,可以发现皇太后的地位很高,因为东汉推崇儒学,皇帝年幼时,基于儒学“孝”的原理,皇太后作为小皇帝的母亲可以取得名正言顺的执政权,只是除和熹邓太后之外,别的几个太后没什么政治才能,所以委政于父兄而已,所以何太后是何进执政的合法性来源,地位是不容易撼动的,后来还发现何皇后不是完全没兵,利用同母异父的兄长何苗(本姓朱)的部队来制衡同父异母的兄长何进。至于亲情嘛,权力越大、越集中亲情越不管用,所以何进重用袁绍、召唤董卓还有在何家三兄妹中争取主导权的意思。

经过这一番抽丝剥茧的分析,认识自然加深了,就是皇权集团(外戚权力来源于皇帝,也是皇权集团一员)内部矛盾制造了地方实力派的纷争,以往认为三国乱世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地方权重,现在看来还是皇权先打开了潘多拉的盒子

本帖de评分: 1 条评分 DB +19
DB+19 2020-03-14

   ˆˆ韶华包包﹤﹤﹤﹤

南京市民李先生

ZxID:65574215

等级: 元帅
你会不会忽然的出现,在街角的咖啡店。

举报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2020-03-15 0
真不错
倾觞不记韶华

ZxID:20720787

等级: 元老
配偶: 冷秋。

举报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20-03-14 0
   ˆˆ韶华包包﹤﹤﹤﹤
« 返回列表
发帖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