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勇刚重庆人
毕业于西南交通大学建筑学院
就职于四川省建筑设计院
合适什建筑设计主持建筑师
EPOS建筑设计合伙人
空间、自然、内外,建筑要给人予自由的感觉———什么都不是,才有可能什么都是文/小钟 图/周勇刚
“人们在建筑中能够自由的游走于建筑的内和外,不拘束,够自在。”在建筑行业扎根二十多年,周勇钢一直希望自己的作品给人予这样的感觉
黑匣子很大程度上,白色代表了一种包容性。以此,呈现“黑匣子”的态度:“我什么都不是,而我又可能什么都是。”
成都二环路静居寺旁,老社区一角的荒置空地,一组白色集装箱的临时建筑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这就是周勇钢的作品“黑匣子”。
一组不同开放性的白色匣子,透明的玻璃,钢结构梁柱……由一片空场地,沿楼梯,向两边伸展开来,一种无限开放的状态。
光线透过玻璃、钢孔,照进室内;被深色主宰的室内,与外立面的白,形成鲜明对比;钢、木、混凝土板等基本材料,完成色彩变化;自由的流动,形成空间的流动性。
其中,运动健身、艺术展览、共享生活、PARTY·……营造不同的场所体验。
夜晚的“黑匣子”,多了一些温度和暧昧的气氛,在led多彩灯下,白色的集装箱,展现着自己,自由、开放、活力、多变……
这样一个白色的“黑匣子”,使沉闷的老街区,焕发新生。
“一瞬间表面性的感觉的美才具有生命力”,这句话似乎可以匹配“黑匣子”的设计背景。
拿到这个项目的时候,市政管理意义上的不确定性和经营探索上的不确定性,建筑功能的不确定性和空间上的流动性,由之展开了一个充分利用边界条件的低成本临时建筑。注定了这个建筑的美学价值,“艺术家灵魂里萌发出的无用之美”。
相反,在“不确定”的状态下,展现了更多周勇钢对设计本身的理解。
“我很珍惜黑匣子的设计,即便现场质感没有相片那么好,但至少整个建筑的空间感受是对的。”周勇钢说。
“黑匣子”项目从2015年6月开始对运营、造价进行考虑,设计则从8月开始,历经一个月时间。在低造价背景下,他对建筑的开放性和封闭性做出了最大化的关注,面对建筑现实问题如社区激活与互动、功能变化与衔接、建筑的相对临时性思辨等诸多复杂挑战,产生哲学意味上暧昧而温和的不界定的结论。将“黑匣子”定义为,一个关于生活场,一个关于艺术的器,一个关于运动的盒子,一场关于黑与白的思考,一次关于“不限定”的实践……
回到自然人们可以由城市空间自由游走到建筑屋顶再回到自然里,参与到建筑中而不一定要进入建筑的内部空间,让建筑和环境融成一体。
最近几年周勇钢比较关注建筑的公民性,也就是如何让建筑以及城市空间更多的给到每个人参与到建筑的可能性。新的设计中也融入了这个思考,比如天府新区白沙农创中心项目以及邛崃市四川种业中心项目。
我们总希望建筑是永远的,代表了某种凝固的力量;但其实建筑和所有的东西一样,它是有生命的——从它建成的那刻起,它就开始生老病死了。建筑有自己辉煌的时候,也有腐朽的时候,有被改变或者拆除的时候。只有在建成后被使用了,才是真正的建筑生命周期的开始。
回到自我我想每一个设计师都在一个角落里享受着内在精神世界的丰盈。
在大脑中创造着各种空间、形态、场景,通过不同空间、尺度、光线、材料表达其场域、情感和功能,让人宁静、热闹、温暖……
(周勇刚作品)
就像童年的生活,山里、田间、地头奔跑,幻想着远处山那边的白云下有不同的城镇,总被月光下美妙的世界所吸引……但现实中,往往需要平衡诸多的意见和建议,需要探索更多自由的空间。
(周勇刚作品)
周勇钢说,向往的生活就是随时可以去干脑袋里想去做的事。
生活中,他是一个性格内向的人,喜欢写字、画画、和一时兴起的出游,我想这也是一种自由的表达,在笔墨中,去感受节奏、韵律,线条与空间,在自然中,去体会更多的灵感和生机。美学体验
推荐一:米芾字帖米芾是“宋四书家”(苏、米、黄、蔡)之一,又首屈一指。其书体潇散奔放,又严于法度,苏东坡盛赞 其“真、草、 隶、篆,如风樯阵马,沉着痛快”;他六岁熟读诗百首,七岁学书,十岁写碑,二十一岁步入官场,确实是个早熟的怪才。史传说他个性怪异,喜穿唐服,嗜洁成癖,遇石称“兄”,膜拜不已,因而人称”米颠”。
推荐二:纪录片《徒手攀岩》吴 道 子,又名道玄,唐代著名画家,画史尊称画圣 。开元年间以善画被召入宫廷,历任供奉、内教博士、宁王友。曾随张旭、贺知章学习书法,通过观赏公孙大娘舞剑,体会用笔之道。擅佛道、神鬼、人物、山水 、鸟兽 、草木、楼阁等,尤精于佛道 、人物,长于壁画创作。
徒手攀岩,又称 无保护攀岩 。顾名思义,就是攀登者在没有任何保护措施的 情况下自由攀岩,可以使用的装备只有脚下的一双攀岩鞋和挂在腰间用来增加手掌摩擦力的粉袋。
2 017年6月3日,攀岩运动家亚历克斯·霍诺尔德不借助任何绳索或安全装备,徒手登上美国约塞米蒂 国家公园3000英尺高的酋长岩。 这个惊人的壮举也被拍摄成了纪录片《徒手攀岩》,记录了亚历克斯完 成攀岩史上壮举的全过程。
推荐三:民宿“慢屋”重庆·武隆·仙女山归原小镇 荆竹村,1300㎡的建筑,仅打造了 11个房间,给予每一个房间最舒适的尺度感。花漾、烟云、逐风、雾语、竹影……以景为题,每个房间都有一个动听的名字,并各自拥有独特景观。
每个房间都拥有极佳观景视野。当阳光透过大片落地窗洒落,攀附其 间的光与影,不但衔接了空间与自然,令人身在方寸间,心在天地间。透过这落地窗,窗外的景色便是一幅幅浑然天成的画卷,与日夜交替,随四季变迁......
撰文/小钟 图片/周勇刚
主编/晨曦 编辑/SS 设计/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