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遁入山林,终成“现代绘画之父”

社区服务
高级搜索
猴岛论坛贴图&拍客他遁入山林,终成“现代绘画之父”
发帖 回复
倒序阅读 最近浏览的帖子最近浏览的版块
1个回复

[图文分享]他遁入山林,终成“现代绘画之父”

楼层直达
花开那年丶

ZxID:20774595

等级: 版主
๓ 校园青春欢迎你๓

举报 只看楼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20-04-23 0
他遁入山林,终成“现代绘画之父”

《乡村寻美记》名作解读之一 高妃

塞尚《圣维克托山》
塞尚遁入山林,他在对大自然的观察中逐渐摸索出全新的绘画之道。
[img]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200422/76f087d19bbb46218d72f8052f39854a.gif[/img]
[img]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200422/e5a3b0a23fa446389ec29fe86373057d.jpeg[/img]
《乡村寻美记》封面
[b]解 读[/b]
《圣维克托山》
初看塞尚的《圣维克托山》,我只觉笔触凌乱,像打翻的各色马赛克,推推搡搡地趴在布上,没有一笔是连贯的,就像是一个初接触绘画的孩子,既谨慎又想放开胆子,却难以画到正确的位置上去。
[img]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200422/8f4a790e7fee47838a921f6cf811dcd9.jpeg[/img]
现代绘画之父”称誉的塞尚画的《圣维克托山》
神奇的是,我在了解中国山水画对于景物的选择原理后,才开始渐渐懂得欣赏塞尚的画作:中国古人会观察山的不同角度,眼睛如飞鸟四处寻觅最佳的景色,将选取的不同局部在脑中结合,再在纸上完整地呈现,如西面的山石加上东面的枯松,南边的雅舍配合北边的溪流。他们志在展现景物的气韵和整体美感,至于局部摆放位置的准确与否则排在其次。
[img]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200422/85c1197781ac40e6a34f2b4ae38de9b5.jpeg[/img]
王希孟《千里江山图》局部
从这个角度再看塞尚的画,便不难发现其与山水画之间的相似之处:塞尚也在塑造出眼中物体的整体观感。尽管他以油画为媒介,色彩种类较山水画要丰富许多,在块面拼接上不免显得有些错杂。但一旦离远了看,画面依旧保持了视觉上的和谐,不同景物之间也有着较为清晰的交界线。这与塞尚对古典绘画传统中的明晰性、复杂性、巧妙的结构、细腻杰出的表现方式的崇拜密不可分。
既追求突破又坚守传统,塞尚就是这样一个无比矛盾的人。他认为印象派的画法过于关注瞬间的局部现实,失去了创造调和复杂之美的艺术传统,加上当时艺术圈无人理解他的理念,因此毅然离开巴黎,回到家乡艾克斯独自钻研新的艺术路径。
在他看来,无论是学院派还是印象派,都没有真正摆脱传统画法与透视学的约束,“什么是物体真正的结构画法?可否用色彩直接塑造复杂的形体?” 他向自己发问,在《圣维克托山》画面中,那些原始的笔触是塞尚力图解答问题的证明——他强迫自己放弃以往学习过的所有绘画手法,用心体察每个景物带来的感受,再进行精心的组合排布,在平面之上呈现多维角度的复杂观感。
[img]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200422/a880dd038c1647ad9cae42e22fb7b860.jpeg[/img]
《圣维克托山》局部
对于任何人来说,摆脱带透视的事物观察经验都很难,我们同时用两眼望向外部,从而大致得出完整的立体物体与我们的距离感受,以确定自身处在环境中的位置,而一旦物体的体量感产生解构或混乱,稳定的视觉观感不复存在。在如此不确定的环境中,我们是极度不习惯的。
但实际上,我们脑中显现的视觉图案由两只眼睛看见的不同角度的图像拼合而成,当你尝试分别只用左右眼先后观察物件、再将两个图像进行拼合时,你便得到了处于不同时间的、不同角度的一张结合图像,这样来说,你是否能多少理解塞尚的观察思考方式?
[img]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200422/b392ee2baae5476fa932c7b0b37a4cb8.jpeg[/img]
保罗·塞尚作品
创作这样的画作是无比痛苦和疲累的,尤其是对一个在艺术圈孤立无援的人。早期印象派与学院派最大的不同仅在画法与绘画主题,二者都不反对艺术应忠实表现客体这一认识。
[img]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200422/e97dbb6ee8154ccb86c15b086c140087.jpeg[/img]
左:学院派绘画 右:早期印象派绘画——《维希安的小道》西斯莱
因此,自塞尚提倡按照画家的思想和精神去重新认识眼前一切、而非照搬开始,他就逐渐被艺术家群体排挤孤立。“印象派异类”“绘画的无政府主义“,就连童年好友左拉也将他当作失败者的原型写进小说中。
[img]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200422/9a37a91de5ff4f6fb988ca45581da673.jpeg[/img]
左:塞尚;右:左拉
塞尚遁入山林,他在对大自然的观察中逐渐摸索出全新的绘画之道,塞尚认为,文艺复兴和文艺复兴以后的艺术实践中,艺术表现的是稳定、恒定的瞬间,但当主观和武断的内容成为稳定,那么欺骗就会进入艺术领域——他称之为讹诈。因此,他将时间因素拉进画面,在一张油画布上把连贯的视觉效果表现出来,反映出所有事物在一致性、在时间、运动和变化上的关系。(尽管莫奈在1984年的鲁昂大教堂系列也展现类似的意识,但塞尚通过实践将这一认识推得更远)
[img]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200422/eabeab0bc8e1461e8196b5e39ed722f3.jpeg[/img]
莫奈《鲁昂大教堂》系列
[img]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200422/1a966881eb3e4cc0a6bb59508b15a3e8.jpeg[/img]
保罗·塞尚作品
塞尚想要重塑艺术表现的意义,他力图让每一笔都起到三重作用:忠于所观察到的物体,忠于观察物体的实践过程,在整体综合设计中发挥作用。塞尚放弃了所有现成的绘画公式,画面上的每个局部都要自行验证,这是他在绘画上的极大野心。
[img]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200422/60dc58589fdf4c7c82c81668056b85eb.jpeg[/img]
保罗·塞尚作品
假如没有这样一位雄心勃勃且坚韧过人的艺术家,也许布拉克和毕加索要多花几十年钻研立体主义,也许马蒂斯不会坚持自己独特的野兽派风格……但所幸,在艺术世界的发展中,塞尚出现了。
[img]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200422/38902afa58cc48d1ae0b4fd00c742fd7.jpeg[/img]
《曼陀铃》乔治·布拉克,1909-1910年,布面油画
[img]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200422/5c2352ff93fe417ba187bc9752d605f8.jpeg[/img]
《吉他手》巴勃罗·毕加索,布面油画
[img]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200422/3f3d9be6d53d4a1ebb021f4df9e22d08.jpeg[/img]
《戴帽子的女人》亨利·马蒂斯,1905年,布面油画
于我个人而言,塞尚是我最重要的色彩老师之一,其画面起伏的各色深浅曾教会了一个高中生如何静心观察每一刻的色彩变化。我记得自己第一次瞧见静物表皮色彩上的流变和闪烁、直至汇集外溢,让四周尘埃也悄然披上柔光的外壳,甚至照亮了布满污渍地板下的纹路……这样的体验带有一种奇异的吸引力,直直的涤荡脑中杂念,能顺应这份灵感的唯一办法,就是竭力抓取眼前直觉附于画上。
[img]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200422/f6101639d8e348fab988697eea96eae2.jpeg[/img]
保罗·塞尚作品
我想,那一刻我无比的理解了塞尚。
[b]塞尚简介[/b]
保罗·塞尚(Paul Cézanne,1839年1月19日—1906年10月22日),法国后印象主义画派画家 。
他的作品和理念影响了20世纪许多艺术家和艺术运动,尤其是立体派。在他生前的大多数时间里,他的艺术不为公众所理解和接受。通过他的坚持,最后对19世纪所有常规绘画价值提出了挑战。塞尚的最大成就是对色彩与明暗具有前所未有的精辟分析,颠覆了以往的视觉透视点,空间的构造被从混色彩的印象里抽掉了,使绘画领域正式出现纯粹的艺术,这是以往任何绘画流派都无法做到的。因此,他被誉为“现代艺术之父”。他认为形状和色彩是不可分离的。用几何的笔触在平面上涂色,逐渐形成画的表面。他主张不要用线条、明暗来表现物体,而是用色彩对比。他采用色的团块表现物象的立体和深度,利用色彩的冷暖变化造型,用几何元素构造形象 。
19世纪末,保罗·塞尚被推崇为“新艺术旗手”,作为现代艺术的先驱,西方现代画家称他为“现代绘画之父”。
[b]保罗·塞尚作品[/b]
[img]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200422/5721d5ab4fa3492bb7a6b0b12425807b.png[/img]
[img]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200422/413ee3c8115447eeb1e681e777e8f175.png[/img]
[img]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200422/910ad4a91ffc4a3484a0c84895f23c35.png[/img]
[img]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200422/c879b1d153a441bebbebffe6f0f9a238.png[/img]
《乡村寻美记》
[b]前 言[/b]
万物的秩序中,人类自有它的位置;
在人生的秩序中,童年自有它的位置;
在童年的秩序中,乡村自有它的位置。
这是中国第一本专门给乡村儿童、留守儿童编写的审美启蒙读物。
这本读本非常简单,它只是图文并茂地向孩子们提了100个问题。但只要孩子们认认真真地看完、思考完、回答完每一个,我们就有信心:你们成功地实现了审美启蒙的第一步。
我们欣赏每一个认真作答的孩子。完成每一个题目后,请在题目旁边画一朵小红花,当作是对自己的嘉奖。100朵红花都画完了,就是你们灿烂绽放的见证。
希望你在回答问题的时候,动眼,动手,动脑,动心。希望你调动你全身的触觉,以及内心最高的热情,感知万有天地,拥抱美好人生。
我们希望你随时把答案反馈给我们。我们将把优秀的答案,选登在羊城晚报艺术研究院微信公众号、留守儿童画院微信公众号、《优悦生活》杂志等平台上。并且,你将有机会参加我们在广州举办的一年一度的乡村儿童艺术大展。
亟望读本带给乡村孩子们:开放的心态,从而得以拥抱全世界;审美的眼光和心胸,从而得以拥有另外一个自足的精神世界;自信的心态,给人生赋予勇气和激情。
请翻开书,同时拿起你五彩的画笔吧,就现在,好吗?
[img]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200422/3db02559ebc5459390900dc4dd443d5b.gif[/img]
[img]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200422/81788a39ca7c4f758660f74f1dbe31ec.gif[/img]
《乡村寻美记》
[b]后 记[/b]
“您是如何‘熬’过您的童年的?”
2018 年,在羊城晚报艺术研究院组织的艺术家和留守儿童通信的活动中,有一名留守儿童给策展人郭青写的信里,有上面这么一句话。
一个“熬”字,又一次深深刺痛了我们。
童年,应该是欢乐的,应该是充满阳光和芬芳的,应该是自由飞翔的,应该是梦幻般的。
我们要把“熬”,变成“爱”。
我们要把原本属于他们的爱和梦,还给他们。
由此,我们开启了持续了五年的“艺术关爱留守儿童”行动。
行动中,我们一直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
什么才是留守儿童审美教育的“终极方向”?
我们认为是:自我启蒙。
孟子说:“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
自我觉悟、自我清醒、自我启蒙,正是孟子所谓的“自得之也”,这是最本质的、带有终极意味的教育。
中国的留守儿童数量近千万。面对如此庞大的数字,常规的一对一、多对一、上对下、外对内的教育方式,显然无法完成对大部分留守儿童的审美启蒙。而通过适当的、持续的启发、激励,让留守儿童实现艺术上的“自我启蒙”,则可以最大程度地实现审美教育、艺术欣赏对留守儿童群体的普及。而且,这种“自我启蒙”,效果更好,也更持久。正如孔子所说的:“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乡村天然的独特的环境,非常有助于留守儿童实现艺术上的“自我启蒙”:广阔而璀璨的星空、静谧而充满诗意的田园、和大自然相融相生的生活状态、相对完整的历史文化遗存……留守的孩子们,更接近大自然,更接近原生态,更接近星辰大海,更接近中华传统文化,更接近艺术,更接近美。
何谓“美”?我们提倡“大艺术”、“大审美”,审美启蒙必须和人格教育、社会发展相结合。
在我们看来,我们带给孩子的,不仅仅是触摸美、创造美的双手,更应该是观察美、发现美、感受美的双眼,以及日出其中、星汉其里的广阔胸怀、天人合一的理想人格。这个就是我们审美启蒙的方向。
该读本结合留守儿童所处的环境、心理特点等,设计了一百个完全开放的问题,分自然类、关系实践类、心理类、乡土民俗类、艺术类、创意想象类六个部分,里面有星空,有花草鱼虫、风雨彩虹,有传统节庆、老建筑、老物件,有家乡美食,有诗歌、王羲之、《千字文》、梵高、齐白石,还有外星人……
我们从孔子、老子、慧能、王阳明、柏拉图、卢梭、杜威、罗素等先贤处,汲取了智慧。为此还形成了“中国乡村审美启蒙千字文”——就文字而言,该“千字文”显得较为艰深,但切实地见证了我们的付出和努力。
一百个问题涉及广博,秉持着自我觉悟、自我清醒、自我启蒙的教育理念,竭力将孩子们的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嗅觉等五觉打开,让他们全身心去感受自然之美、人文之美、历史之美、家园之美。
我们十分注重留守儿童和读本的互动,我们希望孩子们在阅读时做到“四动”:动眼、动手、动脑、动心,我们努力实施启发式及浸入式的启蒙教育。
教育无小事。希望我们的努力能够得到您的关注,同时期待着您提出宝贵的修改意见,以便再版时改进。
[img]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200422/7d21164489e74007bdedcdd12e61f49a.gif[/img]
[img]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200422/79af382dfedc46d9891a96fd603aeca0.jpeg[/img]
在万物的秩序中,人类有它的位置
在人生的秩序中,童年有它的位置
在童年的秩序中,乡村有它的位置
在留守儿童心中,请留下您的位置
让我们一起努力,把《乡村寻美记》带给广东省贫困村的留守儿童们吧,让他们拥抱一次审美之旅,拥有一个审美人生
本帖de评分: 1 条评分 DB +20
DB+20 2020-04-23

(๑•̀ㅂ•́)و✧   贴图·拍客欢迎您~و  ღ

海比天蓝

ZxID:99267

等级: 版主
配偶: 草莓
独自美丽

举报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20-04-23 0
(๑•̀ㅂ•́)و✧   贴图·拍客欢迎您~و  ღ
« 返回列表
发帖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