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关于“技与道”视频项目[/b]
技与道,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中蕴含的一对核心的相对相生的概念,这也是艺术创作中不断被探讨的话题,也是千百年来中国艺术家不断在艺术实践中不断要思考的问题。北京画院建院60多年来,一直聚集着一大批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精英画家群体,他们不但是艺术创作的主力,同时也是涵永中国艺术精神、传承绘画技艺的艺术教育力量。这些艺术家在艺术创作与教学实践中,无不在探索和省思技与道的关系问题。
2018年,北京画院启动了“技与道”视频项目,和雅昌艺术网、艺术头条共同合作对北京画院的画家的创作理念进行梳理,对画家进行了采访和拍摄,旨在为画家记录在一定时期内的艺术创作、教学传承与学术思考,希望以画家个体为单元线索展现北京画院的创作与教学风貌,以促进美术界与社会各界加强对北京画院画家群体的了解。2019年,我们继续以“技与道”为主题,推出系列专题片,本次推出艺术家买鸿钧:
[img]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200421/4aafd53a99dc4aae922aeab49a3891fd.jpeg[/img]
买鸿钧巨幅《江山万里云水阔》创作现场
谈及中国画,笔墨是其核心问题,但是对笔墨的理解,却也是当下探讨中国画的难点。关于中国画的笔墨要求,在北京画院画家买鸿钧看来,尤为重要。他在绘画中强调对传统笔法、墨法的研究和探索,他敬畏传统,也在这个过程中被打动。
作为从传统文化的浸染中成长起来的艺术家,买鸿钧是一个典型的“当代文人”。性格淡泊,深居简出,他认为当下的艺术家,虽然要步入生活,但依然需要在书斋里思考,去完成笔墨中的探寻。
[img]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200421/5173e8b3c3f14c4fbd28aaf0508a3df4.jpeg[/img]
买鸿钧《江山万里云水阔》360x870cm 中国画
[img]https://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200421/64280e6991b9475aaac7c5b769b289e6.jpeg[/img]
买鸿钧《龙泉夏韵》 96x96cm 纸本 2018年
他认为艺术并不局限于中国画,他强调广泛的修养,强调书画同源。他认为,中国书法是几千年来一直在延续的艺术形态,中国绘画的无数种绘画语言都来源于书法。赵之谦讲“画之道本于书”画画的这门艺术,其根本是书法。“一线横空若有生,这个线条能够传递无数的这种形态、形制和情绪”,买鸿钧说,书法中抽象的线条,单一的墨色,却以轻重缓急、抑扬顿挫传递情绪,打动你我。
买鸿钧爱听京剧、擅作诗文,精修书法与绘画,并在书画实践中长期坚守对传统笔墨的追求。同样打动买鸿钧的,还有诗文、胡琴、戏剧,唱腔上的隽永、婉转、字正腔圆,每一个发音都耐人寻味。也如绘画中的线条和书法中的笔锋。他认为传统文化都是相通的。
他把传统艺术比作一场盛宴,赴一场丰盛美满的盛宴,自己甘之如饴。
[img]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200421/e16e4dfa434b453c866f4e83f78cc0a5.jpeg[/img]
买鸿钧 《楼上楼》 47x72cm 纸本 2016年
[img]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200421/bcc9318a02f948088dcc078eee08fccf.jpeg[/img]
买鸿钧 《铁烟撼山河》 198cm×292cm
[b]对话买鸿钧:[/b]
[b]采访者:[/b]买老师您好,首先能否谈一下您所关注的中国画问题?
[b]买鸿钧:[/b]中国绘画,尤其是作为个人的绘画艺术来讲,放到传统绘画里都是很短暂的。我渐渐的明晰和认识到,如何把我们所认知到的中国绘画的笔墨语言,应用到自己对生活的感受、对生命的体悟中,并去把握它,得心应手的运用它。从现实、生活到艺术作品,进而延伸到创作的艺术高度,和作品的精神含量,这是一辈子要去做的事情。所谓艺术家,虽然我们要步入生活,但是还是要在书斋里思考,关注笔墨。
[b]采访者:[/b]提及笔墨,这应该是关于中国画一直在谈的话题,尤其是近些年来,关于中国画笔墨的探讨更加深入,您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b]买鸿钧:[/b]从徐悲鸿先生那个年代将素描教学引入到中国来之后,造型开始作为中国绘画的教学体系基础,那么中国传统绘画该如何走?这一直是在探讨的话题,当初潘天寿先生提出来中国画和西画是两个完全不同体系,在现在这个多元的时代,各类美术思潮都已司空见惯。但是作为传统中国绘画的学习者,我们最后探究的还是在笔墨语言的挖掘和应用上,这些年来,很多人已经忽略了笔墨这两个字的实质意义,笔就是要笔笔写就,见笔可以传情达意。
关于笔墨的认知,不仅仅是我们这一代人,百余年来我们经历了洋务运动、新文化运动,对传统文化、笔墨的认知,对传统美学的认知,其实都没有传承下来,所以笔墨传统的断代其实也是文化传承的断代。我们如今重新去认知传统,只能往前再去追。
[img]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200421/97bec4bd87c54c18a0d2454ff0e22f77.jpeg[/img]
买鸿钧
[img]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200421/a3de475a849f48f9828ffba77f929a10.jpeg[/img]
[b]采访者:[/b]此前采访王明明院长的时候,他也提到了同样的问题,当我们今天再去追传统,要重新补课,您觉得该去关注什么?
[b]买鸿钧:[/b]艺术发展有它的规律,科技发展是建立在已有科学的基础上,艺术也是如此,能够流传下来的艺术之所以流传下来,是因为它是恒久的、能够打动人并有精神含量在其中。中国绘画是通过笔墨语言去传递精神的,如果你舍弃了笔墨,你就舍去了能够反映精神情怀的因素。
宗白华先生说过,欧洲艺术的最高代表是建筑,中国艺术的最高代表是书法。几千年来,中国书法从来没有中断过,中华民族的这一伟大艺术形态,从甲骨文到金文、小篆、大篆,到行书、隶书、楷书,再到当代的流行书风,是有浩瀚的历史和一脉相承的传承,传统绘画也是如此,所以中国传统文化、中国书法、中国绘画都是有自信的。
艺术如何作为一个学科提出来,我认为就是要重新回归。我们如今再去关注传统绘画,很多小尺寸的作品,我们总能观看很久,因为画里有笔墨精神和时代印记,我们容易被打动。
[img]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200421/dcf5935dbdc544a0823dad6f8c6e6420.jpeg[/img]
买鸿钧 《九华春韵》 69x84cm 纸本 2012年
[img]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200421/deb24219def048c0b8e30f8bae2822d2.jpeg[/img]
买鸿钧 《晴空接青翠》 36x69cm 纸本 2016年
[b]采访者:[/b]您刚刚谈到了书法在中国传统艺术中的重要性,能否详细谈一下?
[b]买鸿钧:[/b]我觉得如果要谈中国画的发展继承,书法是重中之重,没有书法谈不上中国绘画的发展。中国绘画的无数种语言都是从书法中来,浩浩荡荡的传承一定是有源之水,有根之木。赵之谦《章安杂说》中讲“画之道本于书,书不工而求工画,如小儿未离乳先哺以饭,虽不皆受病,而瘠与弱必不免矣。”,画画的这个技术,书法是根本的。
中国画总是谈线条,和西方的造型体系不同,并非说中国画不谈造型,而是只用一个线条画出味道和神韵,用抽象的线条传达出力量和情感。我们看八大山人的画很简单,即使是一幅很大的作品,就几根线条,但是画面却不空洞,反而觉得很有力量,这就是线条本身的生发的光芒,是艺术家个体生命通过线条传达出来的能量。
我跟一些书法家开玩笑,我说你们都是圣人,我们画画的都是匠人,写书法是圣人做的事情,画画是匠人做的事情,为什么这么说呢?画画是通过物象让人看懂,而书法则是通过单一的线条,通过线条和墨色在宣纸上的轻重缓急、提案顿挫,就能把人打动,这就是书法用抽象来传递情绪的高级之处。比如我们看岳飞的《满江红》,打动我们的不仅仅是文字,而是“还我河山”的怒发冲冠。同样,我们看《兰亭序》《自叙帖》马上都能想到这个人和他的情绪, 看到徐生翁的作品觉得那么天真、可爱,看到弘一的书法马上就会安静、平和,看到徐渭的书法会觉得张扬、蓬勃。
[img]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200421/db6d7909bd134963981bc5f76740298a.jpeg[/img]
买鸿钧 《观陆俨少画展杂诗》
[img]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200421/1403021d65914d0dbe96de2548727bcc.jpeg[/img]
买鸿钧 《 唐诗数首 》
梁武帝评论蔡邕的书法“骨气洞达,如有神力”,也就是人的精神、情绪、状态,都能在他的书法中体现出来,他们的作品之所以成为经典,除了技法之外,还有他们的艺术修养,能够把他这些情绪传递给我们。
[b]采访者:[/b]那在传统绘画艺术家里,绘画艺术家的用笔、用墨是如何受书法影响的?
[b]买鸿钧:[/b]回顾一下历代绘画大师的作品,潘天寿线条的“清刚”,吴昌硕线条的“雄浑”,齐白石的“恣肆”,傅抱石的“奔放”,黄宾虹的“隽永”,每个艺术家的线条都是他绘画作品的直接体现,他们所追求的艺术理念、艺术思想,都在他们线条上体现出来。所以,我们认知线条,如果只是通过绘画造型去认知,显然是不够的,一定要通过书法的锤炼。
[img]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200421/2b54a69e66944652a0b4d857232c3b4b.jpeg[/img]
买鸿钧 《大岭沟之秋》 40x58cm 纸本 2004年
[img]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200421/34341479ae7140e98aaf825c1b4518db.jpeg[/img]
买鸿钧 《京北大岭沟写生稿》 45x130cm 纸本 2004年
作为艺术家,我们常讲一根线条,横空若有生,一根线条能够传递出无数的形态和情绪。纸张、毛笔、墨汁的转换总是不一样的,但是恒久能存在的,是艺术家个体的能量和他的艺术习惯,他们的作品都会通过线条去呈现出来,中国画家要会用笔、用墨,就像武术家一样,你要把剑用活了,不能只是会刺一下,要会砍、会劈、可以挑、可以撂,人剑合一。画家一辈子就是在玩一只毛笔,把它玩顺了就可以了。
当年李可染先生跟齐白石学画,他问先生:“拿毛笔有什么讲究吗?”齐白石不太善于表达,他想了半天说:“握好了,别让它掉下去。”先生并不是说不让它掉下去这个概念,其实是你要有能耐使唤它,要有用笔的能耐,线条如何通过干湿浓淡、逆来顺往,提案顿挫去传达情绪。齐白石说:“画家需有笔才,方可使观者快心”。
[b]采访者:[/b]您个人受传统文化的影响,不仅仅是书法和绘画,您经历了传统文人式的成长方式,书法、绘画之外还包括诗词、京剧、武术等,这样的成长方式带给您的艺术有哪些不同?
[b]买鸿钧:[/b]王维讲画中有诗,诗中有画。作为一个画家,要创作美,诗性一定是要存在的,所谓诗性就是看到绘画要有种情怀和关爱,诗性语言、文学语言是和绘画共同存在的。比如前几天去成都,在路边摘了一朵梅花,我感受到成都那个成熟的美,就很有感触,回去我就写了那么几句:“初到容城便有诗,中年实悔入川池,缓花溪畔梅开早,青州敬取第一支”。那种愉悦的心情就像是一幅艺术作品,源于对大自然的认知、感悟,这就是一种情感、情绪和大自然这种交融的产物。
[img]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200421/119220e3bc3942db834dc28f1e6c457d.jpeg[/img]
[img]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200421/a28f8b32d3a34a3b9671009a21798289.jpeg[/img]
中国的戏曲和绘画相通的则是那种唱腔和腔调,戏曲的隽永、婉转、耐人寻味,字正腔圆和绘画书法的一笔、一横是很像的,要有行笔,要有藏头、护尾,要有力度,才能呈现出形态的美,有力度,唱京剧和书法绘画是相通的。我曾经跟何海霞先生学山水,何老画山水被称为鬼手,他很有能耐,不用尺子就能够把亭台楼阁画的非常精到,像建筑师一样。我曾经问何老:您的松树画的是哪儿的松树?他说:“很多人问过我画的是哪里的松树,我这不是自然中的松树,我这是京剧舞台上的松树。”我问他这是什么意思,何老就站起来比划舞台上的造型,左顾右盼。观众看到的戏曲形象就跟中国画的构图一样,都是相通的。
武术也是如此,武术讲究出拳要有力,拳要先回来再出去,胳膊不能太僵直,要收缩,就像书法写字是一个道理。
[img]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200421/5deb41f203784ce8b47f1e2faa6fe335.jpeg[/img]
买鸿钧 《长林秋风动》 66x138cm 纸本 2011年
[img]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200421/b5f5bd204c114703a594c3d533ae7f34.jpeg[/img]
买鸿钧《峡谷秋深》(北京画院藏)230×145cm 2007年
[b]采访者:[/b]谈了关于笔墨、书法和线条的话题,买老师您自己在中国画创作当中是如何实践这种笔墨观的?
[b]买鸿钧:[/b]我的创作方法就是画面不太过多的描摹,尽量保证最原始的笔墨状态,绘画过程中,我尽量保持能够一笔完成,就不要第二笔了,但这确实需要很长时间的反复摸索。我们讲中国画家的创作从60岁才开始,之前都是摸索,逐渐让自己的绘画和生命结合,伴随着对生命、自然和物象的体悟,经历漫长的过程,就像古人说的人书俱老。
[b]采访者:[/b]那在您的创作中,是否有对于笔墨的越来越深的体悟?能否结合着谈一下您的艺术创作轨迹?
[b]买鸿钧:[/b]每一个艺术家在不同的阶段,都会对艺术有不同的体会。我的艺术成长经历从早年的学习到大学阶段真正进入系统的学习,正值80、90年代时期,我也追风学习和模仿了当时流行的艺术风格。
我去了一趟敦煌,看到色彩很厚的敦煌壁画,斑驳迷离的景象,我了解到中国画里的皴法都是宋以后才形成的,唐以前的绘画没有皴法,却能在勾勒、填色中描绘的那么隽永,对于此我特别迷恋,在绘画中持续探索了相当长一段时间,这批作品获得较好了的评价。
[img]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200421/19b8f97a0fbc4278a2be751e758cfc6b.jpeg[/img]
买鸿钧《云冈寻梦》(中国美术馆藏) 152×140cm 2007年
随着对于书法、绘画的逐渐深入的认知,我觉得我的性格是追求对于自然的回归,关注中国传统绘画写意性的表现,关注笔墨。我喜欢滴两滴墨就呈现出来无限变化的景象,追求中国绘画传统的写意精神,这也是我近些年来深入实践的艺术方向。
[b]采访者:[/b]您如何看待“技和道”之间的关系?
[b]买鸿钧:[/b]我们讲技近乎道也,艺术家有很多想法,要通过技法手段来实现,就要锤炼你的手段。作为对传统学习的艺术家,如何通过笔墨传递他们的情绪,这样的技法需要掌握在自己手上,要表达出来某种笔墨状态,需要训练背后的功夫。
[img]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200421/ef923f284dd2475a99705bc997312481.jpeg[/img]
[img]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200421/b55530cb80d04615b208a877372bfee1.jpeg[/img]
[img]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200421/76def156b3e04ddbae68078deae75c50.jpeg[/img]
买鸿钧写生教学现场
[b]采访者:[/b]您如何看待北京画院的师傅带徒弟的教育模式?
[b]买鸿钧:[/b]我觉得北京画院师傅带徒弟的这种教学理念,是一种传统的教学理念,尽管它是最传统的,但也是很前卫的。画院这种教学模式,学生可以从老师那里学到用笔、用墨,他们一起出去写生,了解老师的选景、取景理念,以及做事、做人等整个生命状态,学生能完整体悟并吸收老师身上的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