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墨画中的“太阳”去哪儿了?

社区服务
高级搜索
猴岛论坛贴图&拍客中国水墨画中的“太阳”去哪儿了?
发帖 回复
倒序阅读 最近浏览的帖子最近浏览的版块
2个回复

[图文分享]中国水墨画中的“太阳”去哪儿了?

楼层直达
花开那年丶

ZxID:20774595

等级: 版主
๓ 校园青春欢迎你๓

举报 只看楼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20-04-15 0

我们精心打造每一篇文章,只为您的每一次阅读都有价值!
在中国传统的水墨画中,太阳似乎并不重要,尤其是在古代水墨画中几乎看不到太阳。
太阳的存在,偶尔会以光影的形式表达,虽然一直以来,光影都被认为是西方绘画的专利,甚至有一种观点认为,中国水墨画是排斥对光影的描绘的,古代中国画家可能并未意识到光影的存在。
古人很少表现光的原因,真的是由于他们对自然界没有科学的认识,没有严谨的透视和推理能力吗?

▲文征明《关山积雪图》局部
早在汉朝就有了“立竿见影”的说法,另外还有“波弄日光翻上栋,窗含烟景直浮空”“低昂黄金杯,照耀初日光”“戈船破浪飞,铁骑射日光”等诸多描述光影的诗句。

▲董源《寒林重汀图》
在中国水墨画中,也很早就有对光的描述与运用。
东晋顾恺之说:“山有面则北向有影”已经涉及到了明暗受光关系。清代龚贤的《龚半千课图画稿》中又说:“阳者日光照临处,山背石面也。”同代丁皋也直接对受光关系进行了描述,“凡天下之事事物物,总不外乎阴阳,以光而论,明日阳,暗日阴。”对物象的受光关系以阴阳的概念来诠释。
这说明,光影元素早已存在于中国画之中,只是相对沉淀的更为深沉罢了。

▲荆浩《匡庐图》

▲范宽《雪山萧寺图》
中国水墨画的一个强大优势是拥有极为灵活的灰调子,墨分五彩,墨以浓淡的渐变就能呈现光的方向,但古人并不那么画,因为古人不懂素描,古人表现光线相背时也用线条的虚实。
众所周知,中国画是线的艺术,无论画工笔重彩还是水墨写意,都离不开“线”的表达,“线”是中国画独特风格的标志,物象的空间块面也被抽象的点线所取代。

▲文同《墨竹》
文人画兴起之后,更是将这一抽象因子运用到了极致。在文人画家的眼里,物象的真实形态,已不十分重要,所有画面里的物象,都是抒怀遣兴的工具。对于冗繁的东西(包括太阳)能舍则舍,绝不过多的表现,简约成为主流审美标准,从而也使中国水墨画在世界艺术的苑丛中显得卓尔不群。
中国画对光影的表现,更多是按照自己的感觉来发挥,而留白,就是中国水墨画表现光的方式。
清代华琳在《南宗抉秘》中提到:白,即是纸素之白。凡山石之阳面处……云雾空明处……以之做天、做水……做日光,皆是此白。
中国水墨画中的光,通过留白来实现,水和天也是。
但留白并不是不着一笔的绝对空白,“墨即是色”,墨的浓淡变化就是色的层次变化,留白也可以是一种构图法,即以无相表意象,达到“言有尽而意无穷。”

▲徐渭《焦石图》

▲徐渭《水墨荷花》

▲陈淳《猫蝶图》

▲陈淳《竹石图》

▲八大山人《荷花图》
中国古代画家并不直接将看到的景物照搬于纸上,而是先将其转化为个人感受,再通过情感发酵挥洒而出。于是,画竹非竹,而是画竹的苍劲,画柳非柳,而是画柳的婀娜,画云非云,而是画云的卷舒……太阳,即便有也多会被云海遮蔽,这样才更显缥缈、虚无的意境。
还有一种解释,古代以水墨为阴,以日为阳,故不能存在于同一幅画中。
也因此,画月亮的才比较多吧!
用留白来表现光,除了缘于对意境的极致追求,还因为绘画工具和材料的特殊性,中国古代绘画多用于宣纸和绢帛,与水墨相结合涂抹出的光芒,显然过于浓重与粗拙,而留白的运用,则会留下更自由更轻盈的想象空间。
于无声处听惊雷,于无色处见繁花。
以“无穷之趣”表达出的气韵、力度、传神,才是古代画家真正的意趣所在,因而,当自然界的“光”与“似与不似”的绘画理念相遇时,就诞生了独具东方审美气韵的写意之光。


戳下方视频,了解瀚墨云桥APP


一款集书法、绘画、篆刻等
为一体的专业 教学APP

小瀚精选
王蒙和倪瓒的两种人生态度!
一幅山水画第一眼会看什么?
说好的低温呢?看看那些“天价”中国画!
当你读懂了花押,也就读懂了他们!
-搜索了解艺术家-
- 搜索了解艺术观 -
本帖de评分: 1 条评分 DB +20
DB+20 2020-04-16

(๑•̀ㅂ•́)و✧   贴图·拍客欢迎您~و  ღ

海比天蓝

ZxID:99267

等级: 版主
配偶: 草莓
独自美丽

举报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20-04-16 0
(๑•̀ㅂ•́)و✧   贴图·拍客欢迎您~و  ღ
亦柏。

ZxID:10853934

等级: 大将
在黑白里温柔地爱彩色,在彩色里朝圣黑白。

举报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2020-04-18 0
Thank you for sharing.
« 返回列表
发帖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