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孙自有儿孙福,莫为儿孙做远忧。”——《增广贤文》
很多家庭都会让老人跟自己一起生活,尤其是当老人的老伴去世之后,子女都会把老人接到身边一起过。一方面是子女本身要赡养老人尽孝,另一方面老人在家里多少有个照应。
比如有时候老人可以帮忙接送孩子,周末加班的时候还能帮忙照看下家里。
俗话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
一个幸福的家庭,通常都能够跟老人和睦相处。即便两代人之间会有一定的代沟或者意见分歧,但互相之间都能够和和气气地商量。
而且老人一生的经历本身就是一笔“财富”,他们可以在为人处世之道上给予年轻人很多帮助。
但与此同时,身为家庭的“老者长辈”,也应该有自己的觉悟。
之前我碰到一位卖菜的大爷,在闲聊之时从他口中听到了三句充满生活智慧的话。
“趁现在还能动,尽量不给儿女添麻烦”
我有次接孩子放学回家,因为家里没菜了,所以准备到市场上去买点晚上吃的菜。
在穿过一个小巷子的时候,我看到一个大爷在巷口边上停了辆老年三轮车,上面摆了一些“品相”不太好的蔬菜。经常买菜的人就知道,一般这种品相不好的蔬菜都是自家种的。
于是我骑车过去准备买点蔬菜,在买菜的时候跟这位大爷闲聊了几句。
在沟通中得知,这位大爷已是古稀之年,老伴儿已经不在了。而且这位大爷还是一个有名国企单位退休的人,按理说退休工资也不会太低,为何会卖菜呢?
带着好奇,我跟大爷多聊了会儿。原来他出来卖菜纯粹就是图个乐,家里的院子里种了很多蔬菜,自家吃不完,亲戚朋友们也送了许多。但还是剩了不少,才想着拉出来卖点儿。
“不图赚钱。”老人家乐呵呵地说,“趁现在还能动,尽量不给儿女添麻烦。菜地里的菜太多,会被儿女嫌的。”
人一旦上了年纪,就很喜欢跟人说话。刚好孩子又碰到一个同学,于是我干脆把车停好,跟这位大爷闲侃了一会儿。
“趁现在还理智,尽量不跟儿女多计较”
我问:“为什么菜太多了,反而儿女会嫌呢?”
老人笑呵呵地说:“等你到了我这个岁数的时候就知道了。一个老头子在家里没事可干,种点菜纯粹就是打发时间。”
“菜太多,自家吃不完就要送人。”老人接着说,“给亲戚朋友送菜,在年轻人眼里是一件很丢人的事情。”
我觉得不能理解,“现在绿色蔬菜多珍贵啊,送蔬菜不是挺好的么?”
老人说:“各有各的想法嘛。我把这一季蔬菜处理完了,以后少种点儿。趁现在还理智,尽量不跟儿女多计较。他们每天上班也怪累的。”
听到这番话,虽然我觉得老人家的儿女应该不会如他所想那般“嫌弃”,但也不得不承认老人家这种想法和做法是非常有智慧的。
生活中的矛盾有时候就是一些简简单单的小事所引发的。儿女自然需要懂得尊敬老人,不跟老人过多计较。但是如果老人也懂得不要跟儿女计较,那么生活中的矛盾就会减少很多。
按照老人的意思,反正种菜就是为了打发时间,种点花花草草的不也一样么?又不是靠着这点菜来维持生计。
一家人不就是要相互理解、相互退步、相互包容的么?
“趁现在还能过,尽量不干涉儿女的事情”
后来我们又聊到他退休前的工作,以及退休之后的一些日常琐碎。
因为聊得比较好,我也向老人表达了想要写一篇文章来推广一下他如何跟儿女相处的生活智慧。
于是他又补充了一句:“老年人如果跟孩子一起生活,除了不给儿女添麻烦、不跟儿女多计较以外,尽可能不要干涉儿女的事情。”
每一代人都会有自己的时代烙印,而每一个时代也会有他们特有的行事风格和做事理念。这是不可避免的分歧,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代沟”。
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在儿女的交际应酬上,都不要过多干涉。除非儿女主动向你讨教经验,你可以提供自己的建议给他们。
老话说:“儿孙自有儿孙福。”作为一个老年人,对儿女的事情还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好。
既不会给自己添堵,也不会跟儿女有矛盾。大家和和气气地过日子,不是很好么?
“儿女们都长大了,我还能活几年呢?管不了那么多了。”老人感叹。
感悟结语
大多数人都在要求儿女要孝顺父母,要尊敬老人。
但是作为老人来说,有时候是不是也可以考虑一下年轻人的感受呢?
诚然,老人辛勤操劳一辈子把儿女抚养长大,确实值得我们尊敬孝顺。但这并不代表老年人就不可以站在儿女的角度来考虑问题。
不管是老人还是年轻人,在一个家里都需要相互体谅。这样才能营造一个和睦美满的家庭氛围。
古语训:“家和万事兴。”只要家庭和睦,那么就能兴旺。
佛家也说要“六和敬”:“和”即是“外同他善”;“敬”则是“内自谦卑”。
不给儿女添麻烦、不跟儿女多计较、不干涉儿女的事情,这不就是维系家庭和睦的生活智慧么?
—END—
本期话题:
你是否认同老人的这三句话呢?或者你还有什么样的生活智慧?
欢迎大家留言分享你的看法。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